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快穿之我金戈铁马,怀抱美人 > 第265章

第265章

“这样以此类推,招人的人会有越来越多的报酬,被招人的人想要赚更多便也开始招人,如此这般一招十,十招百,一直发展下去,你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队伍。”

赵之雅心中豁然开朗,连连点头。

“之雅明白了,等商行的楼阁竣工后,立刻按照王爷你教我的方法招人,最先招上来的人分为第一阶,然后是第二阶,第三阶这样以此类推。”

赵之雅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用手指盘算。

“那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等排到第100阶层的时候,那岂不是会有成千上万人加入!”

秦言肯定的回答道:

“那是当然,到时候你就可以在这些人里面,进行内部考核,精益求精,看看谁的本事更大一些,就给他往上提升等级,让他们从根基一点点往上爬。”

赵之雅一边听一边记录,点点头道:

“喏,之雅全部记下,我立刻操办。”

……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秦言心中的城池,在百姓们齐心协力的构建中,已经准备最后的收尾工作。

经过几日的修整,镖师再次接到秦言的吩咐,准备二次出征,继续前往赵国收酒收粮食。

出发前,秦言嘱咐道:

“你们这次出发,本王没有给你们准备金银细软,但准备了这个。”

言罢,请拍两下手,精兵们架着十辆马车转交给镖师们。

镖师们打开马车上的麻袋,双眼瞬间放大。

“这是细盐?”

镖师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肯定道:

“真的是细盐!”

秦言背手而立,下令道:

“没错,一共是千斤细盐,分成了十车,一车是百斤,你们把这些细盐拿到赵国去卖,卖来的钱全部给我换成稻米和酒。”

镖师们还在震惊之中,尽管走南闯北见到不少稀罕物件,但是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细盐呢!

“王爷,一两细盐一两金,就算我们把这些细盐全部出手,估计买了粮食和酒还有的剩。”

秦言正色道:

“不需要你们带任何的钱财回来,我只要粮食和酒,有多少要多少。”

镖师们连连点头。

“喏,保证给您办得漂漂亮亮!”

架上马车,与斥候的车队一同,再次向东出发。

一件大事交代完毕,秦言上街四处巡视,看看各处的坊间都完善的怎么样了。

百姓们都积极地跟秦言打招呼,秦言也亲切地回应,时不时地还跟百姓们聊上几句家常。

不远处,呼呼啦啦围了好几十人,秦言上前一探究竟。

原来,在百姓们层层的包围中,会识字写字的老刘头,在百姓们的央求下,正在替他们一封封的代写家书。

“刘老,您帮我告诉家里人,边关现在好的不得了,城楼也漂亮,街道也宽敞,还有还有,我在这建了一栋房子,还有田地,让我家那婆娘,抓紧带着我家的娃子,找我来!”

“刘老您也帮俺写一封信,俺也想让俺媳妇和家里的臭小子们来这生活!”

“还有我,我开了一块田,土老肥沃了,让我爹妈都过来养老,我给他们种菜吃!”

刘老头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桌案上的家书已经有半人那么高。

就算他忙得满头大汗,但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不辞辛劳的一封接一封的写着,偶尔提醒两句。

“大伙儿别着急,一个个来,保证都给你们写得明明白白!”

“谢谢刘老……”

就连不少路过的赵国战俘们,也开始写家书,想让身在赵国的老爹老妈,媳妇娃娃都过来边关这,期待着一家团聚。

“这样以此类推,招人的人会有越来越多的报酬,被招人的人想要赚更多便也开始招人,如此这般一招十,十招百,一直发展下去,你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队伍。”

赵之雅心中豁然开朗,连连点头。

“之雅明白了,等商行的楼阁竣工后,立刻按照王爷你教我的方法招人,最先招上来的人分为第一阶,然后是第二阶,第三阶这样以此类推。”

赵之雅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用手指盘算。

“那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等排到第100阶层的时候,那岂不是会有成千上万人加入!”

秦言肯定的回答道:

“那是当然,到时候你就可以在这些人里面,进行内部考核,精益求精,看看谁的本事更大一些,就给他往上提升等级,让他们从根基一点点往上爬。”

赵之雅一边听一边记录,点点头道:

“喏,之雅全部记下,我立刻操办。”

……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秦言心中的城池,在百姓们齐心协力的构建中,已经准备最后的收尾工作。

经过几日的修整,镖师再次接到秦言的吩咐,准备二次出征,继续前往赵国收酒收粮食。

出发前,秦言嘱咐道:

“你们这次出发,本王没有给你们准备金银细软,但准备了这个。”

言罢,请拍两下手,精兵们架着十辆马车转交给镖师们。

镖师们打开马车上的麻袋,双眼瞬间放大。

“这是细盐?”

镖师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肯定道:

“真的是细盐!”

秦言背手而立,下令道:

“没错,一共是千斤细盐,分成了十车,一车是百斤,你们把这些细盐拿到赵国去卖,卖来的钱全部给我换成稻米和酒。”

镖师们还在震惊之中,尽管走南闯北见到不少稀罕物件,但是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细盐呢!

“王爷,一两细盐一两金,就算我们把这些细盐全部出手,估计买了粮食和酒还有的剩。”

秦言正色道:

“不需要你们带任何的钱财回来,我只要粮食和酒,有多少要多少。”

镖师们连连点头。

“喏,保证给您办得漂漂亮亮!”

架上马车,与斥候的车队一同,再次向东出发。

一件大事交代完毕,秦言上街四处巡视,看看各处的坊间都完善的怎么样了。

百姓们都积极地跟秦言打招呼,秦言也亲切地回应,时不时地还跟百姓们聊上几句家常。

不远处,呼呼啦啦围了好几十人,秦言上前一探究竟。

原来,在百姓们层层的包围中,会识字写字的老刘头,在百姓们的央求下,正在替他们一封封的代写家书。

“刘老,您帮我告诉家里人,边关现在好的不得了,城楼也漂亮,街道也宽敞,还有还有,我在这建了一栋房子,还有田地,让我家那婆娘,抓紧带着我家的娃子,找我来!”

“刘老您也帮俺写一封信,俺也想让俺媳妇和家里的臭小子们来这生活!”

“还有我,我开了一块田,土老肥沃了,让我爹妈都过来养老,我给他们种菜吃!”

刘老头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桌案上的家书已经有半人那么高。

就算他忙得满头大汗,但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不辞辛劳的一封接一封的写着,偶尔提醒两句。

“大伙儿别着急,一个个来,保证都给你们写得明明白白!”

“谢谢刘老……”

就连不少路过的赵国战俘们,也开始写家书,想让身在赵国的老爹老妈,媳妇娃娃都过来边关这,期待着一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