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家村在洛河边上,那里良田多,还能打鱼去卖,有钱呀。而且你是在县里进的东西,质量比镇上的要好,生意好也正常。”叶老爷子吃着小鱼干又喝了口酒,乐呵呵地说道。
叶母:“后天就是大集了,剩下的东西不多了吧?明天要不要去县里再进点东西回来?”
“是准备明天去县里进货,而且这次进的货要多一些,大集过后要去大山村收腊肉呢。”
叶老爷子看着叶父,十分认同,“是要进多点东西,大山村位置偏僻,那里缺的东西比较多,加上卖完腊肉,手上有钱买起东西来更不手软。”
吃过晚饭后,叶父趁着天还亮着将院子里的柴火劈了,又将厨房门口的水缸挑满。
回到房里,叶母已经洗漱完了。
叶母正在用面脂涂脸,涂好后又拿了一小罐的手霜出来。
叶母的手是做绣品的,经常接触丝绸白娟这些娇贵的布料,除了不能干重活,日常更要注重手部的保养。
叶母:“家里的绣线和金线用完了,你明天去县里顺便帮我买些回来。”
“记下了,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要买的?我一并带回来。”叶父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将叶母要买的东西记下来。
“也帮我二嫂买一些绣线吧,二嫂的绣线就在陈家布庄买,要最好的那种绣线。”
“好勒,小的记下了。”叶父嬉皮笑脸的说道。
“没一个正形,赶紧去洗漱。”叶母把干净的衣服塞进叶父怀中,把他推出了房门。
叶父一早就来到县里,叶父先去了码头,这已经成了习惯,主要就是想去捡漏。
叶父来码头摆了好几次摊,在码头上有不少熟人,好几个人都跟他打听腊肉,上次叶父带来的腊肉炖笋干蘑菇太好吃了,那些人一直念念不忘。
“再有个三四天腊肉就好了,这次除了腊猪肉、腊鸡和腊兔子,还有腊猪头和腊排骨呢。”叶父乐呵呵的跟每一个熟人说道,还顺便推销了一下腊猪头和腊排骨。
“腊肉常吃,这腊猪头和腊排骨还真是第一次听。”人都喜欢猎奇,对不常见的事情更感兴趣。
叶父:“到时候可要买点回去尝尝。”
叶父逛了一圈,也没找到什么适合他拿回去卖的东西,不是太贵了,就是瓷器、茶叶这些他不懂的东西。
叶父赶着驴车来到杨家布庄,帮叶母买了金线和杭州过来的上好绣线。
就一小包的东西,花了叶父二两多的银子。
上次的小幅观音图卖了十两银子,叶母非常高兴,兴致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这次做的是一幅大型的绣图。
光是绣样都准备了快半个月,涂涂画画修改了好几次。
杨掌柜也认识叶父,知道他是货郎。积极推销着布庄里的布料。
杨家布庄的价格比一般布庄的要贵一些,不过里面的布料确实是好,手感细腻,而且有不少是鲜艳的稀少颜色。
叶父挑了2匹细麻布料,一匹是正红色的,一匹是紫色的,这两个颜色都是比较稀罕抢手的颜色,就是卖贵一些也能卖出去。
叶父有一段时间没来杨家布庄了,铺子里积累了许多的碎布头,叶父看了看,发现里面有不少都是丝绸和棉布的,而且有一些布头还不小。
杨掌柜也看出叶父想要碎布头,眉开眼笑地说道:“这几天太忙了,还没空去打理这些碎布头,头里面混着不少的大块布头和小块的丝绸布料呢,我也没工夫去挑选,你要的话15文钱一袋拿去吧。”
“福家村在洛河边上,那里良田多,还能打鱼去卖,有钱呀。而且你是在县里进的东西,质量比镇上的要好,生意好也正常。”叶老爷子吃着小鱼干又喝了口酒,乐呵呵地说道。
叶母:“后天就是大集了,剩下的东西不多了吧?明天要不要去县里再进点东西回来?”
“是准备明天去县里进货,而且这次进的货要多一些,大集过后要去大山村收腊肉呢。”
叶老爷子看着叶父,十分认同,“是要进多点东西,大山村位置偏僻,那里缺的东西比较多,加上卖完腊肉,手上有钱买起东西来更不手软。”
吃过晚饭后,叶父趁着天还亮着将院子里的柴火劈了,又将厨房门口的水缸挑满。
回到房里,叶母已经洗漱完了。
叶母正在用面脂涂脸,涂好后又拿了一小罐的手霜出来。
叶母的手是做绣品的,经常接触丝绸白娟这些娇贵的布料,除了不能干重活,日常更要注重手部的保养。
叶母:“家里的绣线和金线用完了,你明天去县里顺便帮我买些回来。”
“记下了,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要买的?我一并带回来。”叶父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将叶母要买的东西记下来。
“也帮我二嫂买一些绣线吧,二嫂的绣线就在陈家布庄买,要最好的那种绣线。”
“好勒,小的记下了。”叶父嬉皮笑脸的说道。
“没一个正形,赶紧去洗漱。”叶母把干净的衣服塞进叶父怀中,把他推出了房门。
叶父一早就来到县里,叶父先去了码头,这已经成了习惯,主要就是想去捡漏。
叶父来码头摆了好几次摊,在码头上有不少熟人,好几个人都跟他打听腊肉,上次叶父带来的腊肉炖笋干蘑菇太好吃了,那些人一直念念不忘。
“再有个三四天腊肉就好了,这次除了腊猪肉、腊鸡和腊兔子,还有腊猪头和腊排骨呢。”叶父乐呵呵的跟每一个熟人说道,还顺便推销了一下腊猪头和腊排骨。
“腊肉常吃,这腊猪头和腊排骨还真是第一次听。”人都喜欢猎奇,对不常见的事情更感兴趣。
叶父:“到时候可要买点回去尝尝。”
叶父逛了一圈,也没找到什么适合他拿回去卖的东西,不是太贵了,就是瓷器、茶叶这些他不懂的东西。
叶父赶着驴车来到杨家布庄,帮叶母买了金线和杭州过来的上好绣线。
就一小包的东西,花了叶父二两多的银子。
上次的小幅观音图卖了十两银子,叶母非常高兴,兴致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这次做的是一幅大型的绣图。
光是绣样都准备了快半个月,涂涂画画修改了好几次。
杨掌柜也认识叶父,知道他是货郎。积极推销着布庄里的布料。
杨家布庄的价格比一般布庄的要贵一些,不过里面的布料确实是好,手感细腻,而且有不少是鲜艳的稀少颜色。
叶父挑了2匹细麻布料,一匹是正红色的,一匹是紫色的,这两个颜色都是比较稀罕抢手的颜色,就是卖贵一些也能卖出去。
叶父有一段时间没来杨家布庄了,铺子里积累了许多的碎布头,叶父看了看,发现里面有不少都是丝绸和棉布的,而且有一些布头还不小。
杨掌柜也看出叶父想要碎布头,眉开眼笑地说道:“这几天太忙了,还没空去打理这些碎布头,头里面混着不少的大块布头和小块的丝绸布料呢,我也没工夫去挑选,你要的话15文钱一袋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