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也没有因此心生芥蒂,他此前就曾给了袁可立酌情处置的权力,一切都由袁可立乾坤独断便可。
更何况多亏袁可立心思缜密,没有贸然出兵,而是派遣了周遇吉前往辽东打探情报。不然真的发生了战事,事情倒是有些棘手起来。
毕竟眼下已经探明,是前任国王光海君李珲瞒着朝鲜国中的诸多大臣,私下与建奴议和,并非是大多数朝鲜人的意志。
"可,传令熊廷弼以及袁可立,令辽东军与登莱军各自出兵五千,尽数归于周遇吉节制,驻守朝鲜。"
"具体事务让熊廷弼自行处理,随后报予朝廷知晓便可。"
朱由校只是略加思考之后,便同意了袁可立的举荐。一是足够相信袁可立的眼光,二是他隐隐约约的觉得似乎也曾听过周遇吉的名字,感觉有些耳熟...
紫禁城中没有秘密。
天子欲要给予辽东经略封爵之赏的消息不知怎的就被传出了宫,随即便是引来一阵轩然大波。
无数御史,科道的奏本蜂拥而至,锋利如刀,字字诛心,指责天子赏罚无度,一切全凭心意,不成体统,着实将朱由校给气得够呛,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也知晓仅凭现在的战功,熊廷弼还当不得勋爵之赏。
见得年轻的天子毫无反应,这些风言奏事的御史们似乎想起了昔日的风光,纷纷调转枪头,开始无差别攻击。
四月十一,御史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指责耗费抢粮无数,拥兵自重,毫无功绩。更是在前些天的战役里,对广宁援军见死不救,似有通敌嫌疑。
四月十二,数位御史,给事中联名上书,言说右敛都御史王化贞,精明能干,熟悉辽镇,可堪大用。
四月十三,督查院左都御史高攀龙上书,前阁老叶向高德高望重,奏请天子秉承先帝遗志,召其回京辅政。
...
...
"这些御史想干什么?莫非以为朕不敢杀人吗?"
乾清宫暖阁内,朱由校一把推开案牍上堆积的如同小山一般高的奏折,歇斯底里的咆哮着。
他已经把这些奏折翻过来覆过去看了好几遍,这些风言奏事的御史们好似串通好了一般,疯狂的弹劾朝堂上的衮衮诸公。
竟然比昔日刘一燝在位时,还要疯狂一些。
不单单是"帝党"受了弹劾,六部尚书以及内阁诸臣没有一人幸免,皆是受到了这些御史们的弹劾。
见得朱由校如此,王安眼中闪过一抹不忍,这些御史言官们当真是如疯狗一般,见谁咬谁。
"皇上,臣已经令东厂的人去查了,相信不日便有结果了.."
王安小心翼翼的捡起地上的奏本,将其重新摆放到案牍上,并冲着脸上不时闪过愤懑之色的朱由校低声汇报着。
"查,给朕去查。"
朱由校清瘦的脸庞上闪过一抹狠辣,用有些修长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面前的案牍。
这些御史如此大规模的直言进谏,背后定然有人指挥。
"大伴。"
大口吸了几口气,朱由校重新冷静下来,扭头看向在一旁站立的王安。
"皇上,老奴在。"
王安闻言打了个激灵,连忙躬身应是。
"难道这东林官员当真如同野草一般,怎么也除不尽吗?"
朱由校微眯着眼,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眼下的朝堂内随着东林大佬刘一燝和韩爌先后致仕,最核心的权力阶层已经没有了东林党人的身影。
不过他也没有因此心生芥蒂,他此前就曾给了袁可立酌情处置的权力,一切都由袁可立乾坤独断便可。
更何况多亏袁可立心思缜密,没有贸然出兵,而是派遣了周遇吉前往辽东打探情报。不然真的发生了战事,事情倒是有些棘手起来。
毕竟眼下已经探明,是前任国王光海君李珲瞒着朝鲜国中的诸多大臣,私下与建奴议和,并非是大多数朝鲜人的意志。
"可,传令熊廷弼以及袁可立,令辽东军与登莱军各自出兵五千,尽数归于周遇吉节制,驻守朝鲜。"
"具体事务让熊廷弼自行处理,随后报予朝廷知晓便可。"
朱由校只是略加思考之后,便同意了袁可立的举荐。一是足够相信袁可立的眼光,二是他隐隐约约的觉得似乎也曾听过周遇吉的名字,感觉有些耳熟...
紫禁城中没有秘密。
天子欲要给予辽东经略封爵之赏的消息不知怎的就被传出了宫,随即便是引来一阵轩然大波。
无数御史,科道的奏本蜂拥而至,锋利如刀,字字诛心,指责天子赏罚无度,一切全凭心意,不成体统,着实将朱由校给气得够呛,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也知晓仅凭现在的战功,熊廷弼还当不得勋爵之赏。
见得年轻的天子毫无反应,这些风言奏事的御史们似乎想起了昔日的风光,纷纷调转枪头,开始无差别攻击。
四月十一,御史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指责耗费抢粮无数,拥兵自重,毫无功绩。更是在前些天的战役里,对广宁援军见死不救,似有通敌嫌疑。
四月十二,数位御史,给事中联名上书,言说右敛都御史王化贞,精明能干,熟悉辽镇,可堪大用。
四月十三,督查院左都御史高攀龙上书,前阁老叶向高德高望重,奏请天子秉承先帝遗志,召其回京辅政。
...
...
"这些御史想干什么?莫非以为朕不敢杀人吗?"
乾清宫暖阁内,朱由校一把推开案牍上堆积的如同小山一般高的奏折,歇斯底里的咆哮着。
他已经把这些奏折翻过来覆过去看了好几遍,这些风言奏事的御史们好似串通好了一般,疯狂的弹劾朝堂上的衮衮诸公。
竟然比昔日刘一燝在位时,还要疯狂一些。
不单单是"帝党"受了弹劾,六部尚书以及内阁诸臣没有一人幸免,皆是受到了这些御史们的弹劾。
见得朱由校如此,王安眼中闪过一抹不忍,这些御史言官们当真是如疯狗一般,见谁咬谁。
"皇上,臣已经令东厂的人去查了,相信不日便有结果了.."
王安小心翼翼的捡起地上的奏本,将其重新摆放到案牍上,并冲着脸上不时闪过愤懑之色的朱由校低声汇报着。
"查,给朕去查。"
朱由校清瘦的脸庞上闪过一抹狠辣,用有些修长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面前的案牍。
这些御史如此大规模的直言进谏,背后定然有人指挥。
"大伴。"
大口吸了几口气,朱由校重新冷静下来,扭头看向在一旁站立的王安。
"皇上,老奴在。"
王安闻言打了个激灵,连忙躬身应是。
"难道这东林官员当真如同野草一般,怎么也除不尽吗?"
朱由校微眯着眼,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眼下的朝堂内随着东林大佬刘一燝和韩爌先后致仕,最核心的权力阶层已经没有了东林党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