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落难情缘 > 第504章 妙哉奇也(33)

第504章 妙哉奇也(33)

第二天上午,四乡八岭的人们都发现一张告示:"农历三月十三日,有一妙龄少女站在嘉陵江中的一条大船上,谁能用金砖、银锭击中她,即可娶为妻子。"十三日一早,有许多显赫的贵官,公子少爷们携带金银云集江边。

当他们发现果然有一光彩动人的少女,站在横于江心的渡船上时,便争先恐后地掷金、掷银,以求一成。奇怪的是,他们掷出去的金银,既无一落水,也无一击中少女,而是纷纷落在船舱,眼看船舱快满了,观音娘娘正准备说:"今天到此为止。"话未出口,突然一块银锭落于怀中,观音大惊。仔细一看就更奇了,那击中自己的年轻人并非别人,正是兴林国宰相的儿子苏玉贵,站在苏玉贵后面的便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观音娘娘明知是吕洞宾在捣鬼,却因有言在先,众目睽睽之下不便赖账,只好先将一船金银给艄公造桥,后现出本来面目,向韦驮说明真相。苏玉贵见是当年的"大悲菩萨"显灵,顿生爱慕之情,定要与她结成百年之好。

观音觉得自己欠韦驮的太多,不但有指婚不嫁的老账,而且有代呈手眼救父的旧情,更有今日许下诺言的新账,不应再借故推脱。可是自己已得正果,不可再动儿女之情。她既不好推脱,又不能结合,真是左右为难。实在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将韦驮带回普陀山,做了自己的护法神。

从那以后,无论是普陀山,还是其他主供观音娘娘的佛寺道庵里,都有韦驮菩萨的塑像,人们都说他们是"对面夫妻"。因为韦驮菩萨与观音娘娘只是名义上的夫妻,所以到现在,人们在斥责那些只当官不管事者时,仍然习惯地说他们"真是个韦驮菩萨!"

天帝以为替自己的恩人做了一件好事,没想到观音娘娘不以为恩反以为仇,从那以后再也不理睬他了。天帝正在纳闷,如来佛祖突然找上门来,说观音娘娘目前最需要的并不是如意郎君,而是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得力助手。天帝觉得这话有理,立即传善财童子和广德龙女上殿,让他们下凡助观音娘娘普度众生。所谓"左有善财童子为之普照,右有龙女为之广德",就是指他们二位。善财有的是金银财宝,又善点石成金之术,所以又名"金童"。龙女长得自如碧玉,所以又名"玉女"。因此又有"左金童右玉女"之说。

天帝派金童玉女下凡,本来是一片好心,没想到反而给观音娘娘带来了不少麻烦,真可谓"越帮越忙"!金童、玉女奉旨下凡后,径直往南海普陀山潮音洞而来,观音娘娘亲自出洞相迎。玉女见到观音后首先道了个"万福"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行主仆大礼。金童却双手叉腰纹丝不动。金童就是当年的红孩儿,因想吃唐僧肉被观音降服,今天见了娘娘自然气不打一处来。观音慧眼一睁便看透了他的心思,并风趣地说:"善财童子真是财大气粗,见了主人连跪都舍不得下一个。搁下主仆关系暂且不论,单凭我这把年纪受你一拜也不为过哇!"金童昂头大笑三声之后说:"要我拜你?我还想要你拜我呢!你有何能耐?不就是劝人行善么?我若是早出世几年,说不定我是主你是仆呢!"

观音娘娘知道金童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从心底里不服气。看来他对观音娘娘降服自己一事仍然耿耿于怀。为了说服金童,便说:"现在还不晚,只要你有心劝人行善,立志普度众生,我倒情愿反主为仆。不过你在此之前,总得做出点像样的功绩来吧?"

金童说:"那还不容易,东方有个爱幼国,他们的风俗十分奇特,只爱幼不尊老。人死之后不用棺木装敛人土,而是将尸体挂在树上,或丢进山林让乌鸦、野狗或其他野兽随便吃,还美其名曰"天葬"。更有甚者,老年人到了六十岁之后,儿孙就把他们杀了吃肉,或者关在地窖里活活饿死,再抬出去'天葬'。如果菩萨愿意的话,童子我想和你打个赌。"

"但不知怎么个赌法?"

"你我同去爱幼国投胎,劝他们改天葬为地葬,改吃老人、饿老人为尊老人。菩萨你先做到我拜你为主,童子我先做到你拜我为主"。观音娘娘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说定了。

金童求胜心切,当天夜里便来到爱幼国,想找个最合适的人家投胎。选来选去终于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中的一户最穷的人家,做了一对老夫妻的第三个儿子。他觉得钱财是教人行善的法宝,他们之所以要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活活饿死或杀了吃肉,是因为穷得没东西吃,养不起老人,没钱买棺材。而自己的最大本领就是能点石成金,只要他们有了钱就一定会改变这种恶习。

金童出世后的父亲姓白,这个村庄也叫白家庄。他有两个哥哥分别叫白老大、白老二,他叫白老三。白家庄虽然偏僻却不算最穷,当地老百姓都习惯地认为,生活最艰难的是穷家湾,其次才是白家庄,所以至今有"一穷二白"之说。

金童为这件事后悔不已,悔自己走得太匆忙,没把情况弄清楚便冒冒失失地投了胎,如果在穷家湾做儿子,说不定效果更好。只因没后悔药卖,便自认倒霉,更何况重新投胎时间也来不及。好在他投胎的这家穷得老鼠都不敢做窝,全家人共一条裤子,小孩子寸丝不挂,大人轮换着出门干活。金童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家庭才算得上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钱的确是个好东西。白老大最穷,又分了家,人们叫他"白大苕";白老二虽然不富,便没分家沾了弟弟的光,人们都称他"自二叔";白老三尽管年龄最小,只因能点石成金,所以被人们尊为"自三爷"。从"大少"到"三爷",这种年龄上的从大至小,称谓上的层层加码,虽说是"倒转乾坤"却充分体现了钱的威力。金童很相信金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除经常适当地给别人一些资助外,并公开宣布无论什么人死了,凡实行土葬者,一切费用由他"白三爷"包了,凡继续供养六十岁以上父母者,所需钱财都记在"白三爷"的名下。

三天后,当金童从穷家湾施舍钱财回来时,发现自家门口坐着二十位老头子和二十位老太婆。金童回来后他们"扑通、扑通"地跪了一大排:"求白三爷行行好!"金童一下子成了"化缘的和尚--莫名其庙(妙)。"他们都是被自己的儿媳妇赶出来的,理由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白三爷愿意供养你们,你们就到白家去吧!"

金童十分奇怪地说:"你们养他们的小,他们养你们的老,天经地义。何况我白三爷还答应出钱。就是分文不给,这尊老爱幼也是驳不倒、夺不动的理呀!"

"白三爷有所不知。爱幼,不尊老,这是千百年形成的老规矩,要改只怕也得等第三代,第四代。"

"不是说老人是个宝么!为什么我给钱他们还不肯供养你们呢?"金童话音刚落,跪在最前面那位老公公便战战兢兢地说:"我们爱幼国的国歌就叫《养老难,老难养》。"说着便唱了起来,其他老人听他一唱,也都含着眼泪跟着唱道:

老难养,养老难,人到老来都一般。耳聋难与人共语,七扯八拉讨人嫌。眼流泪,鼻不干,如脓似血淌胸前。席前陪客客人怕。饭碗茶盅无人沾。亲戚朋友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老难养,养老难,连累儿孙受熬煎,年过花甲赶紧死,留下又能活几年?老公公唱完国歌之后,热泪滚滚地说:"白三爷,有道是,杀人杀断喉,救人救到头。你就把我们都收下吧,反正你有的是钱,我们尽量少讨人嫌。"其他三十九位公公婆婆也都异口同声地说:"白三爷,我们今天再回去,儿子媳妇肯定要把我们杀了烧汤喝啊!""收下吧,善有善报哇!""我们死后,保佑你百岁长寿。""我保你找个漂亮的好媳妇。""我保你儿孙满堂"……

金童真是左右为难。不收吧,万一他们回去后被儿孙们杀了,自己岂不是"印书行内交押金--定书(输)"无疑。收下吧,岂不成了"瘦田的芋头尽是娘,娼妓的儿子爹成群"?为了反客为主,金童把牙一咬,硬是收下了四十位"爹娘"。他觉得反正自己有钱,无非多做点棺材埋人。哪料到这白三爷收养爹妈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工夫,竟有四五千个老公公、老婆婆找上门来,金童心想:"就是开个棺材铺,办个大粮行,也招架不住啊!"在这个穷地方有钱也买不到吃的,四五千人岂不是要喝西北风。这么多"爹娘"死起来还不像倒劈柴似的,不要说没地方安葬,就是把全部田地山林都派上用场,单是做棺材,装死尸,抬丧出殡几样事,让整个白家庄的男女老少,倾巢出动也忙不过来呀!长此以往,整个爱幼国的老年人全部拥向白家庄,就是把自己一家都杀了也填不满他们的肚子呀!万一把白家庄的年轻人惹火了……金童越想越觉得不是个路子,最后干脆来了个脚底板抹清油--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