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颙有些发蒙,当下就要上奏大明皇帝讨要个说法。
叶升可不管他这些,仍旧坚持让安南王掌管安南。
这一切的背后,自然是朱雄英的意思。
想要彻底掌控安南,就必须要培养傀儡皇帝。
安南当下的这种情况,直接废除安南王室肯定不行,所以必须要立一个好控制的皇帝。
陈颙一下子从皇帝沦为了普通皇室成员,群臣发现后也全都战战兢兢。
三天之后,所有忠诚于陈颙的大臣们全都死于非命。
对此,大明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反正,懂的都懂。
到此时陈颙终于明白,现在的安南大局已定,自己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
大明终归还是放弃了陈颙。
大概率就是因为此次造反事件。
虽说是胡季牦造的反,但若是没有陈颙的帮助,胡季牦不可能这般顺利。
从交出印信开始,陈颙就变为了胡季牦的帮凶。
随后,叶升便以安南王的名义,立刘荣为安南宰相。
至此,安南王室已被全数架空。
所谓的安南王,也沦为了傀儡皇帝。
虽说是傀儡,但其在表面还是安南的皇帝,吃喝住行什么的,肯定是样样不缺。
除了没有实权以外,其他的和安南皇帝基本无异。
安南的禁卫军也被换为了大明的军队。
朝廷上的老臣陆陆续续的全都递交了辞呈,理由全都是清一色的年事已高。
之前潜伏在安南的蓝家庄成员,此时全都摇身一变成为了安南的各路大臣。
其中当然也包括赵天一。
他更是被直接安排成为了安南的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在安南的地位可不低,除皇上以外是整个朝堂上最有话语权的人。
“真没想到,真没想到。”
“前些日子我还在蹲大狱,现在就成为了吏部尚书。”
“世事难料啊!”
“真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能坐到安南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赵天一有些感叹的说道。
“尚书大人,马上要上朝了,还请你速速更衣。”
赵天一回过神来,将胳膊缓缓展开,供下人为他更衣。
……
安南大胜的消息很快传回大明。
此时的大明已经是五月份了。
朱雄英没有犹豫,立马将此事刊登到了大明民报之上。
同样还是老套路。
先叙述安南大胜,再细细讲述安南的情况。
主要还是为了渲染安南的好处,吸引百姓前往安南发展。
同时,朱雄英还制定了迁徙安南的优惠政策。
简直和东瀛如出一辙。
但这方法百试百灵,百姓们很快就对安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最为激动的,便是商人。
太孙殿下亲自宣布,大明承认部分海外的户籍,其中就包括安南。
商人赚到钱后的第一想法,就是转换户籍。
他们最想要的,还是官籍。
但大明的官籍及其难弄,他们大多都会采取联姻的方式来更换自己的户籍。
但现在又多了一条路子可选。
只要能在海外入了官籍,回到大明朝廷一样承认。
要知道,在安南入官籍可要比在大明入官籍简单多了。
大明的竞争是何其激烈,天下的才子一同争取为数不多的几个名额,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许多人念了十几年书都拿不到官籍,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商人了。
于是,安南变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
现在的安南正是缺人之际,并且想入仕也是及其简单。
陈颙有些发蒙,当下就要上奏大明皇帝讨要个说法。
叶升可不管他这些,仍旧坚持让安南王掌管安南。
这一切的背后,自然是朱雄英的意思。
想要彻底掌控安南,就必须要培养傀儡皇帝。
安南当下的这种情况,直接废除安南王室肯定不行,所以必须要立一个好控制的皇帝。
陈颙一下子从皇帝沦为了普通皇室成员,群臣发现后也全都战战兢兢。
三天之后,所有忠诚于陈颙的大臣们全都死于非命。
对此,大明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反正,懂的都懂。
到此时陈颙终于明白,现在的安南大局已定,自己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
大明终归还是放弃了陈颙。
大概率就是因为此次造反事件。
虽说是胡季牦造的反,但若是没有陈颙的帮助,胡季牦不可能这般顺利。
从交出印信开始,陈颙就变为了胡季牦的帮凶。
随后,叶升便以安南王的名义,立刘荣为安南宰相。
至此,安南王室已被全数架空。
所谓的安南王,也沦为了傀儡皇帝。
虽说是傀儡,但其在表面还是安南的皇帝,吃喝住行什么的,肯定是样样不缺。
除了没有实权以外,其他的和安南皇帝基本无异。
安南的禁卫军也被换为了大明的军队。
朝廷上的老臣陆陆续续的全都递交了辞呈,理由全都是清一色的年事已高。
之前潜伏在安南的蓝家庄成员,此时全都摇身一变成为了安南的各路大臣。
其中当然也包括赵天一。
他更是被直接安排成为了安南的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在安南的地位可不低,除皇上以外是整个朝堂上最有话语权的人。
“真没想到,真没想到。”
“前些日子我还在蹲大狱,现在就成为了吏部尚书。”
“世事难料啊!”
“真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能坐到安南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赵天一有些感叹的说道。
“尚书大人,马上要上朝了,还请你速速更衣。”
赵天一回过神来,将胳膊缓缓展开,供下人为他更衣。
……
安南大胜的消息很快传回大明。
此时的大明已经是五月份了。
朱雄英没有犹豫,立马将此事刊登到了大明民报之上。
同样还是老套路。
先叙述安南大胜,再细细讲述安南的情况。
主要还是为了渲染安南的好处,吸引百姓前往安南发展。
同时,朱雄英还制定了迁徙安南的优惠政策。
简直和东瀛如出一辙。
但这方法百试百灵,百姓们很快就对安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最为激动的,便是商人。
太孙殿下亲自宣布,大明承认部分海外的户籍,其中就包括安南。
商人赚到钱后的第一想法,就是转换户籍。
他们最想要的,还是官籍。
但大明的官籍及其难弄,他们大多都会采取联姻的方式来更换自己的户籍。
但现在又多了一条路子可选。
只要能在海外入了官籍,回到大明朝廷一样承认。
要知道,在安南入官籍可要比在大明入官籍简单多了。
大明的竞争是何其激烈,天下的才子一同争取为数不多的几个名额,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许多人念了十几年书都拿不到官籍,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商人了。
于是,安南变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
现在的安南正是缺人之际,并且想入仕也是及其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