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疲马倦的前行了半个多月,前军传来了惨败的消息,王振听说之后开始害怕了,劝说朱祁镇回朝,可回去的路上王振又没有按照既定的路线走,反而觉得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哄着朱祁镇绕路从他的家乡路过。”
“朱祁镇对于王振的要求从来不会拒绝,明明是在逃命,可还是跟着王振朝他的家乡走去,后方的瓦剌大军紧追不舍,可王振在路过家乡的时候又想到大军回去会踩坏家乡的农田,又临时更改了路线,直到明军来到了土木堡。这个时候大军如果继续回撤还是有可能逃走的,可王振偏要下令在此等候未到的辎重,命令明军在土木堡扎营,很快瓦剌大军就包围了土木堡,明军本来士气就不高,加上土木堡内缺水缺粮,很快就坚持不住,最终全军覆没,可以说明军土木堡大败,王振才是首恶。”
“该死的王振,我大明几十万将士,竟然因为一个太监全部折损在土木堡,真该死啊!”三大营乃是朱棣的心血,他是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三大营最终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朱瞻基听后也是羞愧不已,王振跟朱祁镇越是废物,他朱瞻基就越是羞愧。
每次提到土木堡之变,赵长歌都是非常的惋惜,毕竟朱祁镇可是有着仁宣之治留下来的厚实底子,可以说只要他自己不浪,大明绝对不会衰败的这么快。
“也幸好在危难之际,临危受命的郕王朱祁钰跟于谦能够顶住压力,要不然大明真的凉了。”赵长歌感慨道。
朱祁钰?朱瞻基有些好奇的抬起头,这朱祁钰听起来似乎做的不错,朱瞻基立马眼睛放光的问道:“这朱祁钰是我的第几个儿子?可是我跟孙氏的孩子?”
若是朱祁钰是朱瞻基跟孙氏的孩子,那么只要朱祁钰做的不错,也算是给自己还有孙氏找回了一点面子啊,朱瞻基便是这般在心中想着。
可赵长歌的回答让朱瞻基失望了。
“朱祁钰乃是你的次子,母亲是贤妃吴氏。说起来朱祁钰的表现绝对不差,能够在危难之际延续大明国运,并且在位时期颁布了很多利民的政策。在朱祁镇御驾亲征后,朱祁钰便受命监国,在他监国的时候,稳定后方也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后来临危受命登基后,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积极的稳定当时的局势,最终在守住了京师之后,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后世对他的评价还是颇为不错的,就是朱祁钰也是一个短命之人,登基之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更重要的在他登基以前,皇太后张氏便先立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很明显就是要警告他这大明的江山依旧是朱祁镇一脉的。”
“朱祁钰自然不希望自己死后这大明江山重新回到哥哥朱祁镇一脉的手中,所以不断的试探,甚至拉拢朝臣,最终在景泰三年的时候终于把太子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不想在第二年的时候,当了一年多太子的朱见济就夭折了,因此朱祁钰深受打击。”
没有子嗣可是皇帝的大忌啊,朱元璋等人此时也皱起了眉头,听赵长歌讲述之后,他们对于朱祁钰的感观还是非常好的,可朱祁钰没有子嗣的话,恐怕会引起大乱啊。
赵长歌见大家听得都非常的入神,自己也讲嗨了,继续往下说道。
“景泰八年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加上一直没有定下皇储,朝中再次议论纷纷,朱祁钰推脱身体原因,立储之事明日再谈,可就在这一夜,石亨见朱祁钰病重,又没有留下子嗣,就动了不该有的心思,他派人联系了张鞁和宦官曹吉祥,商量为自己等人谋后路。他们想着拥立朱祁镇复辟,自己等人就是立下了从龙之功,这样就能飞黄腾达了。”
此时朱元璋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拥立朱祁镇这个废物玩意复辟?有没有搞错,怎么会有这么离谱的事情。
朱元璋紧张的看着赵长歌,心里不断的在哀求这种事肯定不会成功的......吧?
“当天晚上,他们找到了太常寺正卿许彬,许彬又推荐了徐有贞,徐有贞听后非常的兴奋,说帝星已见移位,咱们要做的事情必须赶快下手。”
“正月十六日晚上,张鞁率领京营兵朝着皇城进发,石亨掌管皇城钥匙,直接打开了城门让军队直接进入皇城。”
“此时天色微亮,守在午门外的朝臣原本都在等待朱祁钰上朝,可朱祁镇却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大殿上,宣称景泰皇帝病重,群臣迎朕复位。群臣见此,只好跪拜。”
“而此时正在乾清宫的朱祁钰听到了外面的声音,立刻询问到底发生了何事,难不成是于谦造反了,左右也是惊愕万分,片刻后,宦官进来回奏说是朱祁镇复位了,朱祁钰苦笑连连,重新回到床上躺下......”
“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下令抓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后来又以谋逆罪诛杀了于谦,废朱祁钰为郕王,不久后朱祁钰就病逝,朱祁镇赐谥号为“戾”,按亲王礼葬在西山,朱祁钰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在帝陵的明朝皇帝。”
说起来真是唏嘘啊,朱祁钰相比朱祁镇绝对算是
一个好皇帝了,可惜他自己的身子不争气,而且子嗣夭折,他的命运真的比较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