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 > 第213章

第213章

御书房。

杨轩找了把椅子坐在上面,好整以暇的看着朱棣,等待着他的询问。

出乎意料的是,朱棣并没有询问世界地图,而是问起了玉米、土豆、红薯。

“你确定你说的那三样东西能解决我大明的粮食问题?”

历朝历代,凡是明君,最重视的就是百姓吃饭问题。

毕竟,底层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

所以不管是为了江山,还是图个好名声,都容不得他们不重视。

昏君除外。

朱棣关心这个,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就是:拥有足够多的粮食,他就可以打仗了。

自己心里的很多想法,也可以一一去实现。

不用再抠抠搜搜的。

“嗯,可以解决。”

“但你也别高兴的太早,能不能找到还不一定呢。”

“而且找回来还得让那些作物适应这片土地。”

“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杨轩开口道。

他清楚,这些东西带回来肯定达不到后世的恐怖产量。

因为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苦改良才做到的。

但,只要带回来,进行适应性种植之后,得到种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

同时慢慢改良,产量也会提升。

当然,想要达到后世的恐怕产量,肯定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个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后世。

杨轩改变不了时代,所谓大势不可违。

所以,在他的心中,一代一代的改良下去,最后能达到后世的一半产量就足够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总人口不过几千万。

也就是后世的零头。

“这不要紧,我可以等。”

“只要有希望就好。”

朱棣闻言,道。

他对农事也是有所了解的,小时候经常跟着马皇后下地,后来在凤阳屯田的时候,也经常下地。

亲眼见到过很多人吃不饱饭,瘦的就剩下皮包骨头了。

他清楚,那些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这辈子能吃上一顿饱饭。

……

两天后,郑和离京。

朱棣亲率文武百官出城相送。

此行要先到福.建五虎门,从那里正式开启下西洋之路。

杨轩自告奋勇,要亲自送郑和到福.建。

朱棣没有拒绝,当场任命杨轩为钦差,让他代替自己去送送出海的将士们。

杨轩和郑和坐着船,从长江顺流而下。

不到十天时间,便到达了福.建的五虎门。

杨轩亲自慰问了即将随郑和下西洋的两万七千多将士。

同时向将士们仔细的介绍了郑和的能力,算是为他站台。

毕竟,郑和是一个太监,很多人内心之中还是瞧不起他的。

就算有朱棣的旨意,但谁能保证,所有人都会对郑和服气,只怕是口服心不服啊!

杨轩说的不多,但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

郑和能带你们出去,就能把你们活着带回来。

郑和明白杨轩此举的用意,心中很是感动。

他默默发誓,此生哪怕是跑遍全世界,也要将图册上的东西带回来。

果然,经过杨轩的演讲之后,众将士再看郑和的时候,眼底多了一抹信任。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对于大海是畏惧的,对他们来说,大海是未知的,充满危险的。

若非皇帝旨意,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出海。

“侯爷,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郑和,要先行一步了。”

郑和对杨轩道。

“保重。”此刻,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了这两个字。

杨轩目送郑和踏上宝船。

他看到郑和在跟自己挥手告别,他也挥了挥手。

御书房。

杨轩找了把椅子坐在上面,好整以暇的看着朱棣,等待着他的询问。

出乎意料的是,朱棣并没有询问世界地图,而是问起了玉米、土豆、红薯。

“你确定你说的那三样东西能解决我大明的粮食问题?”

历朝历代,凡是明君,最重视的就是百姓吃饭问题。

毕竟,底层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

所以不管是为了江山,还是图个好名声,都容不得他们不重视。

昏君除外。

朱棣关心这个,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就是:拥有足够多的粮食,他就可以打仗了。

自己心里的很多想法,也可以一一去实现。

不用再抠抠搜搜的。

“嗯,可以解决。”

“但你也别高兴的太早,能不能找到还不一定呢。”

“而且找回来还得让那些作物适应这片土地。”

“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杨轩开口道。

他清楚,这些东西带回来肯定达不到后世的恐怖产量。

因为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苦改良才做到的。

但,只要带回来,进行适应性种植之后,得到种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

同时慢慢改良,产量也会提升。

当然,想要达到后世的恐怕产量,肯定是不可能的。

毕竟这个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后世。

杨轩改变不了时代,所谓大势不可违。

所以,在他的心中,一代一代的改良下去,最后能达到后世的一半产量就足够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总人口不过几千万。

也就是后世的零头。

“这不要紧,我可以等。”

“只要有希望就好。”

朱棣闻言,道。

他对农事也是有所了解的,小时候经常跟着马皇后下地,后来在凤阳屯田的时候,也经常下地。

亲眼见到过很多人吃不饱饭,瘦的就剩下皮包骨头了。

他清楚,那些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这辈子能吃上一顿饱饭。

……

两天后,郑和离京。

朱棣亲率文武百官出城相送。

此行要先到福.建五虎门,从那里正式开启下西洋之路。

杨轩自告奋勇,要亲自送郑和到福.建。

朱棣没有拒绝,当场任命杨轩为钦差,让他代替自己去送送出海的将士们。

杨轩和郑和坐着船,从长江顺流而下。

不到十天时间,便到达了福.建的五虎门。

杨轩亲自慰问了即将随郑和下西洋的两万七千多将士。

同时向将士们仔细的介绍了郑和的能力,算是为他站台。

毕竟,郑和是一个太监,很多人内心之中还是瞧不起他的。

就算有朱棣的旨意,但谁能保证,所有人都会对郑和服气,只怕是口服心不服啊!

杨轩说的不多,但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

郑和能带你们出去,就能把你们活着带回来。

郑和明白杨轩此举的用意,心中很是感动。

他默默发誓,此生哪怕是跑遍全世界,也要将图册上的东西带回来。

果然,经过杨轩的演讲之后,众将士再看郑和的时候,眼底多了一抹信任。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对于大海是畏惧的,对他们来说,大海是未知的,充满危险的。

若非皇帝旨意,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出海。

“侯爷,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郑和,要先行一步了。”

郑和对杨轩道。

“保重。”此刻,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了这两个字。

杨轩目送郑和踏上宝船。

他看到郑和在跟自己挥手告别,他也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