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大明:傀儡皇帝我不当了 > 第346章

第346章

其实,薛瑄并不是没想过自己这个女儿,只不过,当他出狱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他三十岁开始将精力用于研读程朱理学,之后听从父命,参加了河南乡试,考中解元;翌年,赴京师参加会试,登甲榜赐进士及第,从此便开始了从政生涯。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这样,他便放弃了女儿。

再者,当时以他的身份,也带不走。

“朕曾听闻,薛老为政以爱人为本。”

朱祁钰开口打破沉默。

闻言,薛瑄脸色顿时泛红,就跟胀气一样。

“薛蓉儿让朕还你清白,你怎么看?”

有了开头,朱祁钰就转入正题。

“皆是过去的事,罢了。”

薛瑄垂首说道。

从政十数载,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你倒是看得开。”

朱祁钰转头,看向薛蓉儿,问道:“学校教学还习惯否?”

“回陛下,习惯。”

闻言,薛蓉儿依旧低着头,手指纠结着。

但是薛瑄却抬头看向自己的女儿,吃惊问道:“教学?”

“嗯?”

朱祁钰发出轻佻的鼻音,看向薛瑄:“薛蓉儿如今是景泰女校教师,和教谕大致相同。”

教谕,薛瑄的父亲,也就是薛蓉儿的爷爷,就是教谕。

凡教谕所在县,若长期无人能中举或贡生时,就要将其充发到边远地区服徭役,薛瑄就是因为这个才去科举的。

但自己的女儿,一介残身,何德何能去当教谕。

薛瑄的心理一时间无法接受。

“怎么?不行?”

歪着头,朱祁钰扬起嘴角笑着问道。

闻言,薛瑄就摇了摇头,说道:“未嫁从父,是老夫对不住蓉儿,再者知识修养正是妇言妇容,老夫以为,自无不可。”

这下子,换朱祁钰吃惊了,问道:“那朱程理学?”

“夫子言: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薛瑄抬头看向朱祁钰,继续道:“老夫不是迂腐之人,只是心里过不了那道坎。”

程朱理学中,最重要的是规训妇女要从一而终。

至于读书识字,其实并没有说什么女子不能读书识字。

但是,对于各种理学的歪曲一直就有。

如问: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程颐答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这是后人对程朱理学十分片面的说法。

因为无论是程颐还是朱熹,对改嫁都十分人性。

朱熹觉得,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而程颐对自己外甥女也是,女兄之女又寡,公惧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归嫁之。

但是,因宋朝改嫁对女子极为宽容,演变出了女子嫌贫爱富,改嫁风气极盛。

然后才有了朱熹所言,若是夫不才,不能育其妻,妻无以自给,又奈何?这似不可拘以大义;只怕妻之欲离其夫,别有曲折,不可不根究。

其理也很简单,就是嫌贫爱富不可取,要究其根源所在。

这也是薛瑄所挣扎的地方。

一个是女子的名节,一个是保持客观理性。

从元朝走向鼎盛的理学,和儒学一样,被宗教化,极端化。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的心学将其推向最高峰。

朱祁钰并不懂那么多,他也是只是认为,儒家各类学说,就是统治者的工具。

但是,他清楚,程朱理学的鼎盛,是在元朝乡绅土地兼并的最高峰。

而程朱理学也一样,再次升华的时间点在明后期,也恰巧是乡绅土地兼并的顶峰时期。

因而,这个统治者,其实并不单纯指向帝王。

其实,薛瑄并不是没想过自己这个女儿,只不过,当他出狱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他三十岁开始将精力用于研读程朱理学,之后听从父命,参加了河南乡试,考中解元;翌年,赴京师参加会试,登甲榜赐进士及第,从此便开始了从政生涯。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这样,他便放弃了女儿。

再者,当时以他的身份,也带不走。

“朕曾听闻,薛老为政以爱人为本。”

朱祁钰开口打破沉默。

闻言,薛瑄脸色顿时泛红,就跟胀气一样。

“薛蓉儿让朕还你清白,你怎么看?”

有了开头,朱祁钰就转入正题。

“皆是过去的事,罢了。”

薛瑄垂首说道。

从政十数载,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你倒是看得开。”

朱祁钰转头,看向薛蓉儿,问道:“学校教学还习惯否?”

“回陛下,习惯。”

闻言,薛蓉儿依旧低着头,手指纠结着。

但是薛瑄却抬头看向自己的女儿,吃惊问道:“教学?”

“嗯?”

朱祁钰发出轻佻的鼻音,看向薛瑄:“薛蓉儿如今是景泰女校教师,和教谕大致相同。”

教谕,薛瑄的父亲,也就是薛蓉儿的爷爷,就是教谕。

凡教谕所在县,若长期无人能中举或贡生时,就要将其充发到边远地区服徭役,薛瑄就是因为这个才去科举的。

但自己的女儿,一介残身,何德何能去当教谕。

薛瑄的心理一时间无法接受。

“怎么?不行?”

歪着头,朱祁钰扬起嘴角笑着问道。

闻言,薛瑄就摇了摇头,说道:“未嫁从父,是老夫对不住蓉儿,再者知识修养正是妇言妇容,老夫以为,自无不可。”

这下子,换朱祁钰吃惊了,问道:“那朱程理学?”

“夫子言: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薛瑄抬头看向朱祁钰,继续道:“老夫不是迂腐之人,只是心里过不了那道坎。”

程朱理学中,最重要的是规训妇女要从一而终。

至于读书识字,其实并没有说什么女子不能读书识字。

但是,对于各种理学的歪曲一直就有。

如问: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程颐答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这是后人对程朱理学十分片面的说法。

因为无论是程颐还是朱熹,对改嫁都十分人性。

朱熹觉得,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而程颐对自己外甥女也是,女兄之女又寡,公惧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归嫁之。

但是,因宋朝改嫁对女子极为宽容,演变出了女子嫌贫爱富,改嫁风气极盛。

然后才有了朱熹所言,若是夫不才,不能育其妻,妻无以自给,又奈何?这似不可拘以大义;只怕妻之欲离其夫,别有曲折,不可不根究。

其理也很简单,就是嫌贫爱富不可取,要究其根源所在。

这也是薛瑄所挣扎的地方。

一个是女子的名节,一个是保持客观理性。

从元朝走向鼎盛的理学,和儒学一样,被宗教化,极端化。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的心学将其推向最高峰。

朱祁钰并不懂那么多,他也是只是认为,儒家各类学说,就是统治者的工具。

但是,他清楚,程朱理学的鼎盛,是在元朝乡绅土地兼并的最高峰。

而程朱理学也一样,再次升华的时间点在明后期,也恰巧是乡绅土地兼并的顶峰时期。

因而,这个统治者,其实并不单纯指向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