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美国内争
赫勒那沦陷的消息,虽然还没有传到前线,但在汉军灵敏的无线电传递下,前线的汉军已经动起来。
“我军遭受大批汉军围攻,他们就像疯了一样,向我们进攻!!”
“我部目前正在和汉国狗决战,请海因希长官放心,一定守住阵地,团打完了,团长上,师打完了,我上!!”
“哪怕拼刺刀,也要守住美利坚的尊严!!”
这是美国四星上将海因希最近一段时间听到过的,最有美国精神的话,也是最让他感动的一段话。
但在感动之后,就是残酷的现实。
就在刚刚,本来打架一起“心照不宣”慢慢玩阵地战的几十万汉军,突然暴起,就像吃枪药一样,疯狂的向他们进攻,要知道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打过这样的“疯仗”,在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后,阵地战才是双方的主流。
按照海因希的计算,那帮汉国人应该是在等待南方的消息,毕竟战争打到这个程度,你想什么,其实大家都是一清二楚。
汉军的作战方略,其实已很明显了,就是用中部顶住美军的主力,左路猛攻,吸引美军剩余力量,最后在南方发力,瓦解美利坚在南方州的统治。
美国高层也很明白现在的趋势,所以在俄沦陷后,就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再有地方“失地”的情况发生。
对于那些海外土著,除去一些当地一些可以利用的贵族之外,大多数人都是一种“奴隶心态”,把土著当牲畜用,是汉军在殖民地的常态,或者说是传统。
“即拉又抚,分化南北,以促进南北矛盾公开化。”
这场战争,实际已经把南北矛盾公开化了,只不过大家又要假装没有看见,一起抵抗“汉贼”。
最早的时候,大家其实都是心照不宣的将美利坚运转下去,但在纽约时报撕破这个“伪善面具”后,再加上战争中的“不公平”,南北矛盾,一下子摆在了明面。
对于俘虏,汉军有一套多年总结的法则,基本上就是按照三等制来进行。
而这也是在俄克拉荷马州陷落之后,北方派系希望由南方单独收复的主要原因,说的好听是“洗刷耻辱”,其实就是打算在全美面前看南方的笑话,以此来贬低对方的“模式”。
比如南方军队中,多是南方出身的将领,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经济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南北双方巨大的经济模式差异,导致了双方其实很难尿到一个马桶,只不过因为历史,以及现实的“威胁”,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
当然,对外宣传,汉国都是用北军比南军更有“素质”“道德”来形容北军,“低下”“落后”“野蛮”来形容南军。
且军事弹药被俘等后勤都是北方的工厂提供,而南方只是提供一部分人力和粮食。
北方的权威媒体,纽约时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报就曾用一句“南方懦夫”响彻整个美国。
美国的局势,自然影响到战局,这也是为什么汉军敢在左边冒险的原因,就是看出南方不可能在右边搞事,以解北方之围。
虽然其中的皇帝,基本不可能有,但是却可以看出其中对俘虏态度的变幻有多快。
北方希望南方出人出钱,然后启动北方的工业,借着战争的旧机会,繁荣北方的工商经济。
这就是南北双方最大的“矛盾”,或者说是美利坚建国以来的老毛病,南北双方的经济结构差异,导致双方的根本矛盾一直没有办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虽然这个“蜜月”也是个假蜜月,但确确实实的改变了美国,乃至整个美洲的命运。
狮子都不和,基本就是摆在明面上,这也是为什么林肯在月中发表的国会演讲中,多次用了“团结”和“协作”的字眼。
在多次战斗结束后,汉军都会将北方人和南方人区分开来。
其中对于北方美军的态度,永远比南方美军要好,其中主要表现在伙食和其他待遇上。
这就是刘鹏对刘宇所说地方悖论,他曾戏称目前的美洲局势是“老虎和两头狮子”的战争。
从供应的角度上看,北方几乎凌驾于南方之上,这种不平等的格局,自然就导致了双方矛盾的爆发。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汉国在战争中的“柔软”,或者说是“安抚”,本质上就是希望通过优待俘虏,促进敌军内部的瓦解,降低敌军的作战热情,以及意志。
但其实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口,或者说可以让北方工厂肆意消耗的奴隶。
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总计费的五亿美元,其中有三亿至少是北方提供,其余的才是南方。
但在这个时空,因为汉国的强势介入,美利坚的矛盾不仅没有爆发,反而一定程度的进入到了“合作的蜜月期”。
而南方的想法则很简单,那就是“保护我”,最起码要给我更多的武器和弹药,让我有能力保护自己。
虽然后来在林肯的压
力下,发表了道歉声明,但确确实实的将南北矛盾公开化。
如果说这些都算是“内部可以协商”的问题,那么汉国在其中的动作,就可以算的上赤裸裸的偏袒了。
以降低北方的生产成本,进而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占据价格优势。
但是面对美军,光靠所谓的仁慈可不行,用董子秦在战前的奏报话讲就是:
虽然表面上,南北双方“爱国口号”吹的震天响,但其实都是各有各的算盘。
而北方势力中的某些人,恰恰不想“白干”,或者说想借着战争,改造南方,以达到他们努力多年,但是没有一点效果的释放奴隶。
但是保卫南方州,那么空口白说,要不然光靠南方自己的力量去抵挡几十万如同“美洲狮”一样的汉军,这不是要逼着那些南方佬独立吗??
作为总统的林肯,太明白目前美国所面临的情况了。
但表面上的和平,掩盖不了根本性的矛盾。
本来按照原时空的历史,美国的南北矛盾,会得到根本性的爆发,继而引发那场设及数百万生命的南北战争。
在早期的时候,由于俘虏制度不规范,所以导致对于俘虏的标准,时好时坏,被某些高级军官调侃为“一会奴才,一会皇帝”。
虽然这个所谓的释放黑奴,是打着“道德”的旗号,美其名曰:“美利坚精神”。
而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南北双方,北军享受的一直都是二等待遇,南军一直都是近乎奴隶的三等的主要原因。
至于第二等,其实就是历年战争中总计的“俘虏使用规则”,或者说是用法。
在最早期的时候,为了维持军费,掠夺土著,并且偷偷出手换取战争经费,是常有的事情。
引得南北双方骂战不休,哪怕到了现在这个林肯呼吁美国人团结的档口,因为汉国故意分化的俘虏待遇,而争吵不休的南北媒体也是大有人在。
就像右路军司令董子秦上报所说:“南方美军,安于现状,无力收复俄州,亦无意与我军对决,似与北方不和,我军若在此时攻左,必能建功!!”
就像开战之处,参谋长元庆所说:“险过雪山,若是速克赫勒拿,则大军举兵向前,不建攻全功,绝不回师!!”
现在,雪山已过,赫勒拿以下,大军亦是全出,只剩下“建功”。
………………………………………
哒哒哒!!!
机枪子弹扫射的声音,伴随着“弹壳”落地的声音,不断的出现在这片不算太大,但却意义极其重要的“119”高地。
这片高地是汉第十五师下属步兵营所掌控的阵地,算是整个战争中还算重要的“阵眼”。
“哒哒哒”,刚刚还威风凛凛冒着火的机枪,突然停顿了一下,低头一看,没子弹了。
“咔嚓”一声,弹链重新挂上,哒哒哒的声音,再次响起,就像是一出交响乐,刚刚只不过是中途的“低潮”,现在则是“变音”。
机枪之下,刚刚还冲上来的美军瞬间倒下了大片,剩下的人也基本被步兵消灭。
当结束的那一刻,整个阵地外围,内围的尸体,堆起来,足有山高,用后来这片阵地的营长的话说就是“尸体浮满山道”“鬼域森森”。
“啪”,美第七师师长威姆斯直接折断了自己的烟斗,表情愤怒的骂道:
“该死,那些采购部的人都是什么脑子,汉国人的机枪已经出现那么长时间了,他们竟然还没有仿制出来!!”
“我看,他们就是要用美利坚孩子的血,去消耗汉国人的弹药!!”
威姆斯对于依旧没有“机枪”,感到十分失望,在他看来,机枪并不是什么高级武器,最起码科技含量绝对没有战列舰高。
一个能够造出世界一流战列舰的国家,竟然造不出机枪这种小玩意,这在威姆斯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甚至他都怀疑是否出现了“贪渎”。
其实威姆斯非常不理解武器的研制,按照一件武器的研制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实验,也就是积累研究数据,算是开山。
第二部分,其实就是已经有了差不多的成品,但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并且修改其中的毛病。
第三部分,则是定型,最后就是生产。
而生产大量过程,也不是那么简单,首先第一条,生产线,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大规模生产的生产线,其中的光是模具这一个类型,就要耗费不少时间,更何况是其他那些更费时间的培训工人,招募工程师,乃至参与管理。
这其中哪一样,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美军依旧没有像样的机枪,除了机枪本身仿制的难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
而威姆斯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
但这不妨碍威姆斯一遍遍大骂那些该死的“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