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听到杨轩的话后,朱棣的脸色也是黑了一下。
不过却是仔细思考了起来。
换位思考,然后代入进去。
玛德,越想越气。
啪!
朱棣一拍扶手,脸色黑如锅底。
“哎呦,你干嘛!”杨轩被吓了一跳,差点跳了起来。
茶杯中的茶水也晃了出来,手都湿了。
他眼神幽怨的看着朱棣。
“咳,那什么,走神了!”朱棣干咳两声,道。
杨轩也没再纠结,又问:“小十七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既然是你来找我,那他的条件你肯定知道吧?”朱棣神情认真。
“他想带兵打仗。”杨轩道。
一下子就击中了朱棣的敏.感.点。
兵权,对于帝王来说,从来都是忌讳。
“你应该知道,要是给了他兵权,其他藩王会怎么想?”
“还有,他若是带兵作乱,我会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
朱棣道。
“难道你就不会多加限制吗?”
“不打仗的时候,就收回兵权,只有在打仗的时候,给他兵权。”
“当然,我也会看着他的。”
杨轩说道。
“至于其他藩王的想法,你会在意吗?”
“而且,他们难道不知道靖难之役小十七给你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你怕他造反吗?”
“哈哈,当然不怕。”朱棣自信笑道。
“这不就得了。”杨轩摊摊手。
朱棣笑笑,算是默认了这件事。
然后两人闲聊了一会儿,朱棣就催促杨轩去干活了。
杨轩心里骂骂咧咧的走出了御书房,大好的心情荡然无存。
在杨轩离开后,朱棣的也是陷入了沉思。
思来想去,杨轩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代入进去之后,朱棣也是被吓了一跳。
若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威势,强压朱权,逼他去南.昌就藩。
其心里对自己必然是充满怨气的。
若是这份怨气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那迟早是要爆发的。
自己也是给子孙后代挖了一个大坑。
要解决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朱权这一脉,斩尽杀绝。
但造成的后果,就不可估量了。
难的方法,就是用时间,慢慢消除其心中的怨气。
但需要多少时间,就不知道了。
朱棣希望的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这件事。
思考通透之后,朱棣决定还是学自己大哥,让小十七对自己彻底服气。
他们兄弟当初为什么对朱标那么服气,对他的太子之位没有想法。
除了嫡长子继承家业这个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之外,还有就是他们兄弟大多都是朱标带大的,打心底里服气。
自己现在是众兄弟中最年长的,却无法做到大哥那样。
他现在算是体会到了自己大哥当初有多厉害。
只可惜啊,老天无眼。
“来人。”朱棣朝门口喊道。
“陛下!”王忠出现。
“去,请宁王过来。”朱棣道。
“遵旨!”王忠退下。
良久后,朱权到来。
“臣朱权,参见陛下!”
“十七弟,坐!”朱棣笑道。
朱权心中疑惑,昨天他和朱棣有些不愉快,今天再见,却是这副态度,让人费解。
难道,是因为他……朱权心道。
“十七弟,四哥得跟你说一声对不住。”
“毕竟当初答应你的事,没有做到。”
“但,大明只有一个,是决不能分裂的。”
“不然死后,你我兄弟,也无颜去见父皇。”
“这一点,你应该明白。”
朱棣语气诚恳。
“陛下…”
“叫四哥。”
“这…”
“咱们可是亲兄弟。”
“四哥。”
“这就对了。”
朱棣露出笑容。
“我听说你想带兵打仗?”朱棣问道。
闻言,朱权眼神躲闪,不敢去看朱棣。
毕竟,昨晚很多话他都是接着酒劲说出来的。
“没事儿,你大胆说。”
“亲兄弟只见有什么不能说的?”朱棣看出了朱权的犹豫,道。
“是,四哥,我不想年纪轻轻就混吃等死。”
“从小到大,我就是想上战场。”朱权一咬牙,鼓起勇气,看着朱棣说道。
“好,我答应你了。”朱棣道。
这个回答出乎了朱
权的意料,一时之间,他也是愣住了。
“呵,怎么了,不敢相信?”朱棣笑问。
朱权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就是带兵打仗嘛,多大点事儿。”
“以后你就留在京城,等大明修养的差不多了,北征的时候,绝对让你带兵。”
“当然,南.昌的封地我也会给你留着的。”
“永乐一朝,你什么时候想就藩了,都可以。”
潜台词就是永乐一朝结束,你就得就藩了。
朱权听出来了,他也能明白朱棣的想法。
怕自己抢了他儿子的皇位。
不过,朱棣现在不过才四十出头,按照自己父皇的年纪,还能有三十年左右的在位时间。
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太多。
到时候,自己也差不多五十了。
这个年纪退,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知道,这也是朱棣最大的诚意了。
自己不能再得寸进尺。
想想其他藩王,朱棣对自己已经够好了。
“多谢四哥!”朱权道。
“哈哈,兄弟之间,有什么话说开就好了。”
“何必见外!”朱棣道。
听到这话,朱权有些不好意思。
“永乐一朝,一定要肃清草原。”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你我兄弟,齐心协力,给子孙后代打下长久的太平。”
朱棣起身走到朱权面前,伸出了手。
后者见状,抓住朱棣的手。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似乎是在宣誓。
“好,我愿意跟四哥一起肃清草原。”朱权道。
“哈哈,好!”朱棣大笑。
今后永乐一朝的史书上,宁王朱权的篇幅,绝对不少。
这,也是朱棣给他的补偿。
他把自己能做的,做到了最好。
兄弟两个敞开谈了之后,朱棣明白了朱权对自己的怨气,朱权也明白了朱棣的难处。
当然,朱权也明白,朱棣做出这么大的改变,有一个人肯定出了不少力。
因为他了解朱棣,这位兄长,可不是什么好人啊!
不过他并不知道,杨轩做的这一切。
除了不想浪费他的才能之外,还有就是想让老朱家重亲情这个优点传下去。
同时,也是让朱棣给朱高煦做个榜样。
万一两兄弟今后真的因为皇位闹出矛盾,也能念及亲情,不下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