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
场面立刻为之一静。
众人的脸色一下变得凝重。
房俊低头俯视着书令史贾平,心说没想到啊,这家伙还有这层身份。
在古代。
东宫制度,一直是政治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在唐朝,太子手中的权利构成,包括太子三师,三少,詹事府,左右春坊。
这套班子。
就是个缩小版朝廷。
其中,左春坊的地位,相当于门下省,部门领导的名字,叫做“左庶子”。
左庶子之职,掌侍从,赞相礼仪,驳正启奏,监省封题。
如今的贞观十三年。
太子左庶子,便是于志宁,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
“你是说,仲谧是你表舅?”
尉迟恭皱着眉头问道。
于志宁他熟悉,人很低调,但能力绝对不差。
曾经在天策府,于志宁就是“从事中郎”,这个职位只有两个人……另一个,便是杜如晦。
此时。
听见尉迟恭发问。
贾平急忙说道:“千真万确,不信你问魏公!”
迎着众人的目光,魏征点了点头,说道:“他说的没错,于兄确实是他的表舅。”
随即,他看着贾平,话锋一转:“老夫一直没明白,你方才为何没报志宁的名号?”
“魏公明鉴…”
贾平哭丧着脸说:“与表舅的这层关系,是我最大的后手,可没成想,尉迟将军上来便打……”
“我若再不报出来,恐怕会被打死的。”
“哦?还知道晦光养韬。”魏征看了他一眼:“实际的原因,是你心里没底吧?”
贾平脸色一变:“魏公,您这是何意?”
“志宁的为人,我了解,如果知道你做的这一切,绝对不会因为和你有这层关系,就会偏袒与你……”
说到这里。
魏征目光渐渐变得凌厉。
“最重要的是,志宁和你不一样。”
“你是东宫的人,而他,虽然挂着太子左庶子的名号,但他一直效忠的对象……”
“乃是当今陛下!”
魏征的话。
道出了大唐的权利现状。
于志宁是顶着“太子左庶子”的名号不假,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是李承乾的人。
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领导的手下,应该都是自己人才对,这样做起事来才方便。
贞观时期的东宫。
权利架构是三师,三少,詹事府,和左右春坊,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小朝廷。
可别忘了。
上面还有个皇帝。
按照李世民的性格,怎么可能允许一个独立的权利机构存在?
所以,东宫下属机构的官位,更多是荣誉象征。
比如,某某立了大功,或者皇帝要指定谁,去当太子的老师,都会甩给当事人一个东宫属官的名头。
人还是皇帝的人。
仅在东宫挂名而已。
而在场的人之中,只有房俊才知道……李承乾造反之后,东宫属官降职的降职,查办的查办。
只有于志宁,全身而退。
不仅如此。
李世民还抚慰他道:“听说您多次劝谏,承乾不听您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
不久,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再次任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
由此可见。
于志宁压根就不是太子党。
“嗯,这样就能说通了。”
房俊望着眼前这一切,心中暗做比较。
“于志宁本来就是皇帝心腹,权利地位都有了,犯不着和李承乾沆瀣一气。”
“可贾平不同。”
“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是詹事府一个小小的书令史....同样的年纪,马周都是中书舍人了。”
“所以贾平这个东宫属官。”
“他是真的投靠了李承乾,而且倒卖赈灾粮这种脏活,只有嫡系心腹才会去做。”
此言一出。
场面立刻为之一静。
众人的脸色一下变得凝重。
房俊低头俯视着书令史贾平,心说没想到啊,这家伙还有这层身份。
在古代。
东宫制度,一直是政治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在唐朝,太子手中的权利构成,包括太子三师,三少,詹事府,左右春坊。
这套班子。
就是个缩小版朝廷。
其中,左春坊的地位,相当于门下省,部门领导的名字,叫做“左庶子”。
左庶子之职,掌侍从,赞相礼仪,驳正启奏,监省封题。
如今的贞观十三年。
太子左庶子,便是于志宁,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
“你是说,仲谧是你表舅?”
尉迟恭皱着眉头问道。
于志宁他熟悉,人很低调,但能力绝对不差。
曾经在天策府,于志宁就是“从事中郎”,这个职位只有两个人……另一个,便是杜如晦。
此时。
听见尉迟恭发问。
贾平急忙说道:“千真万确,不信你问魏公!”
迎着众人的目光,魏征点了点头,说道:“他说的没错,于兄确实是他的表舅。”
随即,他看着贾平,话锋一转:“老夫一直没明白,你方才为何没报志宁的名号?”
“魏公明鉴…”
贾平哭丧着脸说:“与表舅的这层关系,是我最大的后手,可没成想,尉迟将军上来便打……”
“我若再不报出来,恐怕会被打死的。”
“哦?还知道晦光养韬。”魏征看了他一眼:“实际的原因,是你心里没底吧?”
贾平脸色一变:“魏公,您这是何意?”
“志宁的为人,我了解,如果知道你做的这一切,绝对不会因为和你有这层关系,就会偏袒与你……”
说到这里。
魏征目光渐渐变得凌厉。
“最重要的是,志宁和你不一样。”
“你是东宫的人,而他,虽然挂着太子左庶子的名号,但他一直效忠的对象……”
“乃是当今陛下!”
魏征的话。
道出了大唐的权利现状。
于志宁是顶着“太子左庶子”的名号不假,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是李承乾的人。
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领导的手下,应该都是自己人才对,这样做起事来才方便。
贞观时期的东宫。
权利架构是三师,三少,詹事府,和左右春坊,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小朝廷。
可别忘了。
上面还有个皇帝。
按照李世民的性格,怎么可能允许一个独立的权利机构存在?
所以,东宫下属机构的官位,更多是荣誉象征。
比如,某某立了大功,或者皇帝要指定谁,去当太子的老师,都会甩给当事人一个东宫属官的名头。
人还是皇帝的人。
仅在东宫挂名而已。
而在场的人之中,只有房俊才知道……李承乾造反之后,东宫属官降职的降职,查办的查办。
只有于志宁,全身而退。
不仅如此。
李世民还抚慰他道:“听说您多次劝谏,承乾不听您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
不久,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再次任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
由此可见。
于志宁压根就不是太子党。
“嗯,这样就能说通了。”
房俊望着眼前这一切,心中暗做比较。
“于志宁本来就是皇帝心腹,权利地位都有了,犯不着和李承乾沆瀣一气。”
“可贾平不同。”
“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是詹事府一个小小的书令史....同样的年纪,马周都是中书舍人了。”
“所以贾平这个东宫属官。”
“他是真的投靠了李承乾,而且倒卖赈灾粮这种脏活,只有嫡系心腹才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