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鸭腿?
没了。
父子俩斗鸡似的吵了一架……确切说是晏小珣单方面输出一通,这个小风波算是结束。
话分两头,各表一端。
沈师爷回到县衙,向曾县令汇报汪氏族学招生的事,特别提到晏珣“人才难得”。
他赞赏地说:“颂圣的天赋,可不是人人都有。等他再读几年书,给县尊做个师爷,专司文书岂不是正好。”
曾博山笑道:“他再读几年,说不定就中了举人、进士,如何给我做幕僚?再说我一个县令,也用不上那么多师爷。”
沈师爷诧异:“到时候,县尊肯定高升了啊!”
曾博山哈哈大笑:“我看你才是人才!偏你不肯继续举业,否则说不定我给你当师爷呢!”
沈师爷连连摇头:“谁能有大人您的才华和运道呢?我能遇到大人,就用尽全部运气了!”
师爷是幕僚,也称“入幕之宾”,宾主相得,正是一桩佳话。
曾博山神色一正:“我去信京中的朋友,打听裕王是否真的识得晏家父子。朋友说,这事奇怪,裕王似乎也在打听晏珣。”
“是晏珣,不是晏鹤年?”沈师爷真的诧异了。
曾博山肯定地说:”是晏珣。啧啧,你说这个小书生能跟裕王有什么故事……嗯,他明年要考县试?那就是在我手里……”
县试、府试通过,就是童生,有资格参加院试。
院试通过,就是秀才。
明年晏珣考县试,晏鹤年考院试。
其中,县试由县令全权负责,甚至能当场录取!
曾博山觉得,如果晏珣跟裕王有故事,那么也可以跟他有故事。
晏珣打了几个喷嚏,疑惑:“有人念叨我?难道是那个小娘子?”
唉,像他这么优秀的人就是多人惦记。
再过几年,家里的门槛都能被媒人踏平。
在家过了一个中秋节,就到了晏珣上学的日子。
晏鹤年帮儿子背着书篓,口中念念有词。
“上学了要听先生的话,莫与人争执。”
“食堂的饭菜比外面便宜,有道粉蒸狮子头不错。”
“进度跟不上也别着急,咱们慢慢读……”
哈哈哈!
终于可以过一把老子的瘾,把老儿子对他的嘱托通通还回去!
晏珣:“……呵。”
论怎么当学生,我比你有经验。
穿过一条条热闹的大街小巷来到汪氏族学,外面已经挤满了新学生。
相识的互相招呼:“敬亭兄也来了?兄台是有名的神童,有你在,岁考哪里还有我什么事!”
“哪里哪里!仲泽兄是车逻社学神童,岁考第一必然是你。”
谁还不是个神童呢!
晏珣跟父亲进了族学的大门就分开了,印书坊在最靠后的一个偏院。
他接过书筐自己背着,发现有一点重……放下翻了翻,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除了书籍和笔墨纸砚,还有些糕点蜜饯,甚至还有个剥好的大柚子。
爹以为他去郊游?还是怕他上课期间饿了?
沉甸甸的父爱,背就背着吧。
汪氏族学在城中黄金地段,占地面积就不像一些建在山上的知名书院那么大。
但规规整整的重重院落,在普通学生眼中已经很气派。
神童们走进其中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恨不得做几首诗直抒胸臆。
新生的教室在第二进。
神童们不再互相吹捧,怀着兴奋又期待的心情,礼让着排好队走进一个敞亮的院落。
四周是一圈净几明窗的教室,院中有块空地和一座小亭子。
亭子四周种着紫竹,夏日在此读书想必很惬意。
加鸭腿?
没了。
父子俩斗鸡似的吵了一架……确切说是晏小珣单方面输出一通,这个小风波算是结束。
话分两头,各表一端。
沈师爷回到县衙,向曾县令汇报汪氏族学招生的事,特别提到晏珣“人才难得”。
他赞赏地说:“颂圣的天赋,可不是人人都有。等他再读几年书,给县尊做个师爷,专司文书岂不是正好。”
曾博山笑道:“他再读几年,说不定就中了举人、进士,如何给我做幕僚?再说我一个县令,也用不上那么多师爷。”
沈师爷诧异:“到时候,县尊肯定高升了啊!”
曾博山哈哈大笑:“我看你才是人才!偏你不肯继续举业,否则说不定我给你当师爷呢!”
沈师爷连连摇头:“谁能有大人您的才华和运道呢?我能遇到大人,就用尽全部运气了!”
师爷是幕僚,也称“入幕之宾”,宾主相得,正是一桩佳话。
曾博山神色一正:“我去信京中的朋友,打听裕王是否真的识得晏家父子。朋友说,这事奇怪,裕王似乎也在打听晏珣。”
“是晏珣,不是晏鹤年?”沈师爷真的诧异了。
曾博山肯定地说:”是晏珣。啧啧,你说这个小书生能跟裕王有什么故事……嗯,他明年要考县试?那就是在我手里……”
县试、府试通过,就是童生,有资格参加院试。
院试通过,就是秀才。
明年晏珣考县试,晏鹤年考院试。
其中,县试由县令全权负责,甚至能当场录取!
曾博山觉得,如果晏珣跟裕王有故事,那么也可以跟他有故事。
晏珣打了几个喷嚏,疑惑:“有人念叨我?难道是那个小娘子?”
唉,像他这么优秀的人就是多人惦记。
再过几年,家里的门槛都能被媒人踏平。
在家过了一个中秋节,就到了晏珣上学的日子。
晏鹤年帮儿子背着书篓,口中念念有词。
“上学了要听先生的话,莫与人争执。”
“食堂的饭菜比外面便宜,有道粉蒸狮子头不错。”
“进度跟不上也别着急,咱们慢慢读……”
哈哈哈!
终于可以过一把老子的瘾,把老儿子对他的嘱托通通还回去!
晏珣:“……呵。”
论怎么当学生,我比你有经验。
穿过一条条热闹的大街小巷来到汪氏族学,外面已经挤满了新学生。
相识的互相招呼:“敬亭兄也来了?兄台是有名的神童,有你在,岁考哪里还有我什么事!”
“哪里哪里!仲泽兄是车逻社学神童,岁考第一必然是你。”
谁还不是个神童呢!
晏珣跟父亲进了族学的大门就分开了,印书坊在最靠后的一个偏院。
他接过书筐自己背着,发现有一点重……放下翻了翻,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除了书籍和笔墨纸砚,还有些糕点蜜饯,甚至还有个剥好的大柚子。
爹以为他去郊游?还是怕他上课期间饿了?
沉甸甸的父爱,背就背着吧。
汪氏族学在城中黄金地段,占地面积就不像一些建在山上的知名书院那么大。
但规规整整的重重院落,在普通学生眼中已经很气派。
神童们走进其中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恨不得做几首诗直抒胸臆。
新生的教室在第二进。
神童们不再互相吹捧,怀着兴奋又期待的心情,礼让着排好队走进一个敞亮的院落。
四周是一圈净几明窗的教室,院中有块空地和一座小亭子。
亭子四周种着紫竹,夏日在此读书想必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