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后,打造日不落大明帝国 > 第2614章

第2614章

虽然南京大营士卒哗变及淮安府漕军"讨粮"均没有造成太大的恶果,但以在场这些人的本事,自当有所耳闻。

此话一出,书房中的几位行首脸色便是一抖,眼神也是变得有些游离不定。

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近些时日发生的种种怪事,明摆着涉及到大明朝的政治斗争。

不管此事最终如何解决,都会导致南直隶的权力阶层迎来一次重新洗牌,他们在场的这些人作为苏州城中屈指可数的行首,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官面上的背景,自是忧心忡忡,生怕日后影响到自己的生意。

若非如此,他们岂会深夜来见眼前的刘生?

见得眼前几位行首皆是沉默不语,刘生脸上露出了一抹微不可察的狡黠,微微拱手:"如今这个局势,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可不敢节外生枝。"

"但织厂工人的工钱却要降一降,否则我等的买卖可就撑不下去了。"

"毕竟我可是听说了,朝廷近段时间动作接连不断,其目的便是为了设立税课司.."

闻言,书房中的几名汉子便是为之一愣,脸上也涌现了些许错愕之色,书房中的气氛更是冷凝。

本以为眼前的刘生深夜相召,是打算带领他们一同去巡抚大人那里卖个惨,却不曾想打的是这般主意?

朝廷在北直隶各府县设立税课司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南直隶的豪绅富商皆是有所耳闻,只怕南京城中那些勋贵们铤而走险,也有此方面的原因。

实话实说,苏州"苏绣"畅销大明各地,甚至被东南沿海的海商们销往东南亚各地,老老实实的缴纳些"税银"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些"税银"也是白花花从自己口袋里溜走的银子。

大明朝开国两百余年了,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怎么现在就要平白无故的交出去呢?

"刘员外,这工钱已然足够低了,如今南直隶粮价飞涨,若是再低,只怕会闹出乱子来。"

沉默少许,书房中的一名行首缓缓做声,脸上也是涌现了一抹迟疑之色。

如今的他们早已人过中年,不再是万历年间只会逞凶斗狠的泼皮无赖,心中自是有各种各样的忌惮。

更要紧的是,昔年他们之所以敢参与万历年间的抗税风波,殴打税吏,其根本原因乃是背后站着那群江南士绅。

正是由这些"正人君子"撑腰,闹的沸沸扬扬的抗税风波才以责罚几个织工草草收场。

"尔等怕甚,就算闹出事来,也追究不到我等的身上,都是那些南京城中勋贵的手段罢了.."

没有丝毫的迟疑,案牍后的刘生便是勃然起身,直视着身前的几名行首,声音中满是蛊惑。

在场的这些人都是人精,只几个呼吸的功夫,便明白了刘生的言外之意,如今这南直隶风云诡谲,全天下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些不知悔改的勋贵身上,岂会将些许骚乱联想到他们身上。

要知晓,这"织厂"可不是扬州城的盐引,淮安府的漕粮可比,这一向是"地主阶层"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尤其是城中的苏州织造署更是专供皇家,估摸着紫禁城中的天子也不愿见到苏州府生乱。

趁着这个当口一闹,说不定真能令官府改变主意,延缓税课司的设立,亦或者减少商税。

虽然南京大营士卒哗变及淮安府漕军"讨粮"均没有造成太大的恶果,但以在场这些人的本事,自当有所耳闻。

此话一出,书房中的几位行首脸色便是一抖,眼神也是变得有些游离不定。

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近些时日发生的种种怪事,明摆着涉及到大明朝的政治斗争。

不管此事最终如何解决,都会导致南直隶的权力阶层迎来一次重新洗牌,他们在场的这些人作为苏州城中屈指可数的行首,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官面上的背景,自是忧心忡忡,生怕日后影响到自己的生意。

若非如此,他们岂会深夜来见眼前的刘生?

见得眼前几位行首皆是沉默不语,刘生脸上露出了一抹微不可察的狡黠,微微拱手:"如今这个局势,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可不敢节外生枝。"

"但织厂工人的工钱却要降一降,否则我等的买卖可就撑不下去了。"

"毕竟我可是听说了,朝廷近段时间动作接连不断,其目的便是为了设立税课司.."

闻言,书房中的几名汉子便是为之一愣,脸上也涌现了些许错愕之色,书房中的气氛更是冷凝。

本以为眼前的刘生深夜相召,是打算带领他们一同去巡抚大人那里卖个惨,却不曾想打的是这般主意?

朝廷在北直隶各府县设立税课司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南直隶的豪绅富商皆是有所耳闻,只怕南京城中那些勋贵们铤而走险,也有此方面的原因。

实话实说,苏州"苏绣"畅销大明各地,甚至被东南沿海的海商们销往东南亚各地,老老实实的缴纳些"税银"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些"税银"也是白花花从自己口袋里溜走的银子。

大明朝开国两百余年了,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怎么现在就要平白无故的交出去呢?

"刘员外,这工钱已然足够低了,如今南直隶粮价飞涨,若是再低,只怕会闹出乱子来。"

沉默少许,书房中的一名行首缓缓做声,脸上也是涌现了一抹迟疑之色。

如今的他们早已人过中年,不再是万历年间只会逞凶斗狠的泼皮无赖,心中自是有各种各样的忌惮。

更要紧的是,昔年他们之所以敢参与万历年间的抗税风波,殴打税吏,其根本原因乃是背后站着那群江南士绅。

正是由这些"正人君子"撑腰,闹的沸沸扬扬的抗税风波才以责罚几个织工草草收场。

"尔等怕甚,就算闹出事来,也追究不到我等的身上,都是那些南京城中勋贵的手段罢了.."

没有丝毫的迟疑,案牍后的刘生便是勃然起身,直视着身前的几名行首,声音中满是蛊惑。

在场的这些人都是人精,只几个呼吸的功夫,便明白了刘生的言外之意,如今这南直隶风云诡谲,全天下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些不知悔改的勋贵身上,岂会将些许骚乱联想到他们身上。

要知晓,这"织厂"可不是扬州城的盐引,淮安府的漕粮可比,这一向是"地主阶层"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尤其是城中的苏州织造署更是专供皇家,估摸着紫禁城中的天子也不愿见到苏州府生乱。

趁着这个当口一闹,说不定真能令官府改变主意,延缓税课司的设立,亦或者减少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