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二十章 创造市场

第二十章 创造市场

葛城见怪不怪。

反倒是朱高炽看的于心不忍。

太悲苦了。

经济基础决定人类的道德。

只有百姓们富裕了,社会才能安居乐业。

明初社会安定吗?

同比起来算得上安宁。

但是还可以更好。

朱高炽看向众人,声音清脆温和,“你们干一天活,能拿到多少工钱?”

同样的年岁,他穿着华贵的衣裳,而前方的二三十名小孩子,大多光着屁股。

干净和污垢,形成鲜明的对比。

矿工们畏畏缩缩不敢说话,小孩子们胆子大些,其中一名十三四岁,比朱高炽还要小点的少年,鼓足勇气上前一步。

工头小声的呵斥。

“走这么近干什么,脏了贵人的衣裳,看你怎么吃罪的起。”

矿工们露出理所应当的神情,工头说得对,小孩子们不懂规矩,不长点记性,迟早吃苦头。

朱高炽摆了摆手,制止了工头。

“不要乱骂人,咱祖上也是农民,皇帝都是老百姓出身呢,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要生疏。”

虽然知道贵人身份不同,但是贵人能说出这种话,矿工们露出感动的眼神。

葛城暗自点点头。

大公子越来越出息。

矿工自古以来是精兵的苗子。

如果不是上位制定了军户的国策,不然很多军队都会从矿工中招收新兵。

一句华而不实的话,就能拉拢矿工们的人心。

通过矿工们的神情,葛诚认为自己应该不要以老眼光来看待大公子。

大公子长大了。

“你靠前说话,你家在哪里?家里几口人,你怎么到矿上来干活了。”朱高炽笑着问道。

“晚们家在良乡。”

一口浓重的本地口音。

晚们是本地汉人说我们的口音,辽东汉人说我们,则说成姆们。

至于姆们有争议,说不是辽东汉人传统口音。

对于这种没有依据的空口白话,朱高炽是无所谓的,也懒得理会。

先不说是不是,只说汉人自古以来就是融会贯通。

几千年前就搞胡服骑射。

真要是对自家有利的,拿来吸收便是。

不过几千年来,周边部落值得汉人拿的东西真不多,反倒是往周边辐射文明。

连寻常布匹盐巴都是抢手货。

古代的朝鲜,日本,割据自立的安南等国,都以中华文明为荣,争先学习。

“你做一天活,能拿到多少工钱?”

“大多都是一分钱。”

一分钱,一个月就是三钱银子。

这也太少了吧。

朱高炽虽然不懂柴米油盐,但是他知道,明朝寻常的屠户,一年挣三十两上下。

屠夫的收入不是普通百姓能比,但一年不到四两的银子,低了七倍,虽然是童工,也有点过分。

现在是明初。

百姓的收入高,可不是明末。

明末时期,封建王朝弊端,不但导致百姓的收入降低,物价反而高涨。

工头连忙解释,“东家看他们小可怜,又做不了体力活,所以才派了搅绳索的轻松活,不用下矿井。”

“矿工的工钱可不少,大公子不信,尽可以问问他们。”

工头说完又指了指矿工们。

大公子主动关心民事,身后的葛诚乐意至极,于是一言不发观察大公子的行为。

有矿工主动开口。

“咱们下矿,做熟了的人,最高的时候,一天可以拿到五分,一个月能挣一二两银子呢。”

年收入二十两上下,这才符合朱高炽的认知。

一名矿工每个月能挣一两银子,才可以养活家人,还有油盐酱醋针线等生活品必不可少。

经济发展违背不了市场。

能培育出优质商品的大明朝,可以做到畅销全世界,必然有优越的市场。

在西方大航海贸易未兴起,而传统中间商阿拉伯受战争影响贸易中断,世界贸易终止的明中前期。

明朝是靠着本土的市场,才发展出含量高的商品,高价的丝绸锦缎,廉价而又大量的棉布麻布等。

例如英国的工业革命。

他本土自身的市场,是满足不了工业革命的产能的,也竞争不过大明的纺织业。

而正是因为明清交替,导致中国纺织业的中断,全球市场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才有了英国在印度种植棉花,用棉布取代了中国的布匹,掌握了全球的市场。

通过市场的需求,时代的发展有了先进的技术,才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条件。

大明是有市场需求的。

第一条已经满足。

唯独技术的发展,需要朱高炽提前几百年,加速技术的积累。

当满足了第二条,工业革命则应运而生。

而且市场也是可以创造的。

朱高炽看了看矿井。

地下水已经解决,而采矿量还需要提高。

英国工业革命后,矿工的收入大幅上升,因为一個矿工的产量,比传统的手段,提高十倍不止。

“等伱们东家回来,让他去燕王府,咱和他有事协商。”

“诚叔,咱们走吧。”

离开了矿场。

“你找那商人有什么事?方便告诉我吗。”

葛诚语气和善的说道。

治理天下比打天下要难。

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才能令百姓们安稳,人心归服。

朱高炽虽然军事不如朱高煦,但是葛诚更看重大公子内政的能力。

不过大公子的手段,有些超乎寻常,让人看不懂。

到底结果如何,葛诚无法断定。

“采矿的手段太古老,咱有个法子,可以提高矿工们采矿的速度,还能为矿工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朱高炽脱口而出。

经历几件事,葛诚已不再疑虑大公子。

只是作为燕王府长史,葛诚的眼光看的很远,提出了他的忧虑。

“一台蒸汽机三百两银子,十台就是三千两银子,大公子所谓的新法子,方便是方便,却提高了成本。”

葛诚慢悠悠的语气,尽量放缓姿态,免得大公子误会自己在质问他。

“按照大公子所言,多出十倍的产量,这许多的煤,商人能卖去哪里呢,岂不是堆放在空地上浪费。”

冶铁所用的木炭,百姓烧火用的木柴。

用煤炭的是少数。

煤炭价格也不便宜。

“那就让冶铁所烧煤炼铁,百姓们烧火也用煤。”

朱高炽自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