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的国风打卡系统 > 第十七章 夜读红楼

第十七章 夜读红楼

吃过了面后,姜然微微沉默了一会儿,“看书吧。”

除了看书,他还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要做的,现在的他,没什么追求,也没什么理想,至于写书,暂时也没有这个必要。

盗墓者日记,这本书,就足够他吃一段时间的了。

在这期间,他有足够的时间用来缓冲,用来构思新的创作,反正他也不着急,债多了不愁。

当然,他的看书指的自然不是看平常的书,而是小说。

看了一眼背包中的文档,姜然将它从APP中倒了出来,看着这本小说。

《红楼梦》。

前世几乎是中考,高考都要捎带一些的经典名著,他也是看过了其中的一部分。

当然,这一部分还是极为有限的。

都是一些经典的桥段,比如说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梦游太虚幻境这些。

这本小说应该算是前朝的通俗小说了,但是,却是做到了那个时代小说的巅峰。

时人都知道,古国有四大名著,很少有人知道,四大名著之首,是这本《红楼梦》。

四大名著都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一个描写的是大唐,一个是北宋,一个是汉末,三国年间,唯独红楼梦,根本没有提属于哪个朝代,但是,却又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推出来,是哪个时代。

比如说一些首饰,一些服饰,达官显贵的爵位,都透露着信息。

这是真正的通过一条条故事线,将所有的兴衰起落,都融合了起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有各自的争斗,也有一些为人处世的学问,再加上一些色彩鲜明的神话元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作者将里面的人物写活了,三言两语,就能够让一个人设立了起来。

人设是最难琢磨的,也很难去设定,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不然,他能够清晰的知道,什么人该放到什么位置,什么性格,该有什么结局。

甚至,结局早已经有了胸中腹稿,否则也不可能在前几章就通过十二钗的十一首判词将所有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晰。

文档里的东西,姜然稍微调整了一下标题,又调整了一下页面的背景,调成了护眼的绿色。

接下来,便是看书了。

这是一本无可置疑的好书,前世算是鼎鼎大名了。

这个世界,他搜了一下,并没有《红楼梦》这本书籍,倒是有一本在地位上和它同等级别的名著,名称也很文艺,叫做《风月宝篆》,只是里面的内容,还是一些风花雪月,没有上升到家国天下的层次上来。

“红楼梦啊。”姜然开始继续的啃书。

然而这种书和电子书完全不同,他看了第一眼的时候,竟然有点没看进去。

但是就算是再看不进去,也得去看啊。

沧海遗珠,那是不可取的,既然在那个世界能成为永恒的经典,在这个世界,只要时机合适,也一定会的。

在暗暗接受了这种排版之后,他倒是看的津津有味。

仅仅是当一种读物来读,倒不是为了学习其中的东西。

很放松的态度,得到的也很多。

从第一章开始看,再到红楼曲,姜然竟然都能够流畅的看了下来,没有丝毫的阻碍晦涩难懂的地方。

这应该是七级的文学等级的功效,否则的话,可能真的就是看的不伦不类了,看不懂,就不解其中三昧,就更不用空谈什么发布了。

首先自己要吃透了才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写的不错啊,非常好。”姜然感慨着,这也不是普通的打油诗,都是判词,记载着一个人的命运。

能够将小说写成这样,也算是名留青史了。

结构方面,姜然根本学不来,或者说,它跟网文来说,根本不是一个路子。

但是人设群像方面的塑造,可以学习一下。

不断地翻看着,看的很慢,直接看到了刘姥姥来打秋风,方才停了下来。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有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引出了护官符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通过旁人口述,将几大家族的落败写成定局。

也有林妹妹进贾府,这里浓墨重彩的写了一群人的群像戏份。

下面,就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算是一个小的叙述性描写贾宝玉的性情部分。

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十二点多了。

姜然揉了揉眉心,这算是每半个多小时才看一章吧。

主要的是,这个排版是真的看得人眼花缭乱,甚至于说,定睛一看,感觉满篇都是字。

这在网文里,那得是十年前的写法。

甚至于说,每章竟然是有七八千字的字数,不是说不好,而是不习惯。

区别于网文每章两三千字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都是半古半白的文,很难一眼就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需要的是翻译。

索性,姜然觉得倒是顺畅。

“红楼梦如果翻译下来,应该算是可以世界流行的读物了。”姜然说道。

不仅仅是要翻译成白话文,还要有英文版本。

这些,姜然打算自己翻译出来,他的英文功底也还可以,一些文学性的修饰,还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中译中,那就更简单了,毕竟,他的文学成就也不低了。

虽然看的很慢,但是收获良多。

将电脑关上,姜然准备睡觉了。

这几章看的姜然微微有些亢奋。

这真的是每章都存在着惊喜,环环相扣,比如说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走失,引发的葫芦僧错判葫芦案,葫芦,就是糊涂啊。

还有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引出来的一堆事,象征着贾府的没落。

同样,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有些字,有些段落,需要仔细的推敲揣摩之后,才能下定论,甚至,有些需要联系后文去理解。

作为一个典型的群像型名著,能够将所有的角色,都描写的出彩,这需要的笔力,真的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