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后,打造日不落大明帝国 > 第2426章

第2426章

除此之外,就连同为"靖难之后"的定国公府都是不曾具备此等荣耀与待遇。

正因如此,在场的众位勋贵才会因为张维贤的一道请帖,不约而同的深夜聚集于此。

"不错。"沉默少许,迎着众位勋贵殷切的眼神,案牍后的张维贤缓缓颔首:"兵部孙大人,礼部徐大人已是默许了天子的提议。"

"至于抱病在家的首辅方大人本就与我等勋贵关系密切,大势所趋之下,也不会从中作梗。"

"唯一的麻烦,便是执掌户部的毕尚书.."

作为今日乾清宫听政的经历者,张维贤自是清楚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态度也没有那般坚决,但终究事关勋贵未来,又足以影响大明社稷,自是不能给予眼前众位勋贵一种"简单"的错觉。

如此局面下,也只能让那位刚正不阿的户部尚书来背这口不大不小的黑锅了。

一念至此,张维贤的眼眸深处便是涌现了一抹狡黠,心中琢磨着明日是不是派遣自己的长子去毕自严的府上打个招呼...

"毕自严提了什么条件!"

就在张维贤心思恍惚的时候,又一名勋贵急匆匆的起身,脸上满是迫切之色。

因为心中焦急,这名勋贵也顾不得所谓的"规矩",直接称呼那位备受天子信任,令得大明财政起死回生的户部尚书的名讳。

闻言,张维贤的眉头便是微微一皱,脸上的些许褶子也挤到了一起,但念及事关勋贵未来,便又很快舒缓下来。

不置可否的摆了摆手,清了清嗓子,张维贤缓缓说道:"毕大人一心为国,自是不会刻意为难我等勋贵。"

"只是眼下国库却是空虚,陛下连年征战虽是接连取胜,但也令我大明入不敷出。"

"尤其是这两年陕北民乱接连不断,天子更是不断自内帑拨发银两,赈济百姓。"

不知不觉间,人老成精的张维贤便是掌控了书房中的"主动性",将所有勋贵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他深知,设立军校以及营建忠烈祠一事,对他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贵影响极大。

如若他们这些世袭罔替的勋贵对此事坐视不理,纵然天子嘴上不说什么,只怕心中也会记上一笔。

毕竟这"军校"一出,他们这些勋贵在大明乃至于军中的影响力便会再度下降些许,尽管他们现在已是沦为"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哎呦老国公,您就直说吧!"

"您给个准话,咱们勋贵究竟付出何等代价,才能让那位毕尚书松口!"

不多时,书房中一名上了年纪的勋贵终是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和疑惑,直截了当的朝着案牍后的张维贤问道。

都是世袭罔替的勋贵,纵然平日里也有"身份尊卑",彼此之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但事关勋贵未来,众人却是能够一致对外。

"虽然不清楚修建这军校具体花费几何,但本公估摸着,至多两百万两,便足以令那位毕大人松口了。"

"毕竟眼瞅着就要到年关了,九边重镇的军饷发放在即,相信毕大人此时正忙得焦头烂额..."

眼见得众人情绪已是被调动起来,案牍后的张维贤也不在故弄玄虚,直截了当的将琢磨了半天的数字抛了出来。

呃!

此话一出,书房中的气氛明显一滞,众位勋贵脸上的激动之情也是稍稍冷却了些许,眼神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清明,并且恢复了理智。

除此之外,就连同为"靖难之后"的定国公府都是不曾具备此等荣耀与待遇。

正因如此,在场的众位勋贵才会因为张维贤的一道请帖,不约而同的深夜聚集于此。

"不错。"沉默少许,迎着众位勋贵殷切的眼神,案牍后的张维贤缓缓颔首:"兵部孙大人,礼部徐大人已是默许了天子的提议。"

"至于抱病在家的首辅方大人本就与我等勋贵关系密切,大势所趋之下,也不会从中作梗。"

"唯一的麻烦,便是执掌户部的毕尚书.."

作为今日乾清宫听政的经历者,张维贤自是清楚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态度也没有那般坚决,但终究事关勋贵未来,又足以影响大明社稷,自是不能给予眼前众位勋贵一种"简单"的错觉。

如此局面下,也只能让那位刚正不阿的户部尚书来背这口不大不小的黑锅了。

一念至此,张维贤的眼眸深处便是涌现了一抹狡黠,心中琢磨着明日是不是派遣自己的长子去毕自严的府上打个招呼...

"毕自严提了什么条件!"

就在张维贤心思恍惚的时候,又一名勋贵急匆匆的起身,脸上满是迫切之色。

因为心中焦急,这名勋贵也顾不得所谓的"规矩",直接称呼那位备受天子信任,令得大明财政起死回生的户部尚书的名讳。

闻言,张维贤的眉头便是微微一皱,脸上的些许褶子也挤到了一起,但念及事关勋贵未来,便又很快舒缓下来。

不置可否的摆了摆手,清了清嗓子,张维贤缓缓说道:"毕大人一心为国,自是不会刻意为难我等勋贵。"

"只是眼下国库却是空虚,陛下连年征战虽是接连取胜,但也令我大明入不敷出。"

"尤其是这两年陕北民乱接连不断,天子更是不断自内帑拨发银两,赈济百姓。"

不知不觉间,人老成精的张维贤便是掌控了书房中的"主动性",将所有勋贵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他深知,设立军校以及营建忠烈祠一事,对他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贵影响极大。

如若他们这些世袭罔替的勋贵对此事坐视不理,纵然天子嘴上不说什么,只怕心中也会记上一笔。

毕竟这"军校"一出,他们这些勋贵在大明乃至于军中的影响力便会再度下降些许,尽管他们现在已是沦为"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哎呦老国公,您就直说吧!"

"您给个准话,咱们勋贵究竟付出何等代价,才能让那位毕尚书松口!"

不多时,书房中一名上了年纪的勋贵终是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和疑惑,直截了当的朝着案牍后的张维贤问道。

都是世袭罔替的勋贵,纵然平日里也有"身份尊卑",彼此之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但事关勋贵未来,众人却是能够一致对外。

"虽然不清楚修建这军校具体花费几何,但本公估摸着,至多两百万两,便足以令那位毕大人松口了。"

"毕竟眼瞅着就要到年关了,九边重镇的军饷发放在即,相信毕大人此时正忙得焦头烂额..."

眼见得众人情绪已是被调动起来,案牍后的张维贤也不在故弄玄虚,直截了当的将琢磨了半天的数字抛了出来。

呃!

此话一出,书房中的气氛明显一滞,众位勋贵脸上的激动之情也是稍稍冷却了些许,眼神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清明,并且恢复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