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寿不希望把秦国的未来完全交给天意,把一统天下的夙愿完全寄托在自己子孙的身上。
所以,他提前发动了这一场亡楚之战。
白起乃是秦国名将,从入楚之后,他便开始着手去了解如今的楚人。
当他发现楚人温顺的宛如羔羊一般,再也没有了曾经的野性之后,他便做出了一个先破楚军,再亡楚国的决定。
伍德逃回郢都之后,白起预料到了楚国必定会死守郢都,同时调回屈原麾下的大军。
于是与秦昭定计,先行设下伏兵攻破屈原麾下大军。
然而屈原虽是楚人,这毕竟在秦国的咸阳学宫待过,对兵法同样有所涉猎。
他既能独领一军,必然有领兵之能。
果然,在白起于险要之地设下伏兵埋伏楚军之际,屈原提前派人探察到了伏兵的踪迹,选择了绕道而行。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白起立即与秦昭说道:“屈原的性格虽然耿直,但却也是一个知兵的将领。
若想要用寻常手段对付他,恐怕是难以成功。
故而,如今若想破敌,唯有犯险分兵…”
白起提出了自己的计策,秦昭听得却是汗流浃背。
秦军虽然兵精粮足,但数量上却远不如楚军,如今又是远道而来。
就算是楚军肯正面一战,秦军也并非是必胜。
然而,在如此敌我胜算并明显的情况下,白起却是提出了分兵设伏。
若是屈原不肯上当,直接领兵攻打伏兵,那么,最终很有可能导致秦军被各个击破。
秦昭内心迟疑,但当他想起秦寿曾经与他说过的话。
“为将者,切忌迟疑不决。”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心念至此,他随即便答应白起道:“将军乃是我秦国上将。
孤信任将军,便如祖父与父王之信任将军。”
白起当即神色严肃的点头答应道:“如此,末将斗胆,请太子为第一路伏兵。”
…
数日之后,秦军连夜急行数百里,而后分兵设下伏兵。
第一路由太子秦昭亲自坐镇,伏兵于一处险要的峡谷之上。
屈原领兵至此,见谷中地势险要,又没有任何猿啼兽吼之声。
他的脑海中想起了之前被秦军设下伏兵的场景,随即叹息一声道:“秦楚之战,何至于此!”
他叹息一声之后,随即下令三军绕道而行。
等到楚军千辛万苦绕过峡谷之后不久,又见一处密林。
只见那密林之中鸟雀盘旋不肯归巢,屈原再次叹息一声,而后再次下令三军绕道。
随后见一溪谷,溪谷看似无人,但是岸边脚印凝乱,一看便有大军经过。
大军泅水过河,若被半渡而击,必定溃败。
屈原不肯犯险,于是再次绕道而行。
…
屈原连续绕道五次,看似每一次都避开了秦军的伏击,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之中陷入了秦军的包围之中。
夜幕降临之时,秦军各处燃放起了孔明灯。
而在孔明灯的指引之下,多面埋伏的秦军开始向着楚军所在之地缓缓靠拢。
楚军连续绕道,早已经疲惫不堪。
秦军虽然也是急行赶路,但是却在伏击之时得到了有效的休整。
楚军也看到了夜空之中额孔明灯,见四方天穹都被照亮,便知已经陷入了秦军重围之中。
身心俱疲之下,楚军士气大跌。
秦军合围之计已成,士卒欢欣鼓舞,上下一心,于是士气大涨。
如果这个时候发起进攻,秦军必能杀得楚军溃败。
然而白起却并没有这么做,但是在完成合围之后下令半数士卒休整,半数士卒时刻准备迎敌。
因为提前筛选,再加上合理的膳食搭配,秦军虽然大多都没有夜盲症,但若是在黑夜进军,也很有可能会造成误伤的友军,亦或者是走脱敌军的情况。
况且,敌军此时刚刚陷入重围,正如困兽入笼,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必定会受到楚军的拼死抵抗,也会对秦军造成大量的伤亡。
所以白起选择按而不发,分批备战,以此来消磨楚军的困兽之气。
而屈原虽然明知道这是白起的疲兵之计,却并没有应对的办法。
他在一众亲卫的护卫下枯坐在一块石头之上,瞪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与他相熟的副将突然间开口说道:“屈相,咱们好久没有听你奏乐了!
今日生死难料,屈相不如为我们奏乐一首吧!”
屈原闻言之后一愣,借着月光看了一眼那些满脸疲惫的将士,以及他们目光中那殷切的期待。
“好——”
他没有回绝,而是令人取来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琴。
将琴郑重的平铺在自己的膝盖之上,沉默
片刻之后,他突然间开始抚琴高歌起来。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晏…”
屈原擅诗词,他的诗词早已经传唱楚国。
楚国的将士都爱听他的歌声,一直将他视作自己的偶像。
在屈原放声高歌之时,听到歌声的人逐渐驱散的内心对死亡的惶恐与不安,逐渐的变得安宁了下来。
越来越多的人不由自主的向着屈原靠近,直将屈原所在的石头围得水泄不通罢休。
楚军士卒们紧紧握着手中的兵器,脑海中满是他们的故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已经逐渐淡忘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恐惧,内心逐渐变得坚定了起来。
“战吧!战吧!江河之水会将我的躯体送回故乡去吧!”
“战吧!战吧!我的灵魂终将于祖先的英灵一同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