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您这风疾怎么办?”大太监愁眉苦脸。
“老毛病了,无妨。”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说道:“乾儿,太让朕失望了,若不是他,朕这风疾怎会闹的这般厉害。”
张阿难面露担忧,建议道:“大家,还是让国师回来吧?”
“也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天下间,除了孙老神仙,也只有国师的针灸术,能缓解朕的风疾之症了。”
张阿难说道:“经过国师和俊儿这么一折腾,太子殿下在诸道暗中培养的势力,想必会土崩瓦解。”
“哼!这个逆子!”
李世民冷哼一声:“他培养自己的力量,朕不会阻止,可他偏偏走了邪路…反倒是俊儿……”
提及房俊。
李世民神色稍缓,叹道:“在这些成年的后辈中,也只有俊儿,才会给朕带来一丝慰藉。”
“陛下圣明!”
大太监脸上露出微笑:“房遗爱做事,懂得进退,最让人放心。”
“嗯。”
李世民眯了眯眼睛:“既然如此,那便让俊儿,做一做太子的磨刀石吧!”
张阿难浑浊的老眼,精光一闪:“您的意思是?”
李世民抚须说道:“房俊大才,长安人尽皆知,朕倒要看看,太子,是否有能力将这员大将收入囊中。”
“那个…他二人好像不太合。”
“这才能证明太子的心胸!”李世民说道:“魏征是隐太子的人,现在不照样为朕效力?”
张阿难脸色一黑。
心说您真看得起太子了,竟拿他和您比,他要是有那容人之量,还能和房俊起冲突?
“太子在诸道势力受损,元气大伤,除了国舅,再无任何依靠,和魏王之间的平衡,就要打乱了……”
李世民手指敲着桌面,眯起了眼睛,像是一只千年狐狸:“他若是能拉拢俊儿,便能得一大助力…朕,便给他一个机会!”
说着。
李世民吩咐道:
“阿难,明日下诏,令东宫置‘崇文馆’,请大儒掌东宫经籍图书,以教授诸生,但凡课试举送,皆入弘文馆。”
“崇文馆?”
张阿难面露疑惑。
“没错。”
李世民淡淡说道:“崇文馆新立,急需有分量的文坛大家坐镇,放眼长安城,俊儿是最合适的……”
“就看太子,能不能争取到他了。”
张阿难眉头皱起:“魏王手下也有‘文学馆’,老奴看着,也起了拉拢房俊的心思。”
“那不是更好?”
李世民语气透着冷漠:“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连俊儿都拉拢不来,他们还争什么皇位?”
“陛下圣明。”张阿难伛偻着身子,叹道:“问题是,太子能按照您的要求做吗?他的性格,已经越来越乖张了。”
“那就搜访贤德,以辅储宫!”
李世民沉声说道:“明日下诏,着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出任东宫辅臣。”
“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谈论……”
“朕就不信,还扳不过来他!”
张阿难露出吃惊之色。
好豪华的阵容!
这些注定要名垂千古的名臣,几乎囊括了贞观一朝的半壁江山,却被一股脑的塞给了东宫。
看来,陛下要动真格的了。
…可若是招式用尽,太子依然是老样子,那么到时候,陛下还有什么手段呢?
还有房俊这小子。
竟然也被塞进了队伍中。
不同的是,他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皇帝的眼里,他俨然成了年轻一代的代表,成为两个皇子争取的目标……
不得不说。
这小子就是好用。
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末了,大太监的脑海里,浮现出房俊的那些红颜知己,于是自动补充了一句:
无论男女。
……
晨夕宫。
阴妃正在对镜打扮。
“可您这风疾怎么办?”大太监愁眉苦脸。
“老毛病了,无妨。”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说道:“乾儿,太让朕失望了,若不是他,朕这风疾怎会闹的这般厉害。”
张阿难面露担忧,建议道:“大家,还是让国师回来吧?”
“也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天下间,除了孙老神仙,也只有国师的针灸术,能缓解朕的风疾之症了。”
张阿难说道:“经过国师和俊儿这么一折腾,太子殿下在诸道暗中培养的势力,想必会土崩瓦解。”
“哼!这个逆子!”
李世民冷哼一声:“他培养自己的力量,朕不会阻止,可他偏偏走了邪路…反倒是俊儿……”
提及房俊。
李世民神色稍缓,叹道:“在这些成年的后辈中,也只有俊儿,才会给朕带来一丝慰藉。”
“陛下圣明!”
大太监脸上露出微笑:“房遗爱做事,懂得进退,最让人放心。”
“嗯。”
李世民眯了眯眼睛:“既然如此,那便让俊儿,做一做太子的磨刀石吧!”
张阿难浑浊的老眼,精光一闪:“您的意思是?”
李世民抚须说道:“房俊大才,长安人尽皆知,朕倒要看看,太子,是否有能力将这员大将收入囊中。”
“那个…他二人好像不太合。”
“这才能证明太子的心胸!”李世民说道:“魏征是隐太子的人,现在不照样为朕效力?”
张阿难脸色一黑。
心说您真看得起太子了,竟拿他和您比,他要是有那容人之量,还能和房俊起冲突?
“太子在诸道势力受损,元气大伤,除了国舅,再无任何依靠,和魏王之间的平衡,就要打乱了……”
李世民手指敲着桌面,眯起了眼睛,像是一只千年狐狸:“他若是能拉拢俊儿,便能得一大助力…朕,便给他一个机会!”
说着。
李世民吩咐道:
“阿难,明日下诏,令东宫置‘崇文馆’,请大儒掌东宫经籍图书,以教授诸生,但凡课试举送,皆入弘文馆。”
“崇文馆?”
张阿难面露疑惑。
“没错。”
李世民淡淡说道:“崇文馆新立,急需有分量的文坛大家坐镇,放眼长安城,俊儿是最合适的……”
“就看太子,能不能争取到他了。”
张阿难眉头皱起:“魏王手下也有‘文学馆’,老奴看着,也起了拉拢房俊的心思。”
“那不是更好?”
李世民语气透着冷漠:“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连俊儿都拉拢不来,他们还争什么皇位?”
“陛下圣明。”张阿难伛偻着身子,叹道:“问题是,太子能按照您的要求做吗?他的性格,已经越来越乖张了。”
“那就搜访贤德,以辅储宫!”
李世民沉声说道:“明日下诏,着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出任东宫辅臣。”
“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谈论……”
“朕就不信,还扳不过来他!”
张阿难露出吃惊之色。
好豪华的阵容!
这些注定要名垂千古的名臣,几乎囊括了贞观一朝的半壁江山,却被一股脑的塞给了东宫。
看来,陛下要动真格的了。
…可若是招式用尽,太子依然是老样子,那么到时候,陛下还有什么手段呢?
还有房俊这小子。
竟然也被塞进了队伍中。
不同的是,他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皇帝的眼里,他俨然成了年轻一代的代表,成为两个皇子争取的目标……
不得不说。
这小子就是好用。
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末了,大太监的脑海里,浮现出房俊的那些红颜知己,于是自动补充了一句:
无论男女。
……
晨夕宫。
阴妃正在对镜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