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梨园孤儿
拒绝了大姨子要给他安排两个新来的突厥美人服侍的提议,怀玉没在听雨楼久留。
虽然听雨楼现在仍是长安平康坊最有名的酒楼。
“那两突厥美人可是年方二八,本是部落俟斤之女,真正的突厥贵族,不仅长的好看,而且还挺烈,都是还未被驯服的烈马,你们男人不都喜欢亲自征服的感觉吗?”
大姨子把他送到门外。
听雨楼外,停了许多宝马好车。
天色近晚,客人更多。
长安涌入万家胡,突厥、粟特贵族授五品以上官职的就有五百多人,但也有许多曾经的贵族酋长们获罪破家的,家人跟着受牵连,这些主要就是被武怀玉李靖他们北伐时,攻破部落后俘虏的那些了。
在武怀玉的建议下,最后朝廷没采纳温彦博他们的仁爱,而是对这些曾经抵抗唐军的战败者,不留情的清算。
俘虏了就是奴隶。
就算是部落酋长俟斤,也逃不过处罚。
连颉利这样的大汗都是这待遇,那其它战败俘虏可想而知,
“相公真是好人,给了他们第二条生命。要没有相公,这些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穷苦孤儿,只怕早就没了,哪还能如今这般活蹦乱跳,甚至长的这么好,还能读书识字呢。”
不少突厥贵族来长安,确实过的还不错,能够买大宅,买奴隶,生活无忧,还能到处买买买,那是因为他们身份不同,不是战败俘虏,在草原上甚至还有自己的部众,来长安定居,是受到优待的。
“舅舅给我们带什么礼物了?”
各个孤儿院里还有门必修课,那就是珠算,比起唐人使用的算筹计算,武怀玉早就拿出了算盘和珠算口诀,在武氏各个店铺产业中推广使用,
比起摆弄筹棒计算,珠算效率可是高太多。
“嗯,吃完饭,你来找我,跟我好好说下怎么回事。”
晚上就住在大姐家,
叫罗成的男孩低下头,“阿耶,我错了,我再不敢了,”
“不急,慢慢挑。”
差不多也是到要挑人家的年纪了,玉娥这两年也给她们开始置办嫁妆,
其实以如今武怀玉和马周的地位,想要联姻结亲的还是很多的,不管两丫头姓韩还是姓马,她们亲舅舅是宰相武怀玉,继父是中书侍郎马周,这就足够了。
高惠通给怀玉安排的还是对姐妹呢,父亲本是个黑突厥部落的蓝突厥俟斤,身份还挺尊贵的阿史那氏,可惜成王败寇。
这种事情,其实许多贵族门阀也常做,但武家跟他们最大不同,可能就是这些孩子被武家收养,不是做为部曲、奴婢,仍是良人,他们长大后顶多需要为武家做三到五年的学徒,
也只有如思摩、思力这些人才获得较好待遇。
以前有波斯胡姬,后来又有新罗婢,昆仑奴、再后来还有丘和、程咬金他们带头开发出的菩萨蛮新品,
能识字会写字,还会打算盘记账,武怀玉敢说,等这些孩子到了十二岁离开去做学徒,那都已经算是半个人才了,将来不管是留在武家,还是去外面谋生,都是随身带着个铁饭碗。
“你姐夫也这样说,还说要到时要学丘家,也来个宝窗选婿,甚至学程家他们榜下捉婿呢。”
梨园管事亲自掌勺打菜,“大家要感谢武相公,武相公是大家的再生父母,”
年满后去留随意,听任自愿。
不过孤儿院里教的学问,倒是跟一般的学校是不同的,这里不教什么经史子集,不会要求学生将来能够通经,而是只在经史子集里选一些篇章教导,最主要的其实还是学习算术、画图、书写这些更实际有用的技能。
武怀玉看着那些孩子们帮忙卸货,那么充满活力,挺欣慰的。
唐人对突厥人以前是恨中带着恐惧,
“阿郎,去哪?”石守信问。
马周短短数年,就能从落魄书生到如今的中书侍郎,他对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是无比感激,恨不得肝脑涂地相报,所以他几乎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差点就以衙门为家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着这些孤儿们长的挺好,武怀玉很欣慰,“入冬前,记得联系千金堂,给孩子们来一次体检,”
怀玉觉得以前那三位姐夫挺可惜的,遇到这么好的妻子却短命死在战场上,尤其是前两个姐夫,连个孩子都没来的及生。
虽说两丫头跟着到马周家,并没让她们改姓,可却也是视如已出,如今的条件比以前是强上太多,
不过两丫头好像也确实不习惯读书,
“阿姐想给她们挑个什么样的?”
“阿舅啥时回长安的?”
尤其是对于荤腥,无比的渴望。
当武怀玉来到丰收的梨园时,众多孩子正在帮忙采摘梨子,看到他来,都欢喜的上来行礼。
这里属于是武家的酒坊资助,孩子们在这抚养,识文学算
,待到十一二岁时,他们中如果读书成绩好的,可以到更好的学校读书,而如果成绩一般的,则会送到酒坊里做学徒,
学画,主要是为学测量绘图。
“大管事提前已经拨了钱款下来,我们早就已经采买好了,”
在长安的异族女子似乎很受欢迎,
既弘扬正能量,其实也是经营好形像,好名声好形像,其实也是广告,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个梨园孤儿院,也相当于是一所定向的酒坊技工培训班,
武家的这些孤儿院,从小就开始教珠算,个个从小开始打算盘,
怀玉看着这些孩子,心里有点堵,
孩子们在这里有吃有喝,还有老师教导读书习字。
他没再去拜访李靖、魏征他们,如今身份,与同是宰相的他们私下往来,已经不太合适。
这玩意一出,立马淘汰算筹,
两丫头跟着母亲早年也吃了不少苦,当初父亲战死时她们还小,爷爷奶奶叔伯们嫌弃,大姐只得带着两娃回了娘家,好在娘家父母兄弟都心疼,后来又遇上了马周疼爱。
两丫头大的十一岁,小的也九岁多,都长的是亭亭玉立。
玉娥看到弟弟来了,也是一脸高兴。
孩子们排队过来打餐,每个接过餐的孤儿,都会对武怀玉鞠躬,然后说感谢阿耶。
眼下梨园的梨子又熟了,
怀玉却不是去摘梨或是看酒,他是去看梨园看孩子。
可武怀玉还是力排众异,坚持这个计划。
让酒坊每年掏一笔钱出来,做几个慈善项目,比如这个梨园孤儿院,再比如还有一个悲田坊等,他觉得很有意义。
“罗成,你脸上怎么一块乌青,又跟人打架了?”怀玉揪出一个高个男孩,“不是跟你们说过吗,进了园里,大家就都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姐妹,要互相友爱,不能逞强斗狠,更不能欺负弱小,”
万一他们长大了做了三年学徒就走,那血本无归。
“去城南梨园。”
武家并不强迫他们以后只能成为武家的伙计员工,甚至他们现在的身份,虽是孤儿,但也还是保留了良籍,并非武家的部曲或是奴婢。
“你有机会就劝劝伱姐夫,不能光顾着朝廷政务,也得顾及自己身体,现在忙的经常饭都顾不上吃,再这样下去,哪里吃的消。”
因为武怀玉的到来,今天梨园孤儿院还加餐,怀玉带来两扇猪肉,猪骨炖冬瓜,土豆烧五花肉,黄豆焖猪脚,再来个红烧狮子头,
跟过年一样。
说实话,这条当初武家不少管事反对,认为就算不说是做为奴婢,也应当是给部曲身份,让他们依附于武家,而不是说可以长大翅膀硬就飞,那样多年抚养培训岂不太不划算。
“把马车上的物资卸下来,”怀玉叫来园里的管事,“天凉了,给孩子们准备了秋衣吗,新鞋新袜准备了吗?”
不过武怀玉现在的境界,早超过了那个阶段,
他对驯服两匹突厥烈马没啥兴趣,
就连各个农庄,也都有收养一些。
管事如实的汇报着园中情况。
当初有多恨和恐惧,现在他们就有多喜欢突厥奴。
告别了这位风情万种越来越有韵味的大姨子,骑马先去了大姐家。路上他其实也对这大姨子有点好奇,在宫外几年,这位曾经的秦王府刀人如今变化是真大,李世民还真就舍得让她一直在宫外,
这时另一个差不多大孩子走了过来,“阿耶,是我跟罗成打架了,我知道错了,是我先动手的,你责罚我吧。”
只不过是要从很小开始培养,虽说要培养十年以上,到十一二岁才能进酒坊做学徒,但这些自己培养的孩子,一来忠诚度更高,二来他们从小接触学习文化和相关酿酒类的知识等,加入酒坊后也能更快适应和成长,
一举数得,既做了慈善,也定向培养了所需的工人,甚至这些读过书的孩子,将来还能快速的走上管事的位置,且他们的忠诚度会更高。
两丫头如今也已经长成大姑娘了,成了母亲的好帮手,看到怀玉进来,便欢喜的跑过来迎接。
后来武怀玉在梨园搞了个酒坊,酿秋梨烧,和梨子果酒,都还是不错的。
在家聊了许久,没等到马周回来,倒是等到他派回来的随从,说是今晚要在内省值班,就不回来了。
再比如什么党项、契丹、吐谷浑、库莫奚,甚至是步落稽、赀虏、高句丽、林邑等等蛮夷,似乎都有许多长安人愿意尝鲜。
他与颜思古两位中书侍郎,实际上主持中书省的事务,中书令温彦博身为宰相,更多时间是在政事堂。
大姐玉娥在做桂花酱和桂花糕,虽然大着肚子,并不妨碍他总是这么贤妻良母。
园里的孩子们都比较小,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孤儿,且多是战争孤儿,武怀玉收养他们,这个梨园相当于是个孤儿院。
“谢谢耶耶,”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