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万万不必如此,各位也都出了一份力,谢天谢地谢菩萨,还不如感谢自己。大可不必如此。”李徽大声道。
沈松年摇头道:“那可不是。没有李县令,咱们便是一团散沙。李县令来了,大伙儿才有了主心骨。无论如何,我等居巢县百姓感恩李县令拯救了居巢县,拯救了我等。这不,我等大族凑了些犒劳之物,送来给李县令和诸位县衙的大人和县兵差役兄弟们补补身子。来人,送上来。”
沈松年一声吆喝,顿时人群后方传来大声的叫嚷声:“让一让,让一让。劳驾别挡道。”
众百姓纷纷让开,只见十几名家丁赶着几头羊和两头大黑猪走来。两头黑猪又肥又壮,身上还披着红绸子,因为人多不肯往前走,被两名家丁用柳条抽打的嗷嗷叫。几头羊的羊角上也挂着红绸子,被人牵着一路走到台阶下。
“拴上。”沈松年道。
两头猪和几头羊被拴在门口两个大石狮子上,兀自嗷嗷咩咩叫个不停。
“这……不好吧。”李徽笑道。
“给李县令和诸位补补身子,都累晕了,得补一补才成。这是我等大族们的一点心意。实在是拿不出手来。还望李县令不要嫌弃。”沈松年抚须笑道。
张子仲蒋云等人也纷纷道:“是啊,确实小家子气了些。但后续我等会补上更多犒劳之物,请县尊大人万万不要嫌弃。”
李徽本想拒绝,但一想,这种时候,这些猪羊可都是稀罕物。也只有大户之家才有了。这帮人难得这么大方,留下来给兄弟们改善伙食也是不错的。大春大壮可很久没吃过好的了,得让他们大快朵颐。还有县兵差役以及义民团的兄弟,也得好好犒劳激励才是。
“既如此,本官便代县衙众人谢谢几位族长的慷慨了。哈哈哈。感谢。感谢。”李徽拱手笑道。
“百姓们还有呢,诸位乡亲,还不拿上来么?”沈松年笑道。
这一下可热闹了,百姓们纷纷上前来,变戏法般的拿出各种犒劳之物,有母鸡,鸡蛋,面饼,菜蔬,瓜果,米面等各种各样的食物。虽然数量不多,毕竟他们也不富裕,但是每人一份,却也不少。将衙门大院门口摆的满满的,像是去庙里上供一般。
李徽看着这一切,心中感动之极。相较于大族的猪羊,百姓们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些东西更加的珍贵。那是他们真心爱戴自己的证明。
家有万石稻米时送出去一石和家里只有一斗米却送出去一升是两回事。自己吃饱了给别人一碗饭,和自己饿肚子却还分给别人吃的,这是两个概念。
李徽之前其实并没有对人心上有什么期待,他只觉得自己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也没期望有什么人心上的回报。事实证明,百姓们并非不知感恩,他们也并非是麻木之人。
“各位,感谢。感谢!”李徽躬身行礼,连连道谢。
沈松年微笑道:“李县令,为感谢李县令为我居巢县百姓所做的一切,我居巢县大族和百姓还为李县令准备了一个匾额,以表我等感激之情。”
沈松年转身一挥手,顿时锣鼓框框作响,人群又热闹起来。两名护院抬着一张蒙着红绸的匾额走上前来。
李徽呵呵笑道:“这也太客气了。还送了匾额。”
沈松年笑道:“请县令大人揭匾。”
李徽笑着上前,伸手将红绸一扯,一个黑底红字的匾额露了出来,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造福万方。
“诸位万万不必如此,各位也都出了一份力,谢天谢地谢菩萨,还不如感谢自己。大可不必如此。”李徽大声道。
沈松年摇头道:“那可不是。没有李县令,咱们便是一团散沙。李县令来了,大伙儿才有了主心骨。无论如何,我等居巢县百姓感恩李县令拯救了居巢县,拯救了我等。这不,我等大族凑了些犒劳之物,送来给李县令和诸位县衙的大人和县兵差役兄弟们补补身子。来人,送上来。”
沈松年一声吆喝,顿时人群后方传来大声的叫嚷声:“让一让,让一让。劳驾别挡道。”
众百姓纷纷让开,只见十几名家丁赶着几头羊和两头大黑猪走来。两头黑猪又肥又壮,身上还披着红绸子,因为人多不肯往前走,被两名家丁用柳条抽打的嗷嗷叫。几头羊的羊角上也挂着红绸子,被人牵着一路走到台阶下。
“拴上。”沈松年道。
两头猪和几头羊被拴在门口两个大石狮子上,兀自嗷嗷咩咩叫个不停。
“这……不好吧。”李徽笑道。
“给李县令和诸位补补身子,都累晕了,得补一补才成。这是我等大族们的一点心意。实在是拿不出手来。还望李县令不要嫌弃。”沈松年抚须笑道。
张子仲蒋云等人也纷纷道:“是啊,确实小家子气了些。但后续我等会补上更多犒劳之物,请县尊大人万万不要嫌弃。”
李徽本想拒绝,但一想,这种时候,这些猪羊可都是稀罕物。也只有大户之家才有了。这帮人难得这么大方,留下来给兄弟们改善伙食也是不错的。大春大壮可很久没吃过好的了,得让他们大快朵颐。还有县兵差役以及义民团的兄弟,也得好好犒劳激励才是。
“既如此,本官便代县衙众人谢谢几位族长的慷慨了。哈哈哈。感谢。感谢。”李徽拱手笑道。
“百姓们还有呢,诸位乡亲,还不拿上来么?”沈松年笑道。
这一下可热闹了,百姓们纷纷上前来,变戏法般的拿出各种犒劳之物,有母鸡,鸡蛋,面饼,菜蔬,瓜果,米面等各种各样的食物。虽然数量不多,毕竟他们也不富裕,但是每人一份,却也不少。将衙门大院门口摆的满满的,像是去庙里上供一般。
李徽看着这一切,心中感动之极。相较于大族的猪羊,百姓们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些东西更加的珍贵。那是他们真心爱戴自己的证明。
家有万石稻米时送出去一石和家里只有一斗米却送出去一升是两回事。自己吃饱了给别人一碗饭,和自己饿肚子却还分给别人吃的,这是两个概念。
李徽之前其实并没有对人心上有什么期待,他只觉得自己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也没期望有什么人心上的回报。事实证明,百姓们并非不知感恩,他们也并非是麻木之人。
“各位,感谢。感谢!”李徽躬身行礼,连连道谢。
沈松年微笑道:“李县令,为感谢李县令为我居巢县百姓所做的一切,我居巢县大族和百姓还为李县令准备了一个匾额,以表我等感激之情。”
沈松年转身一挥手,顿时锣鼓框框作响,人群又热闹起来。两名护院抬着一张蒙着红绸的匾额走上前来。
李徽呵呵笑道:“这也太客气了。还送了匾额。”
沈松年笑道:“请县令大人揭匾。”
李徽笑着上前,伸手将红绸一扯,一个黑底红字的匾额露了出来,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造福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