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叶父和村长说了收冬笋的事,唐家已经挖了两背篓的冬笋。
叶老爷子问叶父:,“现在家里有多少冬笋?”
“一林、二林在小后山挖了158斤,绣绣娘家那边刚送过来260斤,加上东林和西林挖的,一共450斤。”
叶东林这两天半一共挖了15斤冬笋,叶西林挖了17斤,每天挖笋回来叶父都是马上给钱,兄弟俩每天都十分兴奋。
接着叶父又说道:“家里有不少的冬笋,趁现在县里冬笋的价格高,我明天把冬笋带去县里卖掉。”
叶老爷子:“冬天本来青菜就少,加上过年了,附近的农户应该没空去卖菜,县里的人应该比较缺蔬菜的。”
年初五开始,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山上挖冬笋。
而叶父天还没亮就出发去县里卖冬笋了。
一同去县里的还有叶东林,今年开始叶东林就不去学堂了,就在家里帮忙。
吃过早饭,叶老爷子则带着剩下的人去小后山挖冬笋。
叶父带着叶东林来到县里的市场,找管理摊位的人交了5文钱的摊位费。
从家里到县里要一个多时辰,两人来得算晚了,此时的摊位也不多,叶父挑了一个勉强过得去的位置。
父子俩刚把冬笋搬下来,都没开始叫喊就来了两位妇人要买冬笋。
妇人挑了两个肥嫩的小笋问道:“这冬笋不错,多少钱一斤?”
“16文一斤,昨天刚挖的冬笋,新鲜着呢。”叶父乐呵呵地说道。
年前叶父在县里的庙会卖过冬笋,当时是16文一斤的,这次叶父也打算卖16文一斤。
过年期间蔬菜都比较贵,这几天县里的冬笋都卖到17文一斤了,听到叶父卖的还是年前的价格,妇人赶紧又拿了两颗小嫩笋。
“就这4根吧。”
“大姐,这里是3斤的冬笋,一共是48文。”妇人挑的都是比较小的嫩笋,4根也没多重。
一旁的叶东林机灵地帮大姐将冬笋放到菜篮子里。
另一位大姐在摊子上挑挑拣拣,一共挑了十几颗冬笋出来,而且挑的冬笋个头都比较大。
“我要得多,这价格能不能优惠一些?”
叶父乐呵呵地说道:“姐,我这冬笋都是年前的价格,已经够便宜啦,我最多给您抹个零头,再多我可要亏本的。”
“行吧,给我称一下这些冬笋。”大姐家里要办喜事心情好,也没多跟叶父纠结价格。
“姐,这里一共23斤冬笋,16文一斤,一共是368文,收您360文。”
叶父见妇人脸上一直带着笑,还买这么多冬笋,估计家里有喜事,连忙推销起摊子上的菜籽油。
“姐,我这里还有新榨的菜籽油,用来做菜或者炸丸子都不错的,要不要带两斤?”
大姐打开盖子闻了闻,确实是新榨的油,“这菜籽油怎么卖?”
“27文一斤。”
“给我拿两斤吧。”大姐把装油的罐子递给了叶父。
其实本来大姐也是要买油回去炸丸子的,叶父这里刚好,就一起买了。
叶父将油罐小心地放回大姐的菜篮子里,“两斤菜籽油54文,加上刚刚的360文,一共是414文。”
大姐从钱袋里掏出一大串铜板,数了14个铜板出来,又从钱袋里拿了4钱碎银子,一并给到叶父。
叶父乐呵呵地接过银子,随手放到荷包里。
过年期间出来买菜的人不多,市场上有点冷清,加上叶父他们的摊子比较靠后,就更加冷清了。
叶东林主动拿了两个品相比较好的冬笋到前面一点的街子叫喊。
等到叶父和村长说了收冬笋的事,唐家已经挖了两背篓的冬笋。
叶老爷子问叶父:,“现在家里有多少冬笋?”
“一林、二林在小后山挖了158斤,绣绣娘家那边刚送过来260斤,加上东林和西林挖的,一共450斤。”
叶东林这两天半一共挖了15斤冬笋,叶西林挖了17斤,每天挖笋回来叶父都是马上给钱,兄弟俩每天都十分兴奋。
接着叶父又说道:“家里有不少的冬笋,趁现在县里冬笋的价格高,我明天把冬笋带去县里卖掉。”
叶老爷子:“冬天本来青菜就少,加上过年了,附近的农户应该没空去卖菜,县里的人应该比较缺蔬菜的。”
年初五开始,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山上挖冬笋。
而叶父天还没亮就出发去县里卖冬笋了。
一同去县里的还有叶东林,今年开始叶东林就不去学堂了,就在家里帮忙。
吃过早饭,叶老爷子则带着剩下的人去小后山挖冬笋。
叶父带着叶东林来到县里的市场,找管理摊位的人交了5文钱的摊位费。
从家里到县里要一个多时辰,两人来得算晚了,此时的摊位也不多,叶父挑了一个勉强过得去的位置。
父子俩刚把冬笋搬下来,都没开始叫喊就来了两位妇人要买冬笋。
妇人挑了两个肥嫩的小笋问道:“这冬笋不错,多少钱一斤?”
“16文一斤,昨天刚挖的冬笋,新鲜着呢。”叶父乐呵呵地说道。
年前叶父在县里的庙会卖过冬笋,当时是16文一斤的,这次叶父也打算卖16文一斤。
过年期间蔬菜都比较贵,这几天县里的冬笋都卖到17文一斤了,听到叶父卖的还是年前的价格,妇人赶紧又拿了两颗小嫩笋。
“就这4根吧。”
“大姐,这里是3斤的冬笋,一共是48文。”妇人挑的都是比较小的嫩笋,4根也没多重。
一旁的叶东林机灵地帮大姐将冬笋放到菜篮子里。
另一位大姐在摊子上挑挑拣拣,一共挑了十几颗冬笋出来,而且挑的冬笋个头都比较大。
“我要得多,这价格能不能优惠一些?”
叶父乐呵呵地说道:“姐,我这冬笋都是年前的价格,已经够便宜啦,我最多给您抹个零头,再多我可要亏本的。”
“行吧,给我称一下这些冬笋。”大姐家里要办喜事心情好,也没多跟叶父纠结价格。
“姐,这里一共23斤冬笋,16文一斤,一共是368文,收您360文。”
叶父见妇人脸上一直带着笑,还买这么多冬笋,估计家里有喜事,连忙推销起摊子上的菜籽油。
“姐,我这里还有新榨的菜籽油,用来做菜或者炸丸子都不错的,要不要带两斤?”
大姐打开盖子闻了闻,确实是新榨的油,“这菜籽油怎么卖?”
“27文一斤。”
“给我拿两斤吧。”大姐把装油的罐子递给了叶父。
其实本来大姐也是要买油回去炸丸子的,叶父这里刚好,就一起买了。
叶父将油罐小心地放回大姐的菜篮子里,“两斤菜籽油54文,加上刚刚的360文,一共是414文。”
大姐从钱袋里掏出一大串铜板,数了14个铜板出来,又从钱袋里拿了4钱碎银子,一并给到叶父。
叶父乐呵呵地接过银子,随手放到荷包里。
过年期间出来买菜的人不多,市场上有点冷清,加上叶父他们的摊子比较靠后,就更加冷清了。
叶东林主动拿了两个品相比较好的冬笋到前面一点的街子叫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