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陵月的灵光一现,刘彻和卫青向也有这一部分因素存在。此刻,他不由得换上郑重的神色:“陵月想到了什么?”
江陵月乖乖和盘托出:“我知道有一种食物比粮食轻省,将士们可以自己带在身上,加水就随时食用。” 她比划了一阵,把方便面的原理讲给了卫青听:“这种面平时就是个干瘪的面饼,没有多少重量。泡热水煮开后体积膨大,就可以就地食用了,方便得很。” 卫青果然露出感兴趣的模样。 然而,当他细细问清楚后,却摇了摇头:“这面饼虽然轻省,但是北征要是打上两三个月,将士们总不能带着两三个月的面饼赶路,太耽误事了。最初带过去的一批面饼吃完了,后来还是要仰仗运粮队送来的粮草。” “好吧……” “但是,”卫青兀地话锋一转:“陵月,你不必灰心,这确实是个好主意。谁说运粮队就只能运粮食呢?他们也可以运面饼啊。面饼更轻,他们一路上吃的数量也少些,损耗亦能大大减少。” “还有,去病他最擅长长途奔袭,突进匈奴后方。如此一来口粮也成问题。现在正好,你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霍去病从前的作战模式是以战养战。一路上俘获匈奴奔逃扔下的牛羊充饥,谁也不保证一定有下一顿。但有了这个面饼就不一样了。 西北天干,面饼存上七八天不成问题。 突袭队的口粮有了基本的保证,战斗力也会更充足。即使运粮队用不上方便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是大功一件。 江陵月一瞬间动力满满。 她乌莹莹的眼珠子转了一转:“这样吧大将军,我先试着把这几样东西做出来,你尝尝看能不能用于军需。” 在实物成品出来之前,一切都是空谈。 卫青自然应允:“好,那我就静候陵月的佳音了。” 江陵月带着任务回到了医校的住所,径直进了实验室。一路上还有不少学生见到她面露讶色,大概没料到她刚刚郑重告别一番,转过头来时却已经回来了。 不过这样的人,到底是少数。 大部分学生都随着几位先生,趁着朔旦前夕在长安各处开设义诊去了。到了明天,医校就会放上为期半个月的长假,好让学生们赶回家里、与家人们欢聚一堂。 自然,医校也给学生们和先生们准备了年礼。 其中,学生们的年礼清单如下:一石粟米、一扇巴掌大的羊肉、一打肥皂、一壶豆油。除了羊肉需要现买之外,其他要么是府库贮存的粮食、要么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花用什么钱。医校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然而,这已是难得一见的丰厚。 高门大户里的管事,年礼都未必比江陵月的一个学生丰厚。几位先生们就更不用说了。不知从哪里来的好事者把他们的待遇传了出去,顿时惊动了长安,不少曾经动过心思的人都暗暗感到后悔。 当初要是他应聘,现在穿丝帛衣裳的就是他了。 然而,医校的编制早早满员,他们再想加塞是不可能的,只能空念着咬牙切齿,感慨时运不济。 江陵月却对种种风波并不了解。 后世的所谓年终奖,发一笔厚厚的奖金才是常规操作,发点米面粮油多少有点打发的意思在。但是呢,现在的米面是硬通货,直接给学生发钱发铜板又不合适。 是以,江陵月把这事委托给霍光,让他看着办。她只有一个标准:能让学生和先生们过个好年。 霍光果然靠谱,上下打点得明明白白的。甚至还刻意放出了消息,小小地给医校做了一波营销。现在的医校,有点后世的大厂那味儿了。 工作轻松俭省,工资福利好。 还随时有被大老板(刘彻)看中提拔、一步登天的可能。 想被刘彻看中的人自然不可能放过这条登天的青云路。胸无大志的也眼馋这里的福利,想挣一大笔钱。男女老少、官员百姓都想上门自荐,好分上一杯羹。但往往自荐的请帖还没落到江陵月手里,就已经被拦截下来了。 “不必让这些琐事扰了她清净。”做这事的霍某不肯披露自己的身份,深藏功与名。 有霍某这道防火墙在,江陵月的耳边清静得很。 朔旦这日,她把自己泡在了实验室里。平日摆放着精贵玻璃仪器的地方被腾开,匀上了一层……面粉? 显得她不似发明家,像面点师傅了。 压缩饼干、方便面、罐头。这是江陵月一开始想到的三样军需食品。其中,罐头是被她最先排出制作名单的。 第一,罐身没有合适的材料。 第二,她找不到合适的防腐剂。 这两条一起构成了江陵月放弃的原因。再说了,罐头里放水果的成本太高,放肉呢? 还不如到时候俘获的匈奴牛羊,现宰了吃掉。 至于压缩饼干和方便面,两样食品的主要成分都是小麦粉,而长安附近恰好小麦的产区,制作方便得很。 方便面的做法很简单,小麦擀成的面条放到油锅里面炸一圈,再捞出来就算做成了,江陵月一个人就可以搞定。 她想了想,又往面条里掺了点盐,这样就省去了一道加料的功夫。可以下进热水里面随烫随吃,最为方便不过。 唯一的可惜之处,就是没有调料包。 要知道,调料包可是一碗泡面的灵魂啊。江陵月小时候最爱坐绿皮火车回家过年,就是因为在火车上吃饭不便,她的父母就会法外开恩,容许她买上一碗泡面充饥。
那个泡开后的香味,多少年都忘不掉。 江陵月望着眼前清汤寡水的一碗面,送进嘴里面虽然也有点味道,但是比起前世的香喷喷的杯面,却如同失去了灵魂,只能起到最基本的充饥作用。 她在要不要做调料包之间纠结了一会儿。 最后还是决定——做吧! 毕竟士兵们远征漠北、保家卫国是冒着埋骨他乡的危险的,十分不容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江陵月想让他们吃点好的。 然后凭着记忆一列配料表,她就放弃了。 辣椒、八角、茴香、牛油、花椒…… 别的暂且不说,牛是重要的生产物资,牛油可是达官贵人们才能吃到的。花椒更是在贡品之列,是被用作涂料、粉刷上墙的。传说中的皇后寝宫椒房殿,不正是如此由来么? 江陵月默默划掉了调料包的选项。 大不了,她多准备点黄豆,让他们路上发点豆芽吃吧。 另一种压缩饼干的味道也算不上好。上辈子,江陵月醉心研究的时候经常拿来当便餐,经常像嚼干草砖头般的错觉。然而,因为烘干了水分,压缩了体积。它的饱腹感极强,一块能顶上一整天不感觉饿的。 它的做法也很实在。 小麦、盐、糖等原料先制成普通的酥性饼干。细细碾碎成粉末后,再加入清水、起酥油、油脂等,重新烤制成压缩饼干。现代的碾碎烘干环节通常由机器完成,古代没这个条件,江陵月就请了医校的力夫代劳。 力夫们肯下力气,把饼干碾得碎成了渣渣,不留一丝孔隙。 这样做出来的饼干最是饱腹。 江陵月把成品放在手里掂了一掂,嗯,真的有种砖头的瓷实感了。再咬一口……是当年那种难以言喻的口感了。 做完这两样吃食之后,她统计了下所用的材料,就带着新出炉的成品找到卫青,请他品鉴一番。 孰料,竟见到一位意料之外的人。 江陵月望着眼前的华服女子,愣愣地回不过神出口。 因为她想起了霍去病的话——这两个人,是其他人眼里默认的一对。只有她不知前情,才会大惊小怪。 江陵月连忙低下头,假装无辜。 不知道她贸然闯入,有没有打扰了他两人的二人世界? 这两位都是江陵月的老熟人了,性格也很好相处,自然不会在意什么。平阳公主还很和善地问道:“陵月,你:“怕是陵月带着发明的东西来了。” “哦?”平阳公主饶有兴趣地望向江陵月身侧的藤篮。凡是江陵月发明的,都被证明是实打实的好东西。每出一件,长安都要抢疯了。就连她随手做的点心,什么布丁、肉松小贝也被说成神仙佳肴。 江陵月:“是我新发明的两样军粮。”甫一说完,就见平阳公主期待地看着她,双目灼灼。 她迟疑了一下,才道:“长公主要尝尝么?” 别把金枝玉叶的公主给难吃到了。 平阳公主却没领会到她的暗示,兴冲冲接过压缩饼干后打量了一圈,鼻尖萦绕着谷物和油脂的芬芳。 她期待地咬下一口,然后—— “咳咳咳,什么玩意儿!” 最让江陵月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平阳公主只咬下一角,就察觉到了压缩饼干的鬼畜之处。 明明闻起来那么香,怎么吃起来像吃麸子呢。 平阳公主形容不出来那种味道,但很显然,这和她从前入口前精心烹调过的食物大有不同。 她受伤地望向江陵月:“陵月,你……” 怎么就马失前蹄了呢! 怎么失败了一次,偏偏被她赶上了呢? 然而,卫青的反应与平阳公主截然不同。他斯文地掰下一块送入口中,旋即眼前一亮:“陵月,这是什么做的?里面掺了油、盐……还有糖?未免也太奢侈了些。” 平阳公主不可思议地回望过去。 奢侈? 这么难吃的东西,和奢侈有一粒粟米的关系么? 卫青迎上她的目光,温柔一笑:“公主有所不知,军中原先的粮食,比这更难下咽的不在少数。这吃食中有盐有油有糖,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了。” 他顿了顿:“饱足之感,也比从前更强。” 江陵月和平阳公主都没有上过战场,自然有所不知。卫青霍去病等人征战塞外时,为了避免炊烟暴露行踪、引来匈奴,有时候甚至会生吃粟米,以求饱腹。有些郡运来的粮食里混着麸壳,拼着划嗓子他们也会强行咽下。 加上卫青奴仆出身,年幼时受生父苛待,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一个现代人、一个金枝玉叶的长公主觉得难以下咽的食物,在他眼中并不算什么。 士兵们出身贫苦,亦是同理。 有盐、有糖、有油,又是小麦精细地磨成了粉做成的。这是原先在他们家中都不一定吃到的东西。 卫青解释得十分详细,倒让江陵月涨红了脸——她好像又一次“何不食肉糜”了? 她不好意思地盖上了藤篮的布:“那我再想想,有没有什么成本更低的食物适合当军粮的。” 盐、糖、油。 对目前的生产力来说,想全军配备,还是太奢侈了。 卫青道:“陵月倒也不必自责。去病所率的前锋部队,若是配上这压缩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