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带着微微自信的笑容回答道:
“王爷想要了解哪朝哪代的历史,之雅都能一一道来。”
秦言知道这是问对人了,直说道:
“赵国的历史,你了解多少,都给本王好好讲讲。”
赵之雅放下手中的筷子,娓娓道来。
“赵国属于宗族制,所有的皇权,上位者,包括掌权人,通通都是赵氏血脉之人,相互之间都是亲戚。”
“也就是说从赵国建国起,赵氏宗族一家独揽大权,唯有赵姓人是最高贵的上等人。”
“就拿我大秦来对比,我大秦立储,向来是立贤不立嫡。”
“而赵国不然,立储只立嫡,无论多么有才华,多么有能力的人,只要非嫡出,那就绝对不可能继承皇位,百年来一直如此。”
“所以在赵国,平头百姓想要做出点功绩来,是极其困难的。”
“就像跟王爷交手过的杨再兴将军,他们杨家世世代代为赵国效劳,开疆扩土,保家卫国,那都是有他们杨家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的忠义重臣,名门虎将,因为是外姓,能被封为将军,在赵国已经是顶级的封赏了。”
秦言越听越起劲儿,脑袋里突然灵光一闪。
“你说的这番话,倒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愿闻其详。”
随后,秦言侃侃而谈。
“传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为了抵抗匈奴的侵略,持枪上阵,与之对抗,军功显赫,被封为杨家将。”
“几乎每场战争,都能看到杨老令公驰骋疆场,但在一些文官弄权之下,处处打压杨家将,就哪怕在打仗的时候,也不免遭人陷害,最终战死沙场。”
“而后杨家七子继承父志,义无反顾的投身抗战一线,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差点满门牺牲。”
“最后,杨家的所有女人,在佘太君的带领下,以柔弱的双肩,继续擎起对抗匈奴的大旗,直面匈奴的弯刀和铁骑,继续捍卫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康。”
“杨家战场无儿女的精神,当真是书写了,一段抵抗外辱,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壮美诗篇。”
赵之雅听后,觉得这段故事怎么有点耳熟呢。
“王爷,你说的这个故事,妾身听着怎么和杨再兴将军家的事迹,如此相似呢,杨再兴将军家也是世代为武将,就连他的妹妹,也是赵家喻户晓的女将呢。”
“但就算如此,拼命保家卫国,也依旧得不到赵君的信任。”
秦言沉思片刻,计从心中起。
“这样,你把你知道的杨再兴将军家的事迹,写成文,把他们世代都为赵国效力,去不受赵国重用的故事,编写的精彩一点儿。”
“写好后拿给我看一眼,没什么问题就拿去给当地的说书先生,借他们的嘴,把杨将军的故事流传出去。”
赵之雅心中疑惑,怎么秦言就对杨再兴将军如此在意呢,可能她身为女子,还不懂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情义?
但不管怎么说,为赵国的将士写书,赵之雅还是内心有些不平衡,扭捏道:
“王爷,不是之雅推脱,可我毕竟是大秦的宫中编撰,让我去写能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还是给赵国写,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小题大做了呢?”
秦言知道赵之雅在担心什么,解释道:
“你不懂,这就叫做舆论战,流言蜚语都是在不经意间,慢慢渗透入人心的。”
“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若是百姓们都明白,赵国皇室的不平等待人,是多么的令人恶心,那你觉得,百姓还能继续拥护朝廷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要懂。”
脸上带着微微自信的笑容回答道:
“王爷想要了解哪朝哪代的历史,之雅都能一一道来。”
秦言知道这是问对人了,直说道:
“赵国的历史,你了解多少,都给本王好好讲讲。”
赵之雅放下手中的筷子,娓娓道来。
“赵国属于宗族制,所有的皇权,上位者,包括掌权人,通通都是赵氏血脉之人,相互之间都是亲戚。”
“也就是说从赵国建国起,赵氏宗族一家独揽大权,唯有赵姓人是最高贵的上等人。”
“就拿我大秦来对比,我大秦立储,向来是立贤不立嫡。”
“而赵国不然,立储只立嫡,无论多么有才华,多么有能力的人,只要非嫡出,那就绝对不可能继承皇位,百年来一直如此。”
“所以在赵国,平头百姓想要做出点功绩来,是极其困难的。”
“就像跟王爷交手过的杨再兴将军,他们杨家世世代代为赵国效劳,开疆扩土,保家卫国,那都是有他们杨家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的忠义重臣,名门虎将,因为是外姓,能被封为将军,在赵国已经是顶级的封赏了。”
秦言越听越起劲儿,脑袋里突然灵光一闪。
“你说的这番话,倒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愿闻其详。”
随后,秦言侃侃而谈。
“传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为了抵抗匈奴的侵略,持枪上阵,与之对抗,军功显赫,被封为杨家将。”
“几乎每场战争,都能看到杨老令公驰骋疆场,但在一些文官弄权之下,处处打压杨家将,就哪怕在打仗的时候,也不免遭人陷害,最终战死沙场。”
“而后杨家七子继承父志,义无反顾的投身抗战一线,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差点满门牺牲。”
“最后,杨家的所有女人,在佘太君的带领下,以柔弱的双肩,继续擎起对抗匈奴的大旗,直面匈奴的弯刀和铁骑,继续捍卫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康。”
“杨家战场无儿女的精神,当真是书写了,一段抵抗外辱,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壮美诗篇。”
赵之雅听后,觉得这段故事怎么有点耳熟呢。
“王爷,你说的这个故事,妾身听着怎么和杨再兴将军家的事迹,如此相似呢,杨再兴将军家也是世代为武将,就连他的妹妹,也是赵家喻户晓的女将呢。”
“但就算如此,拼命保家卫国,也依旧得不到赵君的信任。”
秦言沉思片刻,计从心中起。
“这样,你把你知道的杨再兴将军家的事迹,写成文,把他们世代都为赵国效力,去不受赵国重用的故事,编写的精彩一点儿。”
“写好后拿给我看一眼,没什么问题就拿去给当地的说书先生,借他们的嘴,把杨将军的故事流传出去。”
赵之雅心中疑惑,怎么秦言就对杨再兴将军如此在意呢,可能她身为女子,还不懂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情义?
但不管怎么说,为赵国的将士写书,赵之雅还是内心有些不平衡,扭捏道:
“王爷,不是之雅推脱,可我毕竟是大秦的宫中编撰,让我去写能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还是给赵国写,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小题大做了呢?”
秦言知道赵之雅在担心什么,解释道:
“你不懂,这就叫做舆论战,流言蜚语都是在不经意间,慢慢渗透入人心的。”
“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若是百姓们都明白,赵国皇室的不平等待人,是多么的令人恶心,那你觉得,百姓还能继续拥护朝廷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