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开局炼制僵尸,老朱震惊了 > 112:幼帝朱祁镇登基,宦官当道?【略水】

112:幼帝朱祁镇登基,宦官当道?【略水】

推演还在继续当中!

虽然因为朱高煦的事情,朱元璋原本对于朱瞻基的好感,降低了不少!

但后来朱瞻基在位期间的一系列表现,还算是让朱元璋比较满意的!

或许对于汉王朱高煦的处置结果,算是朱瞻基为数不多的污点吧,但总体来说还是瑕不掩瑜!

【宣德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

【这使得你治理下的大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恩?

仁宣之治?

看来这朱瞻基有点东西啊!

不过这所谓的仁宣之治,和老九那一朝的大明盛世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管是从经济,还是军力和国力上,远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

还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然而你在治国的闲暇之余,却痴迷上了斗蛐蛐!身为皇帝的你,自认为自己有点兴趣爱好也算是正常的事情,也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小爱好就荒废朝政!】

朱元璋:“……”

斗蛐蛐算哪门子的爱好?

咱老朱家居然还出了一个喜欢斗蛐蛐的皇帝?

这不是玩物丧志么?

这臭小子可别阴沟里翻船啊!

从古至今,即便是强如汉武帝,晚年的时候也因为一系列昏聩的举动饱受诟病,但这朱瞻基还如此年轻啊!

【然而伱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上行下效!皇帝有嗜好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各地拍马屁的官员大张旗鼓地采办上等蟋蟀进京,因为蟋蟀掉脑袋的不是奇闻,升官发财的也不在少数。】

【安徽庐州府曾进贡过一只特别善斗的蟋蟀,在宫中斗翻十几只名虫。你得知大喜,特别赏赐庐州知府黄金千两。后来你甚至用官职赏赐蟋蟀进贡者。】

【在军队中,抓到高质量蟋蟀和取敌人首级是同等功劳,可以记大功,职位连升几级。】

【因此,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普通百姓,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将抓蟋蟀作为头等大事。】

【蟋蟀的价格水涨船高,动辄价值上百两白银。】

昏君!

这不就是妥妥的昏君行径么?

狗屁的仁宣之治啊!

朱元璋看到这里,差点没把鼻子给气歪了!

他怎么都没想到,朱瞻基居然还能干出这种荒唐事情!

然而还没等朱元璋来得及愤怒呢,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他再次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宣德十年,你因病去世,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景陵。】

【你是朱瞻基,那个人大明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盛世局面的大明皇帝。】

这特么……

为什么从朱高炽到朱瞻基,这两辈皇帝都如此短命!

一个活了四十多岁,一个三十六岁就挂了!

咱的标儿好像也是如此!

咱老朱家的皇帝和储君,为什么一个个都摆脱不掉英年早逝的噩梦啊?

然而还没等朱元璋来得及多感慨一会,梦境画面的视角再次一转!

这一次,主角变成了朱瞻基才年仅九岁的儿子,皇太子朱祁镇!

恩?

朱瞻基三十多岁就驾崩了!

他儿子也才九岁大!

难不成大明朝得让一个幼帝来继位当皇帝了?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心头就是一紧!

他可不认为一个年幼的皇帝,对于大明朝会是什么好事情!

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吧,可千万别出什么岔子!

虽然他知道,自己现在所看到的一切,不过是原本的历史而已,如今是不可能再发生了,但他也不想在曾经的大明朝当中看到什么不好的事情!

【宣德十年正月初一,病入膏肓的父亲让群臣免朝贺,并让他们到东宫文华殿向你这位皇太子进行朝拜!】

【让你没想到的是,两天后,父亲就在乾寝宫驾崩,遗诏传位给了你。】

【但这时候的你虚岁九岁,实际年龄只有7岁多,无法处理政务,因此父亲在遗诏中要求“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

这……

不是妥妥的后宫干政么?

不对,这已经不是后宫干政了,而是后宫直接摄政了啊!

朱元璋看到朱瞻基的遗诏内容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愤怒,但很快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对于朱瞻基而言,似乎这也是不得已之下最好的选择了!

谁让他这么短命呢?

朱元璋此刻就算是想要发怒,都怒不起来的感觉!

【正月初七日,文武百官、军民耆老奉笺劝进,你于正月初九日同意登基,初十日即皇帝位于华盖殿,宣布改元正统。】

【在此过程中有一插曲,即传言祖母想立父亲的弟弟襄王朱瞻墡,也就是你的皇叔为帝,祖母为平息谣言,亲自将你带到乾清宫,哭着对阁臣说:“此新天子也”。阁臣都山呼万岁。】

【在你即位后,祖母也以违背《皇明祖训》禁止后宫干政的内容为由拒绝群臣垂帘听政的请求,只在背后协助你。】

恩?

这下朱元璋反而有些意外了!

他本以为自己这个孙媳妇会趁机掌控大权,学那个什么汉朝吕后之类的,没想到她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看样子,老四家还出了个好媳妇啊!

【你即位后,祖母被尊为太皇太后,虽未垂帘听政,但“委政阁臣,从中主之”,仍发挥其影响力。】

【你从正统元年三月起通过经筵学习经史,政务则委任号称“三杨”的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勋臣张辅和礼部尚书胡濙。】

【另一方面,王振因受到你的宠信而迅速升职,在你即位八个月后就被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与掌握票拟权的阁臣互相制衡。】

【王振起初不露声色,并与“三杨”为首的辅政大臣关系融洽。他曾在祖母带着你去功德寺拜佛时巧妙阻止此事,又在你与宦官踢球时进行劝谏,由此博得“三杨”的好感。】

恩?

这个跟在小皇帝身边的太监,可不像是什么好东西啊!

朱元璋看到这里,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直觉告诉他,这个王振处心积虑的想要攀附内阁重臣,显然是打算搞事情啊!

后宫不得干政,因为情况特殊,他朱元璋也就忍了!

宦官不得干政难不成也要因为这个王振被打破么?

这他可忍不了!

【祖母张氏也注意到了王振,时常对他进行敲打!但是王振很聪明,知道你才是他最大的靠山!】

【你觉得王振是你最好的玩伴,也是最值得信任的身边人,所以因为王振的事情,你没少和祖母以及母亲发生抵触和争执!】

【正统二年祖母召见“三杨”及张辅、胡濙,要求你听他们的话,一切事务必须五人赞成才可施行,随后王振进入,太后即以宦官“祸人家国”为由要赐死他,你顿时就急了,跪地为之求情,王振才免于一死。】

【还有一次,祖母派王振到内阁询问一项政务,杨士奇还没票拟,王振就先做出决定,杨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议,太后也鞭挞王振,让他向杨士奇谢罪,并警告如再犯就杀无赦。】

还是心软了啊!

杀一个太监,还需要顾忌小皇帝什么态度么?

直接先把人给宰了,回头朱祁镇再怎么哭闹也没用了啊!

朱元璋看到这里,都替张氏感觉着急,但他偏偏什么都做不了!

【正统四年,王振裁决杨士奇和杨溥之间围绕廖谟杖杀驿丞案的纠纷,令祖母满意,从此王振日益膨胀,内阁凡有纠纷,都由他裁决。】

完了!

这个王振当真有手段啊!

不知不觉,居然连张氏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此外,王振还不断教唆你对大臣采取严厉态度,先后借故惩置了王骥、邝埜、刘中敷、吴玺、魏源、何文等官僚,并处罚了没有及时弹劾的言官。言官鉴于你的态度,也频繁参劾大臣,王振借以立威于群臣。】

【正统六年冬,奉天殿重建工程竣工,你于十一月初一日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并颁诏大赦天下,此举意味着你已经实质亲政。】

【翌年五月,举行大婚,册立钱氏为皇后。同年十月,祖母张氏去世。三杨中的杨荣已在两年前去世,另外两杨年事已高,加上失去了作为后盾的太皇太后,也随之失势。】

【你至此完全乾纲独断,而其所亲信的宦官王振的声势也如日中天,这从他在奉天殿落成宴会上破例出席并自比周公就可以看出,但是你对此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正统八年六月,翰林院侍讲刘球借奉天殿鸱吻被雷劈的机会上疏进谏,其中有“亲政务以总权纲,任贤德以重大臣”的内容,明显针对王振,遂被王振迫害致死。】

【正统十年,锦衣卫卒王永在闹市贴匿名信揭发王振罪恶,被侦破后你下令将其立即凌迟处死。】

昏君!

奸宦!

看到这里的朱元璋不由得破口大骂了起来!

一个朱祁镇,一个王振,简直就是狼狈为奸了!

再这样下去,大明朝就要被他们主仆两个彻底葬送都有未可知,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南宋的赵构和秦桧,便是前车之鉴!

【正统十四年六月十七日,你得知瓦剌计划攻掠大同的情报,派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三路军马,随时准备迎敌。】

【七月十一日,鞑靼、瓦剌大军分道入犯明朝,也先入侵大同,脱脱不花入侵辽东,阿剌知院入侵宣府,此外又有一支部队侵扰甘州。其中尤以也先一路来势汹汹,击毙明大同右参将吴浩。】

【随着各路军情传来,王振怂你御驾亲征,你则令群臣商议,吏部尚书王直率廷臣合章劝谏,认为此举既不能及时接收四方急务,又不利于你的个人安全!】

【你则不以为然,批示:卿等所言皆忠君爱国之意,但虏贼逆天悖恩,已犯边境,杀掠军民,边将累请兵救援,朕不得不亲率大兵以剿之。】

【七月十五日,你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翌日就带着五十万京军出征,还带着王振以及张辅、朱勇为首的勋贵大臣。】

【此时明军在阳和口之战中兵败、宋瑛等战死的消息传来,形势对明朝更加不利。】

【七月十九日,你率军过居庸关,随征群臣请求停止前进,你却不听他们的,仍旧一意孤行。】

【七月二十三日,你率军抵达宣府。这天,风雨突至,边报益急,群臣再次请求停止前进,王振发怒,要求他们巡视阵地。】

【八月初一日,你率领大军抵达大同。翌日,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劝王振说:“若行,正中虏计”。王振开始有所畏惧。】

【再加上自出居庸关后一路上非风即雨。到了大同,骤雨忽至,人皆惊惧,王振才决定翌日班师。】

【你心头也是又惊又怕,一路过来,你看到无数的尸首,那战场的惨状让你心惊的同时,早就没有了来时的那股子心高气傲!】

【于是你同意了王振的决定,下令班师回朝!】

噗!

朱元璋看到这里,差点没一口老血直接喷出来,鼻子都快要气歪了!

这主仆两人是拿行军打仗当儿戏么?

还是说拿这大明的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当儿戏?

朱祁镇这货,在出征之前还口口声声叫嚷着要学着曾祖朱棣踏平漠北呢,结果就这?

这才刚到半路上,就因为一点风雨就决定要班师回朝了?

【大同参将郭登通过学士曹鼐等建议绕到南面的紫荆关入京,以确保朱祁镇的安全,王振不听。】

【他本来要带着你去自己家乡蔚州的故居,以光耀门楣,中途又后悔此行会践踏家乡庄稼,改道宣府。】

好家伙!

这一波操作直接把朱元璋给整不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