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或许夏天是最公平的一个季节,因为冬天有钱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取暖设备,但是夏天,热,那也得挨着。
诸位皇子坐在偏殿的两排,等待皇上的召见。一层又一层的朝服,就算再薄也是闷得让人透不开气,在心烦气乱的时候,却有一个人特别怡然自得的咔哧咔哧啃着甜瓜。
从直郡王的角度,非常清楚的看到景庄咔哧咔哧的在啃,眼不见心不烦,闭上眼睛跟这个人计较什么?
十一不插手政事,但是每次在大朝会的时候,他就站在那里,让很多大臣都不敢说太多,争论起来没有休止的话题。这位阿哥爷有了不一样的资本。
算起来从康熙三十八年,到现在的康熙四十五年,七年多的时间,还真让景庄弄出了不同的麦种。主要分耐寒的,耐涝的,耐旱的,还有产量多的。前三者因为有极端天气的影响,相对而言,并不是特别的多,一亩地也就是一百二三十斤。而后者只要土地肥沃,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一亩地最高的产量是四百三十多斤。最低也没有下过四百斤。清朝的小麦亩产量多在一百多斤,好的田亩产二百斤左右,差的田亩产几十斤也有。①
这么一对比之下,景庄就算没有差事,这背后的资本也雄厚了起来。
去看小麦的时候,还注意到当年皇上给十一阿哥的农庄,现在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小镇了,原先就是几个依靠着农庄生活的小村落,但是因为这夫妻二人的改变,影响的很大。大部分男子一开始都是在农庄上讨生活,后来土地的面积不断增大,景庄也进行了一段规划,给他们分了田地,播发了新的麦种。他放出话去,只要老实干,不会亏待这些人的,给他们规定了一年要上交的粮食,剩下的全都是他们的,如果亏了算十一阿哥。
其实,就算景庄不说这句话,这些农户也愿意跟着他干,因为他们发现了前两年跟着十一阿哥干的,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了起来。另一方面,梁安若手底下的女子,开始了不一样的生涯,有养猪养鸡养的好的,慢慢的养殖的范围越来越大,牲口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分化的也越来越细致。旁边的山林也开辟了出来,打理果园好的通通都过去打理,还有打理菜园的,还有像何花二人那样做医护的。还有纺织的女子。这些女子都是在这里上工,每个月有的工钱,经济水平充足。而这边最流行的夫妻搭配就是,一个种田的男子,配上一个上工的女子,前者有粮后者有钱。
于是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多,自然整个农庄的范围不断的在扩大,还有一些厨艺学得不错的女子,有的选择在农场的食堂上工,也有的心思活络的跟家人一同在外面租了个小屋,各种食肆也慢慢开了起来。
说实话,当初康熙皇帝去看那一亩产四百斤的小麦的时候,看到这农庄的场景,他虽然知道十一打理的农庄不错,但是从来没有想到是那么的热闹,也明白为什么要看的时候十一特别的嘱咐,可以微服私访。
这样的场景,让当时每一个人都心热的很。他们想要的最重要的不过就是麦种。这个时候也不怪景庄抻着,他不敢随便的给。而现在这几这三样麦种的基因已经改变的很好,产出比较稳定了,不需要他们两个再使用异能。
可庄子上,产出没有这么多呀。都知道麦种是要每一年都要育种的,百姓手里的麦种有一部分都是朝廷发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百姓头一年特意留下来的。但无论怎么去计算,这个量都不够。
还有一点就是天灾不可预防,又是旱了,又是涝了,或者是刚种下又倒春寒。这些怎么去预防?而在自己的农庄上面,配合钦天监,老农还有各类仪器,做了比较精准的预防,基本上都是景庄的一言堂,让种什么就种什么,可是这个范围不断的扩大,景庄觉得自己没有这么样的威慑力。所以不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好办。
一块特别诱人的大肥肉,只能看吃不到,让所有人心里都痒痒。
所以作为大肥肉的主人,自然比较豪横,而且十一阿哥农庄上的事迹,早就传开了。虽然景庄还没有给农场以外的人发放麦种,但是有门路的人都偷偷的寻摸了一些,跟着人家农场的节奏去种。别的地方说不准,京郊附近的天气应该不会有大变化。对此,景庄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面的政策没有出来,难道下面的人就要干等着吗?活人可从来都不会被尿憋死。
慢慢的,十一阿哥府在底层老百姓里面的地位和威望是特别高的。而景庄跟梁安若早有对策。他们不想争皇位,有不错的名望,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就学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这其实是古代一些大臣为了保全自己的手段,说秦将王翦,汉朝的萧何,陈平。都希望在有一定的功劳之下,保全自己,不让上位者过度猜忌,因为人心尤其是帝王之心,绝对不容猜测。有的要钱,有的要地,有的纵容亲属胡闹。
而景庄采取的就是自己胡闹,他跟这些大臣本质的不同,本也是皇子,自己如果就是一个十足的混账,不管是康熙还是以后的雍正,自己跟安若都
不会有被猜忌。所以奉行一句话,自己不开心,绝对不会让别人好过,一切都为了让自己过得舒坦。
既能保全自己,还能不让自己委屈,并且还可以保持本性的法子,真的是不多了。
这就是为什么上大朝会的时候百官都不太待见十一阿哥的原因,这位阿哥爷是真的随心所欲,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点都不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