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二十二年,七月,崇祖于洛阳称帝,号‘大顺’,天下震撼,消息至京,帝大怒曰:‘贼子安敢僭越’,愤懑已极,忽而吐血,倒地不起。”
“大病两月,崩于宫中。”
……
武兴皇帝的猝然离世,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不过他的年纪在帝王之中已经算得上是高寿,本来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骤然听闻王崇祖称帝的消息,怒火攻心之下,猝然归天,倒也并非意外。
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端宗。
太子朱由崧即位,定年号为弘光。
而他麾下的内阁六部等,此时也已经换了一套人。
此时的朝廷首辅名叫刘宇亮,却不是周延儒,周延儒在之前因为明军对江浙军政府的屡次失败,已经引咎辞职,比较倒霉的是他现在想回家也回不去,只能寓居于京师。
次辅倪文焕则是在武兴二十年的时候,便已经去世,代之的是陈演,他知道刘宇亮没什么本事,当时上位纯粹就靠着到处刷声望,因此一心想着将其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
而周延儒,眼见皇帝已经换了一茬,便也谋求起复,其在朝中任职多年,也有着自己的关系与势力。
顿时,朝廷之中又乱了起来。
当此危险之际,朝中却又互相倾轧,纷乱不堪,各方势力趁机攻城略地,全凭借着不多的几员忠心的战将们苦苦支撑。
而另一边,王崇祖在称帝之后,继续南征北讨,陆续将山东、晋南以及陕西的东部收入囊中,风头一时无两,甚至盖过了这段时间一心低调发展的江浙军政府,成为了对朝廷最具威胁的贼寇。
其一改之前对士绅富户的苛待,定下了种种优待政策,更是大量取用了民间的一些大儒之类,其风评一时逆转,许多地区谈及他时,都不再言贼寇,而是道“伪帝”,虽然仍然不承认其帝位,但是这一变化,已经证明了其地位的上升。
而大顺朝统治的区域内,更是太平了许多,正好因为常年的战乱,大量的土地空置,土地引起的矛盾便直接得到了缓解。
如此天下宾服之状,令王崇祖得意不已,他那充满野心的目光,终于投向了北边的京师。
他得意地对顾君恩说:
“中原之地已尽为朕所有,朕麾下更有数十万大军,如今群雄俯首,也当到了北上消灭明帝,确立正朔的时候了。”
他的眼中,此时充满了改朝换代的野望。
弘光元年,即江浙军政府三年、大顺元年,二月,王崇祖于洛阳城下誓师北伐,颁布檄文,宣称“明之气数已尽”,“顺当替明而立”,统兵三十万,号称八十万,北上欲要取明而代之。
豫北明军虽有九万,但是欠饷严重,且有许多都是新募之兵,战力已经只能堪堪和一般的流寇齐平,更是比不过王崇祖的顺军,仅仅抵抗了十余天,便宣告全数陷落,顺军进入了北直隶境内。
而此时的北直一样受灾严重,纵然号称是天子脚下,但却也是流民遍野,虽然王崇祖在前段时间已经恢复了赋税,但也比此时许多盘剥地方的官员要好,士大夫们,更是没有了之前那么抗拒。
毕竟,大顺此时已经开科取士,就连孔府衍圣公,都已经顺从于他,此时的大顺和大明,所差的,已经只剩下一个正统的名号。
正统的名号,只要攻下北京,令明帝崩于宫中亦或者禅让,王崇祖就有了,现在倒戈,便是从龙之功。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池几乎是直接开城投降,纵然有一些城池固守,但也抵不过这三十万大军的威势,铁蹄踏过,兵败身死。
“急报,顺贼入北直隶,破顺德,知府自缢而亡!”
“贼兵派细作入城,里应外合,真定已陷落!”
“众府县贪生怕死,多城直接开城投降,请陛下论罪……”
“急报,顺贼已至保定城下!强攻一日一夜,幸尔守将勇武,将士用命,仍在固守之中,知府请朝廷速速发兵增援!”
保定之后,便是顺天府!对方可以说已经兵临京畿!
大明两百余年,还从未有过如此危急的情况。
京师的天恍如塌了一般,这一天的朝堂之上寂寂无声,阴霾与恐惧,野心与怯懦,混合在一起,呈现在朝臣们的脸上,显得格外精彩。
朱由崧也没料到自己刚刚上任便要面对这般危急的情况,好在其毕竟以太子之身受过教育多年,其父乃是一代武皇帝,他自然也是经历过许多兵马之事,此时的他身上略带着酒气,扫视下方一番,问道:
“各位有何良策?”
陈演站了出来,他知道这是个上位的好时候,于是大声说道:
“陛下,京师城高池深,贼军虽众,却也未必能够攻下,如今当务之急,乃是清点兵马,择一良将备战……”
朱由崧点头,这都是符合实际之言,于是他说道:
“便依陈爱卿所言,点起京军备战,同时,传令四方,赶来勤王。”
见四周的臣子脸上仍有哀容,弘光皇帝便一把拔出了腰间的配剑,带着些许的醉意,将之重重斩在了面前的案台上:
“诸位,贼兵临城之际,我当亲自披挂,与京师共存亡。”
他的气势影响到了在场的诸多臣子,大家的心都不自觉地安定了下来。
至于守城的将领,朱由崧巡视了一番,最终选择了梁国公蓝安。
虽然他的战绩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如今京城之中,身份地位足以统领这京军,又有过战阵经验的,却也只有他了。
一番统计下来,发现虽然京军之中普遍存在有吃空饷等举措,但是好在近来也是世道不安,京畿附近也时有大批流民,因此勋贵们没有太过分,京师驻军依然高达七万,配合上坚城与城头林立的火炮,绝不至于就此失落于敌手。
满朝文武顿时松了一口气。
而勤王的命令,也很快传出了京师。
一时之间,天下纷乱,各地依然忠于大明的将领纷纷提兵北上,而众人的目光,也尽投向了北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