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编练军队时,自己领了一部校尉,但实际上他要指挥全军,带头冲锋这种事只能交给副校杨宗南。
对方之前是杨奎的副手,既懂得治军练兵又有几分武勇,现在被杨宁要了过来。
一营五部,杨宁自领中部,张明成领前部,孙淮领左部,杨奎领后部,右部暂时空悬,到了战场上,一般都会以这个顺序列阵。
不过眼下杨奎镇守历城县没来,三千人的部曲,分了前中后就不用再分左中右,各部能有序进发即可。
张明成早已消失在城门口,孙淮业已控制城门,前部步军正在进门,而杨宁遥遥跟在后面压阵,并未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区区一个坞堡,千余贼寇而已,杨宁如今是拥有四千之众的将领,已经不需要时时冲锋在前。
坐镇指挥,控制各个部曲的分合方向,最大限度提升以战代练的效果,才是他应该尽的本分。
坞堡城头城前的贼寇,在张明成率领骑兵奔出时已是反应过来,大呼小叫乱成一团,并尝试关闭城门,然而杨宁命令下得早,张明成冲得快,城门还没关上,就被张明成杀了进去。
随后孙淮跟进,彻底控制住城门通道,那些贼寇本来就没太多战斗力与组织性,很快四散溃逃,杨宁的大队人马遂成功入城。
许家坞堡不大,但毕竟能容纳几千人,庭院屋舍、菜园田亩乃至鸡舍羊圈星罗棋布,且里面有过千贼兵,大军不能胡乱进击。
杨宁在大军冲杀前就已经下达过行动方向,此刻入城的步军以曲为单位行动。
最前面的曲中央突进,不理会路上碰到的散乱贼寇,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杀穿坞堡,第二、第三个曲从左右翼进击,呼应先锋曲的攻势,并为之分担压力。
后面的曲则稳步推进,扫荡残余贼寇。
各曲的冲杀大方向确定后,便是军侯们依照面对的实际情况,指挥自己麾下的屯长或攻击庭院,或与聚集起来的贼寇拼杀,或掌控道路交叉口,或登高观察敌军情况,安排分进合击的战术了。
军侯们要是指挥得当,五百人自然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攻势,迅速扩大战果,要是军侯们才能不济,不能迅速看清战场形势,那他的部下就只能一哄而上,在各处乱砍乱杀。
事实是,呈现在杨宁面前的,的确是有条不紊指挥部下进击的有,被乱糟糟的情况弄得焦头烂额的军侯也有,各曲情况有明显差异,进展也大不相同。
好在泰山贼的素质更差,他们本就散在各处奸淫掳掠,骤然遇袭之下慌忙出来迎敌,完全是靠得近的人手就在一起行动,没有多少组织度可言。
有的一见来者人多势众、刀兵齐全,打都没打就开始惶恐奔逃,有的凭着一股血气之勇上来拼杀,却也没有什么章法。
更多的则是茫然不知所措,一会儿抵抗一下,一会儿见势不妙又开始跑,一会儿跪地哭嚎求饶,一会儿看到空子又跳起来拔腿就跑。
因为不熟悉坞堡里的地形道路,惊慌失措的贼寇们根本就是乱转,有人翻进庭院躲起来,有人爬上树上瑟瑟发抖,有人跟坞堡里的原住民一起藏进水井,有人干脆躺在地上装死。
凑到杨宁大军刀口下的人很多,自己人跟自己人挤成一团互相推搡的更多,踩踏事件层出不穷,至于基于全局的整体指挥,贼寇更是没有。
杨宁没看到张明成,只发现了被骑兵踩踏过的一些尸体,如此看来,对方就算没有擒杀贼首,至少也牵制住了对方。
贼兵们得不到统一指挥,又没有纪律严明的部曲组织,只能是各自为战......不,各自混乱。
杨宁麾下的军侯们能力再差,大都是大族子弟或者家兵小头目出身,不可能比这些贼寇更慌乱。
就算他们的个人能力没有胜过贼寇的大小头目们,至少大军是有建制、有旗帜的,麾下多数士卒知道跟着旗帜走。
加之大军人数本来就比对方多,且多半能抱团行动,故而在场面上能一直保持一边倒的屠杀战况。
面对近似菜鸡互啄的场面,杨宁没有闲着,时而来到高处俯瞰局部战场,时而来到近处观察各部各曲的战况,经常揪住手忙脚乱的军侯、屯长,实地教导他们在眼前的具体情况下,该如何指挥作战。
这种教导大多简洁,几句话就说完,但内容明确,能让解决对方的关键问题,那都是杨宁前世作为镇北将军积累的宝贵经验。
但凡他们今天面对的不是人数与战力差距都很大的贼寇,杨宁都不可能有眼下这种行为,而他选择先来许家坞堡的意义就在于此。
当场指导是最有用,是最能让军侯、屯长们得到能力提升的。
若非为了培养这些将校,杨宁不必这样费心费事的耳提面命,直接下令各部各曲怎么做即可。
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杨宁不可能每每越级指挥屯长、军侯,所以军侯、屯长们的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队的战力高下。
除了在战场上实训军官们,杨身后还跟着一群被甲士们团团保护的杨家出身的书吏。
这些人在杨宁守卫杨家坞堡时,做的就是记录甲兵、青壮们战斗情况的差事,眼下同样如此。
只不过这回他们不再关注普通士卒,只记录军侯、屯长这一级军官们的指挥情况,如果碰到表现特别突出的队长也会捎带一笔。
战后杨宁会根据军侯、屯长们的表现优胜劣汰,拔擢战绩突出、有能力的军校,把无法胜任当前职责的军校降职。
军官是杨宁在军队的臂膀腿脚、手指脚趾,他的时间不多,想要做到对军队如臂指使,尽快建立一支令行禁止、战力出众的强军,除了尽量提升军校们的能力外,还必须将军侯、屯长等军职委任给能胜任职责的人。
这一战,将士们杀得浑身是血,军官们忙得满头大汗,杨宁也说得口干舌燥。
战斗结果毋庸多言,杨家军大胜,贼寇大败,千余人死伤三四成,余者尽数被俘。
战斗期间张明成不负众望,历经血战击破贼军骨干,在后续步军的援助下,果真斩了贼军首领。
对杨宁而言,没有意外的胜利不是此战目的,军队战力的显著提升才是真正令他在意的东西。
如果说一支新军从纯粹的民勇到绝对的精锐需要经过“十级台阶”的攀爬与积累,那么此战之前杨家军不过是站在第一级台阶上。
经历一场激战之后的大胜,大军无疑踏上了第二级台阶,而因为杨宁今天的百般忙活与诸多额外努力,大军战力则能直接达到第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