赵云瞪大眼睛。
“那,那大汉呢?就让汉室沉沦吗?
公子也是世受君恩。怎么能不管呢?”
韩昭摇头道:
“子龙何以顾君恩,忘大义。
若是不堵住北方胡族。那是要亡族灭种的。三皇五帝以来,煌煌华夏三千年,就此不存。你我有何面目见华夏祖宗?
我等生于世,当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个人,家族,在民族面前都可舍去。
我便是要去北地,为生民立存命之地。我就是要阻止北方胡族灭我文明。
窝在家里内斗。让外人摘桃子的事,我不干。”
韩昭也是豁出去了。这赵云明显是被皇权天授给洗脑洗全了的。自己千般招揽万般劝也劝不了。
索性不装了。既然得不到你的人,我还跟你唠那没营养的。
你看看你和我说了什么?什么这天下是老刘家的?这天下是华夏的。别给我搞那些!
赵云懵了。这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都教育他多少年了。
冷不丁这韩昭爆出个民族来。他哪里受得了?
汉室,民族。你要是汉朝是刘家的没错。但要是提民族。任谁也说不出这汉室比三千年的老祖宗优先啊?
赵云烧脑了半天。又说道:
“那要是夺了河西之地之后呢?那时华夏稍安。公子可是去兴复汉室?”
韩昭是真的无语了。自己那时都有打天下的实力了。你让我再去请个爹回来供着?
“哈哈哈哈!子龙何其幼稚?
你可知这天下因何到了如此地步?”
这是说到了赵云知识储备区。
赵云挺直腰杆,很不服气的道:
“天下板荡,乃是因桓灵二帝宠幸宦官,禁锢善类所致。
再有董卓欺君罔上。篡权朝堂所致。”
韩昭就有些好笑了。这赵云真是人云亦云啊!当然不光赵云,之后的封建朝代的人,都这么认为的。
“子龙。我于巨鹿时曾经遇一百姓。知那黄巾符水秘方。
说与我听。当真救人良方。”
赵云把眼一瞪。
“公子莫要胡说。那黄巾贼寇那是骗人……”
“那符水是小米和草木灰!”
赵云说到一半便被韩昭打断。
等赵云听了便说道:
“果然那黄巾贼寇是骗人……”
韩昭却是指着赵云低笑了起来。
“呵呵呵呵呵!”
赵云皱眉看向韩昭。
“公子何故发笑?我说的哪里不对吗?”
“那张角说那符水是仙水。那却是骗人。
但能救人却是真得。”
韩昭说着说着却是神情严肃起来。
把个赵云看到莫名其妙。
韩昭这才说道:
“天下百姓食不果腹。那哪里是病了,那是饿的。喝了小米粥,当然就病好了。
这大汉几百年。土地兼并,不说别地,便说邺城,只五家便拥有九成土地。
这天下皆如此。哪里有百姓活路?
子龙只知党固之祸,你可知天下官吏出世家。
这场乱或许乱个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便是平了乱。那百姓十室九空。但世家仍然毫发不伤。
这天下依旧好不了。”
赵云浑浑噩噩的走了。他是想借了兵,然后战场立功。然后追随明主匡扶汉室的。
但听了韩昭的话。好像自己做什么都是无用功一样。对天下没有什么益处。
韩昭是嘴痛快了。但在这个大多数普通士人还心系汉室的时候说这话。也算绝了招揽赵云得路了。
韩昭也想好了。让他像曹操那样供个汉献帝在家中。别说韩昭没那脸皮。他也没有那腹黑的心机。
他虽然不想学袁术那样称帝,当众矢之的,但也不想整天演戏,施展傀儡术。
韩昭说跑了赵云,便继续忙着整理军务。
可是到了快午时,赵云却是去而复返。
韩昭看着赵云,心中直摇头。这人……
却不想赵云单膝跪地。抱拳施礼道:
“韩将军。某愿追随将军征讨河西。为天下百姓挣一块存身之地。愿随将军为万世开太平。
纵使与天下为敌,也要为华夏挣得一线生机。”
韩昭听了,心中大喜。再去看赵云头顶上的字,却是变成了黑字。
“子龙。太好了。我的子龙如旱苗得甘霖啊!”
韩昭忙去扶赵云。拉了他坐下。
赵云便问道:
“主公。你所说的事,我回去想了,却是如此。但就是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如何解决弊端。主公可解惑否。”
韩昭笑道:
“天下地有数。又年年兼并,等
到平和时,百姓增多。粮食不够。
解决无外乎两种。一用蔡侯纸广印书籍,发布天下,大开考核,以才选官。。
限制人口,打击兼并。此一法,一百年便是名存实亡,需再有强劲帝王实行。
若不得,便是两三百年华夏大地一轮回。”
赵云听了点头。
“主公此一法确实高明。但也却实有弊端。
主公可有其他之法?”
韩昭笑道。
“那便是给天下立规矩。告知天下,如土地兼并严重,百姓造反,不得称之为反贼。
到那时,只要有造反的第一要务,便是杀了天下的世家。省的他们把造反原因归咎于皇帝。不提世家,然后周而复始,世家不灭,天下不宁。”
赵云倒吸一口冷气。这法子有些歹毒啊!
韩昭接着又说道:
“其三,收拢乡间多余人口。开疆扩土。打下的土地,便赠与士兵。行成惯例。逐步外扩。
士兵有了土地,那他们便会认真保护。不需太多内耗,便可减少人口,增加土地。
那南疆广有荒山。东北更是广袤。土地无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