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狗屁燕国铁骑甲天下,在杨公子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杨公子该不会是天神下凡吧?不然怎么懂的引天雷的手段?”
“你也太孤陋寡闻了吧?你们村没有修路吗?这是杨公子发明的轰天雷,不是从天上引来的天雷!”
……
全城的百姓都在欢呼,本来,杨景这段日子就在云县名声鹊起,修路项目更是方便了云县所有百姓。
所以,云县的老百姓心中,杨景已经是一个“神人”了。
特别是目睹了刚才一战,杨景轻而易举就击退了几万燕军,这真的太神了!
杨景安排了白牧跟赵牧去埋伏,又让张安奎等人将城外燕军的尸体都烧了,免得引发瘟疫之类的。
至于云县这边惨死的几百名骑兵,则是好好安葬,并给这些骑兵的家属发放抚恤金。
“杨兄,大周有你,真乃天佑!”
金不欢对杨景竖起了大拇指。
他本来还想着,万一云县被攻破,就搬出金家的面子,让燕军放过屠城,只取财物跟粮食。
万万没想到,杨景这么容易就打退了燕军。
杨景脸色凝重,一点都不高兴,虽然这一波打退了燕军,可他知道,这样只会吸引来更多的燕军。
而云县毕竟只是一县之地,如果一旦燕军主力过来,就算有轰天雷、土炮等,也未必能够挡下燕军。
要知道,高仙芝带来的这支燕军虽然有几万,但这不过就是一支劫掠的队伍。
并不是燕军真正主力。
还有那位攻破了十险断天关的慕容龙城,此人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十险断天关,自然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杨兄,你在担心什么?”一旁的张传芳见杨景眉头紧锁,疑惑的问道。
“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会派兵过来。”杨景叹了口气。
“别担心,朝廷肯定很快就会派兵过来的,我们最多只要坚持一个月,朝廷大军必定会过来,将燕军赶出我大周!”
潘仁说道。
“县令大人,你太乐观了!”杨景摇了摇头,说道。
也就在这个时候,师爷跑了过来,递给了潘仁一封飞鸽传书。
潘仁打开一看,巴掌大的纸上,写着几行字。
潘仁看了一遍纸上的字,脸色顿时大变,下意识的骂道:“这些人真是误国误民……”
“怎么了?”杨景意识到情况不对劲,问道。
“朝廷不会派兵过来了,而是准备跟燕军议和!”潘仁将信上的内容告诉给了杨景,大概就是蔡嵩提议派兵过来赶走燕军,少帝却听从清流派的议和。
“意料之中的事情!”
杨景只是叹了口气,并没有对这样的结果太意外。
杨景在泸州的那些天,可是听到了不少关于蔡嵩采取的措施,虽然有不少治国策略不是很完美,甚至夹带着私心。
但总体而言,蔡嵩并不是那种无能之辈,所有治国策略也都是好的。
可少帝登基之后,朝堂上出现了一群“清流派”,不管蔡嵩要做什么,清流派都是跟蔡嵩唱反调。
而偏偏少帝又是站队清流派的。
所以,杨景早就猜出来,以蔡嵩的行事风格,肯定是要派兵赶走燕军。
少帝虽然知道蔡嵩这样做是最好的,可少帝因为跟蔡嵩的关系,必定不会支持蔡嵩这样做,那就只能是听清流派的议和了。
“以前在朝堂上,虽然有不少人反对蔡老狗,但大家反对的都是蔡老狗一些错的方针政策,绝不会在这种大事上犯糊涂……
“什么狗屁燕国铁骑甲天下,在杨公子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杨公子该不会是天神下凡吧?不然怎么懂的引天雷的手段?”
“你也太孤陋寡闻了吧?你们村没有修路吗?这是杨公子发明的轰天雷,不是从天上引来的天雷!”
……
全城的百姓都在欢呼,本来,杨景这段日子就在云县名声鹊起,修路项目更是方便了云县所有百姓。
所以,云县的老百姓心中,杨景已经是一个“神人”了。
特别是目睹了刚才一战,杨景轻而易举就击退了几万燕军,这真的太神了!
杨景安排了白牧跟赵牧去埋伏,又让张安奎等人将城外燕军的尸体都烧了,免得引发瘟疫之类的。
至于云县这边惨死的几百名骑兵,则是好好安葬,并给这些骑兵的家属发放抚恤金。
“杨兄,大周有你,真乃天佑!”
金不欢对杨景竖起了大拇指。
他本来还想着,万一云县被攻破,就搬出金家的面子,让燕军放过屠城,只取财物跟粮食。
万万没想到,杨景这么容易就打退了燕军。
杨景脸色凝重,一点都不高兴,虽然这一波打退了燕军,可他知道,这样只会吸引来更多的燕军。
而云县毕竟只是一县之地,如果一旦燕军主力过来,就算有轰天雷、土炮等,也未必能够挡下燕军。
要知道,高仙芝带来的这支燕军虽然有几万,但这不过就是一支劫掠的队伍。
并不是燕军真正主力。
还有那位攻破了十险断天关的慕容龙城,此人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十险断天关,自然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杨兄,你在担心什么?”一旁的张传芳见杨景眉头紧锁,疑惑的问道。
“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会派兵过来。”杨景叹了口气。
“别担心,朝廷肯定很快就会派兵过来的,我们最多只要坚持一个月,朝廷大军必定会过来,将燕军赶出我大周!”
潘仁说道。
“县令大人,你太乐观了!”杨景摇了摇头,说道。
也就在这个时候,师爷跑了过来,递给了潘仁一封飞鸽传书。
潘仁打开一看,巴掌大的纸上,写着几行字。
潘仁看了一遍纸上的字,脸色顿时大变,下意识的骂道:“这些人真是误国误民……”
“怎么了?”杨景意识到情况不对劲,问道。
“朝廷不会派兵过来了,而是准备跟燕军议和!”潘仁将信上的内容告诉给了杨景,大概就是蔡嵩提议派兵过来赶走燕军,少帝却听从清流派的议和。
“意料之中的事情!”
杨景只是叹了口气,并没有对这样的结果太意外。
杨景在泸州的那些天,可是听到了不少关于蔡嵩采取的措施,虽然有不少治国策略不是很完美,甚至夹带着私心。
但总体而言,蔡嵩并不是那种无能之辈,所有治国策略也都是好的。
可少帝登基之后,朝堂上出现了一群“清流派”,不管蔡嵩要做什么,清流派都是跟蔡嵩唱反调。
而偏偏少帝又是站队清流派的。
所以,杨景早就猜出来,以蔡嵩的行事风格,肯定是要派兵赶走燕军。
少帝虽然知道蔡嵩这样做是最好的,可少帝因为跟蔡嵩的关系,必定不会支持蔡嵩这样做,那就只能是听清流派的议和了。
“以前在朝堂上,虽然有不少人反对蔡老狗,但大家反对的都是蔡老狗一些错的方针政策,绝不会在这种大事上犯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