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乌云压顶,仿佛连上苍也在为这位英雄的离去而感到哀伤。细雨如针,无情地打在送葬的队伍上,浸湿了衣襟,也冰冷了心房。
王宫之中的钟声在风中飘摇,一声声响起,像是在呼唤着昭帝的魂魄归来。
文武百官之前,一位发鬓凌乱的老者坐在轮椅之上,他的脸上满是遮掩不住的悲伤,但是眸光中却满是坚定。
秦国因他而始,便绝不能眼睁睁的由着他衰败。
他虽已是风烛残年,却不甘就此沉寂。
而在他的身后,站着的乃是大秦储君,新的大秦皇帝——秦孝。
秦孝年幼,因为儿时在楚地长大的缘故,所以与秦寿等人少有接触。
相比较于他的父亲,他的童年更多是由他的母后陪伴左右。
故而与秦昭兄弟二人不同,他并不亲近秦寿这位始祖。
他虽然等候在秦寿的后面,却依旧小声的向着他的母后询问道:“母后,你不是说我才是大秦最尊贵的人吗?
为什么还有人站在我的前面?”
秦孝算不得愚钝,只是因为从小被其母后溺爱,又缺乏管束,所以方才问出这样的话。
如果是其他人听到这句,忠义的人会斥责秦孝的失礼,而城府极深的人一定会出言警告秦孝。
然而,秦昭选的这位皇后虽然有野心,却是一个没脑子的货色。
她既没有警告秦孝,也没有斥责于他,而是十分随意的说道:“他是秦国的开国皇帝,是大秦的始皇帝陛下。在你没有登基称帝之前,他才是秦国最为尊贵的人。
但是,要不了多长时间,你便能够成为新的秦皇。
到时候,你才是这大秦独一无二的那个人。”
言语到了此处的时候,她的眸光中浮现出了些许的精光,其中满是对权利的向往与渴望。
她虽然出身楚国贵族之家,但是她的家族在楚国也算不得什么大贵族。
儿时的她也曾经天真无邪,直到他亲眼瞧见他的哥哥用棍棒捅死一名家中的奴隶。
当她惊慌失措的将这件事情告诉他的父亲之时,他的父亲却告诉他。
“他们生来便是贵族,是这个世界上的上等人。
而那些奴隶,不过是一群伺候他们的牲畜罢了。
有用的时候赏他们一口饭吃,没用的时候赏他们一顿鞭子,这些都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为了教导女儿学会什么叫做生杀予夺,什么叫做权利,她的父亲逼着她亲手掐死了她的贴身婢女。
婢女的死就仿佛是打开了她内心的潘多拉魔盒一般,让她的心逐渐的变得冰冷起来。
这种冰冷也带给了她好处,那便是让她拥有了别的同龄女人所没有的冷静。
而这种冷静的气质,恰好吸引了想要为自己找找一位太子妃的秦昭。
她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秦皇后,如今又成了秦太后。
她已经成为了秦国乃至整个天下少有的贵人,但是她却并不满足于此,想要得到更多,更多的权利。
…
储君身旁的礼部尚书身着厚重的官服,头戴象征着官职的头冠,却在额头上缠着白巾。
他目光穿透薄雾,凝望着远方渐行渐近的灵柩队伍。随着灵柩的临近,尚书大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哀伤,却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维持着自身的庄严。
他缓缓地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绸,那是专为此次仪式准备的祭文。
当秦昭的灵柩来到了秦寿等人面前,礼部尚书立即上前来到秦寿的身侧,大声开口高唱道:“跪——迎——”
随着他的一声大喊,紧接着分列两旁的所有人几乎都齐刷刷的跪了下来。
尚书大人的手微微颤抖,却依旧坚定地展开绸卷,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诵读着祭文,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这位大秦皇帝陛下的敬意与哀思。
“昔日英主,今朝归来,天愁地惨,草木含悲。
满朝文武,百姓黎民,齐聚国门之外,以至诚之心,迎接皇帝灵柩归国。
陛下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统御四海,开疆拓土,威震八方,功业赫赫,名垂青史。
文武百官,身着缟素,肃立道路两旁。朝臣执笔,武将持戈,哀思如潮,悲情难抑。百姓黎民,手捧白菊,泪洒黄土。哀乐低回,香烟袅袅,祭奠英魂,祈愿安宁。
陛下一生,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不图私利。今归故里,山河同悲,日月失色。
吾等臣民,愿承陛下遗志,继往开来,兴我大秦,强我国家。使陛下在天之灵,得以慰藉,见吾土吾民,世代兴旺,国泰民安。
祭文至此,伏惟尚飨。”
诵读完毕,尚书大人将黄绸轻轻放在灵柩前,深深一鞠躬,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最后敬意。随后,他亲自点燃了香烛,烟雾缭绕,如同连接天地的桥梁,传递着人间对天国的祈愿。
在尚书大人的带领下,文武百官依次上前,献上花圈,点
燃香烛,每个人都以最恭敬的姿态,向灵柩行礼。礼部尚书则始终站立在最前方,主持着整个迎接仪式,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礼仪,以此表达对皇帝的无尽哀悼和崇高敬意。
而此时最应该悲伤的人却是一脸稀奇的看着秦昭的灵柩,脸上没有丝毫的痛苦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