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河和崔珍珠成了亲之后搬到了县城里住,两人都要经营铺子,住县城也方便一些。
“好的。”聂炳荣郑重地把纸张收了起来。
孟玉英和孟老太一起离开了字画铺。
来到街上,孟老太问孟玉英:“你觉得聂炳荣如何?”
孟玉英对聂炳荣的印象是不错的:“我觉得还可以,这态度和耐心是真的行,嫁这样的男人应该不容易受委屈。”
孟老太相信孟玉英的眼光:“你都觉得不错,可见那人是真的好。”
孟玉英没有绝对肯定:“娘,多观察一下吧,毕竟是孟如的一辈子,不能马虎。”
孟老太连忙道:“这是一定的,我可不想我孙女嫁出去受委屈,被欺负。”
两人说着话走远了。
……
媒婆和聂母一起走进了聂炳荣的字画铺。
“炳荣,娘有话跟你说。”聂母非常操心聂炳荣的婚事,现在好不容易说了一个好的,她不想轻易放过。
聂炳荣有些反感,几乎每个月都有媒婆上门,他都不知道拒绝多少次了:“娘,我这里还有那么多客人呢?”
聂母态度强硬:“客人是客人,你的终身大事是终身大事,你是当着大家的面说,还是找个地方单独说?”
聂炳荣无奈:“娘,婶儿,去里屋说吧。”
三人来到里屋,聂炳荣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娘,婶儿,你们喝茶。”
媒婆道:“茶就免了,你这里挺忙的,我把正事说了就走。”
聂母道:“他婶儿,你快跟炳荣说说。”
“好。”媒婆头上戴着大红花,手里拿着红手帕,嘴角含笑。
“我看中一个姑娘,是茶花村的,长得白白净净漂漂亮亮,跟你很是般配,今年十五岁了,家里非常有钱,她自己也有手艺,是做点翠工艺的,现在已经可以独自做首饰了。”
聂母问:“姑娘叫什么名字?”
媒婆特别的看好:“叫孟如,是孟家二房的长女,很好的一个姑娘,可以说才貌双全。”
聂炳荣正要张口说什么,聂母打断了他的话:“这次随便你说什么,都必须去见见这姑娘,等见了姑娘再做决定。”
“是,娘。”聂炳荣看到了他娘头上的白发,最后还是答应了。
聂母听言,一下子高兴了:“行,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随后对媒婆道,“麻烦你跑跑路,去姑娘家商量商量见面的时间。”
媒婆也高兴:“行,我这就去说。”
二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聂炳荣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
……
“下雨了……”
“真是恼火,什么天气,下雨一点儿征兆都没有……”
“六月的天气就像姑娘的脸,说变就变,我这没拿伞,回去不淋成落汤鸡了……”
路上的行人边跑边骂,忽然一个身穿粉色衣服的姑娘跑到了聂炳荣的字画铺的门口,拍着身上的雨,惆怅地看着越下越大的大雨。
“早知道就该早点儿走的,这会儿也不会淋雨了。”孟如理了理被淋湿的头发,小声嘀咕着。
“也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孟如拿出手帕去擦脸上的雨水。
铺子里还有客人,大伙儿看着越下越大的雨说着一些文人之间的话题,倒是别有一番意境。
聂炳荣从屋子里看向天空,不经意间看到了站在一侧的孟如,他小声地嘀咕了一句:“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他转身回去写下了这两句诗,写好后,他拿出来递给孟如:“姑娘,这句诗送给你。”
孟如感觉有些莫名,但还是接着了聂炳荣递过来的纸,展开移开,浅浅的笑意浮现到脸上:“过奖了,我没有这么美。”
孙大河和崔珍珠成了亲之后搬到了县城里住,两人都要经营铺子,住县城也方便一些。
“好的。”聂炳荣郑重地把纸张收了起来。
孟玉英和孟老太一起离开了字画铺。
来到街上,孟老太问孟玉英:“你觉得聂炳荣如何?”
孟玉英对聂炳荣的印象是不错的:“我觉得还可以,这态度和耐心是真的行,嫁这样的男人应该不容易受委屈。”
孟老太相信孟玉英的眼光:“你都觉得不错,可见那人是真的好。”
孟玉英没有绝对肯定:“娘,多观察一下吧,毕竟是孟如的一辈子,不能马虎。”
孟老太连忙道:“这是一定的,我可不想我孙女嫁出去受委屈,被欺负。”
两人说着话走远了。
……
媒婆和聂母一起走进了聂炳荣的字画铺。
“炳荣,娘有话跟你说。”聂母非常操心聂炳荣的婚事,现在好不容易说了一个好的,她不想轻易放过。
聂炳荣有些反感,几乎每个月都有媒婆上门,他都不知道拒绝多少次了:“娘,我这里还有那么多客人呢?”
聂母态度强硬:“客人是客人,你的终身大事是终身大事,你是当着大家的面说,还是找个地方单独说?”
聂炳荣无奈:“娘,婶儿,去里屋说吧。”
三人来到里屋,聂炳荣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娘,婶儿,你们喝茶。”
媒婆道:“茶就免了,你这里挺忙的,我把正事说了就走。”
聂母道:“他婶儿,你快跟炳荣说说。”
“好。”媒婆头上戴着大红花,手里拿着红手帕,嘴角含笑。
“我看中一个姑娘,是茶花村的,长得白白净净漂漂亮亮,跟你很是般配,今年十五岁了,家里非常有钱,她自己也有手艺,是做点翠工艺的,现在已经可以独自做首饰了。”
聂母问:“姑娘叫什么名字?”
媒婆特别的看好:“叫孟如,是孟家二房的长女,很好的一个姑娘,可以说才貌双全。”
聂炳荣正要张口说什么,聂母打断了他的话:“这次随便你说什么,都必须去见见这姑娘,等见了姑娘再做决定。”
“是,娘。”聂炳荣看到了他娘头上的白发,最后还是答应了。
聂母听言,一下子高兴了:“行,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随后对媒婆道,“麻烦你跑跑路,去姑娘家商量商量见面的时间。”
媒婆也高兴:“行,我这就去说。”
二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聂炳荣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
……
“下雨了……”
“真是恼火,什么天气,下雨一点儿征兆都没有……”
“六月的天气就像姑娘的脸,说变就变,我这没拿伞,回去不淋成落汤鸡了……”
路上的行人边跑边骂,忽然一个身穿粉色衣服的姑娘跑到了聂炳荣的字画铺的门口,拍着身上的雨,惆怅地看着越下越大的大雨。
“早知道就该早点儿走的,这会儿也不会淋雨了。”孟如理了理被淋湿的头发,小声嘀咕着。
“也不知道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孟如拿出手帕去擦脸上的雨水。
铺子里还有客人,大伙儿看着越下越大的雨说着一些文人之间的话题,倒是别有一番意境。
聂炳荣从屋子里看向天空,不经意间看到了站在一侧的孟如,他小声地嘀咕了一句:“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他转身回去写下了这两句诗,写好后,他拿出来递给孟如:“姑娘,这句诗送给你。”
孟如感觉有些莫名,但还是接着了聂炳荣递过来的纸,展开移开,浅浅的笑意浮现到脸上:“过奖了,我没有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