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牛老三卯时不到就来了,整整一万盘蚊香放了整整五个背篓,宋知知带着老二去的,老大还是更愿意在家干活。
一进县城就直奔留香坊,与许掌柜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一万盘一共是二十两银子,至于定钱,每次都是五两,所以留香坊依旧需要支付二十两银子。
“宋娘子,明日依旧是这个量,若是有所变动,我会再行通知。”
一百盘一捆,一共一百捆,许世仁让人点完数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让人往各个县城送去。
宋知知瞧着这情形也十分高兴,留香坊赚钱她也能跟着赚,所以她也希望其他县城能赶紧卖起来。
从留香坊离开,宋知知就直奔药材铺,手中有二十两银子,她决定这次多买点榆树粉。
木炭她在村里收一文一斤,每日一百斤也就是一百文。
艾叶六文一斤,每日两百斤就是一两银子又两百文钱。
还有做蚊香的工钱,一日就是一两五钱银子。
算下来一万盘蚊香的成本就是十两银子,她还是能净赚十两银子,满足了。
哦,还有秦婶子家差点忘记了,秦婶子家一日得给五百文,不然她良心不安。
又去买了一些香烛纸钱,宋知知让牛老三直接回牛头村。
回去车上只有俩人以及几百斤榆树粉,所以牛老三将牛车赶得飞起,一个半时辰就到了。
牛老三估计也赶着回家祭祖,所以约定好明日还是这个时辰来牛头村,牛老三就走了。
眼看马上就午时了,宋知知赶紧带着几个孩子去了王铁柱的坟前。
王铁柱的坟就在后上,一个黄土堆一个木牌子就是一个人的归宿了。
五个孩子哭得稀里哗啦,宋知知沉默不语,让她哭她肯定是哭不出来的。
不过给死人拜一拜她还是能做到的,于是她点上三支香对着王铁柱的坟墓郑重说道:“孩子他爹你放心吧,五个孩子我一定好好养大。”
这几日赶货,建棚子,娘有多辛苦几个孩子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王老大带着几个孩子给他们爹磕了三个头后说道:“爹,你放心,我们也会好好照顾娘的。”
祭拜完王铁柱,一家人又去祭拜两位老人。
两位老人坟前已经有了香烛,应该是王铁牛一家来过。
可看着坟头上的杂草,宋知知就有些无语了,这可是亲爹亲娘啊,他就这么对待?
罢了,也是几个孩子的爷爷奶奶。
没有让宋知知开口,王有田就带着几个弟弟开始除草。
这么一弄就直接到了未时,村里人该上工了。
今日下工之后,宋知知就给大家发了工钱,一共三天半,每人一百七十五文钱。
除了秦氏一家,一共三十人,一共五两银子又二百五十文钱。
辛辛苦苦四天,大家终于看见钱了,拿到钱的那一刻,许多人都哭了起来。
特别是乔老太家,她的儿子儿媳都在去年相继病逝,留下两个孙子,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今年大雨淹了田,一家人本来都做好饿死的准备了,却没想到短短四天就又活过来了。
乔老太喜极而泣,拉着宋知知就要下跪。
宋知知哪里能受一个五十岁的老人的跪,扶着老人坐在屋檐下就开始安慰。
她对乔老太的两个孙子是有印象的,两个小孩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之前也每日能送来七八十斤艾草。
现在他们一家每日也能得个一百文了,活下去是没有问题了,宋知知也觉得很高兴。
不过她也觉得有些好笑,说好的换个活法,可结果她还是像个扶贫书记。
不过,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这种给人希望的事做起来都感觉好满足。
工钱发完之后,宋知知就说了,“今日正好是十五,以后就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发工钱了。”
其实宋知知更想一个月一发,可她知道大家都缺钱,时间太长看不见钱会磨灭积极性。
四天太短,一个月太长,十天正好。
有钱拿在手上,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工钱的事完了之后,送艾叶的人也都来了。
现在都是晒干之后的,所以都直接往秦氏家里堆,他们家是负责研磨的。
每日都能收个四百斤,差不多够用两日,如此她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不能晒艾叶而没有用的了。
送货,做蚊香,收艾叶,一天的事情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宋知知过得既累又充实。
用过晚饭之后,宋知知就单独把秦婶子家这七天的工钱给送去了。
她给了三两半银子,一家人说什么都不愿意收。
最后还是宋知知说,“大头叔,以后收艾叶的活也都要交给你来,还有婶子,我每日得送货,家里做事的人你得管着,几个孩子你也得管着,这工钱自然不能和别人一样。”
“那也用不着这么多。”
王大头看看银子又看看媳妇。
以前这样的事都是秦氏拍板,可今日秦氏也觉得给的太多了,“说好的五十文,这一下就一百文了,要涨工钱也不是这个涨法啊。”
宋知知笑,“婶子你要不要去城里打听打听,人家一个管事的月银有多少,少的三两银子,多的十两银子的都有,你这算什么。
而且,大头叔带着他们三兄弟每日研磨艾绒,手都快废了,给低了我心里可过意不去。”
“那你这又是收艾叶,又是请人做工,还给这么高工钱,你这生意还能赚钱吗?”秦氏问。
宋知知掩嘴一笑,“能不能赚钱你问问阿远兄弟就知道了,他可是去卖过一天的。”
王阿远一想起那天的场景还有些后怕,他哪里是去卖蚊香的,他感觉他那天摊子一摆出来就被人围抢了。
两文一盘,如今每日一万盘,一天二十两银子,他想都不敢想。
这事秦氏自然也知道,只是她怕自己家占了太多便宜,心里不安。
“婶子莫要再多说了,工钱就这么定了,不然你家院子我就不好再占用了,你家那院墙我也不好占用了,还有建棚子的工钱,我是不是都得算一算?”宋知知佯装不快道。
秦氏一看她这么说也就不再推辞了,收下银子叹道:“你把我们当一家人,那婶子也不和你见外,以后你也别说占院子占院墙建棚子的话了。”
“那行,我不说。”
给了工钱宋知知又拿了银子去王木匠家,二十个木架子今日都送齐了,她该付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