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成洪武帝嫡长孙的我,成了团宠 > 第495章

第495章

这时站在一旁的郭英开口说道:“朝廷国库没钱,各路大军又要发放军饷,还有粮草辎重所需。”

“我倒是觉得,官绅一体纳粮也没啥,不然让弟兄们饿着肚子上战场杀敌吗?”

顿时间、武将们都沉默了,虽然大明已经开国十五年,但每年都在打仗。

蒙元被驱逐回了漠北,虽无大的战事,但时常发生摩擦。

更何况、近几年大明对西部大举用兵,还要征讨云南的北元残余,以及各地的土司。

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他们身为武将,难道能看着将士们饿着肚子杀敌吗?

一个好的将领,是爱惜属下的。

郭英继续说道:“我们现在讨论那么多也无济于事,先看看上位是如何决断的吧。”

郭英十八岁就追随朱元璋战斗,深得朱元璋信任,而他也忠诚于朱元璋。

因此、只要是朱元璋决定的事情,他都举双手赞成。

对了、他还是洪武二十四将之一,如今在京担任大都督府佥事,手握军权。

冯胜这时开口说道:“如今诸位所拥有的,是上位给大家的。”

“上位只是让大家都交税而已,并没有什么过分要求,难道让大家交税有问题吗?这本就合理合法。”

他说着顿了蹲,继续说道:“交一点税对于诸位来说,又没多少损失,对于诸位的资产来说,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难道因为正常的交税,就会让大家过不上好日子吗?”

“还有、给佃户涨租的事情,诸位莫要在提。”

“佃户每年上交租钱以后,日子已经过得很艰难了,若是对他们涨租,这不是要把他们逼死吗?到时候谁还来给诸位种地?”

众人闻言,虽然心里很不愿意,但确实如冯胜所说的那样,他们交那点税,对于他们的收益来说,微不足道。

更加不能向佃户涨租,到时候没人给他们种地,难道他们回家去种地吗?

“爹、今天的事情该如何处置?”太子朱标面露担忧之色:“之前推行改革的时候,儿臣就觉得太过着急了,各项改革不应该同时推行,必定会使得很多人心生反抗。”

“这不……儿臣的担心终于应验了……”

“搞不好所有的改革,都会胎死腹中。”

朱元璋对于朱标还是很满意,能文能武,如今处理起政务也是井井有条。

“老大、你说会有人心生反抗,这个很多人是多少人?”朱元璋反问道。

呃!!!

朱标很是无语,城楼下上万读书人,这还不够多吗?难道要天下都读书人都跪在城楼下才算多。

“爹、无论是商税改革还是农税改革,都触及到乡绅士族,达官贵人的利益,这些人加一起,难道不算多吗?”

“而且、他们有权有势还有钱,若是不能处理好此事,这天下恐怕将会大乱。”

朱标熟读历史,深知世家的强大,若是得罪天下所有世家,他们老朱家的日子也别想好过。

朱元璋摇摇头,指了指跪在城楼下的读书人和看热闹的达官贵人,又指了指密密麻麻的百姓。

“老大、你来说说,那边人多?”

这还需要朱标思考吗,只要长着眼睛就能看出来:“爹、围观的百姓更多。”

朱元璋笑了起来:“是啊、这天下,世家虽多,但比起普通百姓,也只是很小的一撮。”

“咱的各项改革,都有利于百姓,天下的百姓都会支持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跟百姓站在一起,咱老朱家的皇位才更稳。”

“世家虽然有权有势还有钱,但是、只要百姓都在咱这一边,这些世家根本翻不起什么花浪。”

朱标当然懂这个意思,可真把士族都得罪了,真的好吗?

朱元璋继续说道:“你刚才不是问咱要如何处理此事吗?咱告诉你,咱就看着,当看乐呵打发时间。”

“他们想跪就继续跪,他们要是拥有不起来,咱还敬佩他们是条汉子。”

……

朱标都嘴角不停地抽搐,他原以为老爹会担心这些人影响皇室的声誉,肯定着急安抚他们让他们离开。

那知、老爹居然一点都不在意。

城楼下的读书人持续呐喊了好一会,见朱元璋站在城楼上看戏,没有要安抚他们的意思。

好家伙!

朱元璋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把我们当杂耍的猴儿呢。

就在这时,跪在人群最前面的一个中年男子,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

此人温文尔雅,一股子书香气,一看就是饱读诗书的儒士。

在场的读书人很快就安静下来,此人仰头望着城楼上的朱元璋,生怕朱元璋听不到,大声说道:“臣孔言昌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礼仪这方面,拿捏的死死的。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孔姓,那么也只有孔氏一族的人了。

“你是孔氏一族的人?你身为孔子后人,怎么不好好读书识字,居然带头来逼宫,真当咱不敢杀你吗?”朱元璋阴沉着脸呵斥道。

“陛下、臣今日前来,是为了天下读书人 ,即便陛下杀了臣,臣也死而无憾,天下读书人会记住臣,后世子孙会记住臣。”

好家伙!

在场的人都听出来了,孔言昌这是阳谋,如果朱元璋今天敢弄死他,那么、天下读书人就会知道朱元璋的今日所作所为,后世子孙也会知道。

孔言昌这是站在大义面前,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

朱元璋心里冷,看咱今天敢不敢杀你就完了。

孔言昌继续说道:“臣斗胆劝谏陛下,若是陛下要一意推行新政,天下读书人将不会参加科举。”

朱元璋阴沉着脸:“你是在威胁咱?”

“臣不敢,臣只是说出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声罢了。”

“读书人六岁启蒙,十五岁束发而学,这一路要参加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

“这一路挑灯夜读,头悬梁锥刺股,背井离乡,不畏寒暑,十年如一日,其中的辛苦人人皆知。”

“若是读书人和普通百姓一样,还需要交税,那么、读书人为了学习的花销,如何用心读书。”

“若是没有人去做学问,那么、这天下谁来帮陛下治理,是来教导百姓。”

……

一时间、不仅仅城楼上,城楼下都议论纷纷。

“这位夫子所言甚是,读书人就应该专心做学问,可不能被一些杂事影响了读书做学问。”

“没错、没错……俺也是这样觉得的,不然就像俺一样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