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在古代开直播:老祖宗听我说 > 第31章

第31章

……

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到神迹中那金灿灿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朱元璋的心疯狂跳动。

不只是他,殿内的人没有一个心不在疯狂跳动。毕竟,这可是钱啊!都说千里做官只为钱,虽然现在在殿中的这些开国重臣们还不至于堕落到这种地步,但是钱,谁又会嫌多呢?

而朱元璋则更进一步。在他眼里,这些金矿银矿不只是普通的金矿银矿,而是他老朱家的钱袋子!没错,是他老朱家的!他已经将这些都视为己有了。毕竟,天下都是他老朱家的,那这藩属国的矿产也理当是他老朱家的啊!

“这日本,应该就是倭国吧。”朱桢不知道从哪翻出来了一份地图,对照着神迹中的地图比划道。虽然不知道这地方什么时候改了名字,但位置没变,就该是这倭国。

但众人的注意力已经随着神迹的内容转移了。因为,更惊人的消息在神迹中呈现。

“3000斤?5000斤?”朱元璋的心已经飞出了金银的海洋,向着粮食不断扑腾。他脸色涨得通红,双手小臂抬起,还在不断地颤抖。

但以往一直是所有人注意力中心的他,此次并没有被其他人第一时间关注到。所有人都被这个信息吸引住了,作为开国一代的官员,他们还是对民生农事有着很清晰的了解的。他们知道一亩地能有多少产量,知道环境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少人在当官前还曾经自己种过地。

因此,这个内容才显得格外震撼人心、不可思议,这是中原大地的农民们、了解农事的人终其一生也不敢幻想的产量。

和这个内容一对比,就连那一年两熟三熟的土地都没那么惊人了。

“要是这么多产量的庄稼,配上那一年两熟三熟的土地……”朱棣喃喃,神情恍惚。

所有人都跟着他的话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仿佛看到了那五谷丰登、富饶壮丽的盛世之景。而他们,不仅能够享受这盛世繁华,还将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如此神迹的发现者、盛世的缔造者!

“尧舜之世,圣人之道也!”有人神情狂热,脱口而出。

“这出海一事,必须搞!”朱元璋最终拍板,一锤定音,“不仅要向南洋走,也要向东边走。此乃上天垂怜咱大明、上天赐福!”他看着武将们,还有自己的儿子们,“这将是国朝一等一的大事儿,万不可轻忽!咱让工部去制造宝船,你们就先研究研究水师训练、出海航行的问题。”

所有人都两眼放光地应了,恨不得时间立刻到达出海的那天,然后自己带人找到那金矿银矿、天赐粮种,然后载入史册……

永乐十六年。

朱棣直接吩咐左右:“让王景弘、侯显他们来见俺。”(这两人都是有出海经验的宦官)

“爹是打算让这二人来去倭国这些离得近的藩属国,开采矿产、勘察土壤吗?”朱高炽道。

“没错,下南洋、特别是那什么南非的事情就还是交给郑和,他有经验,俺比较放心。”至于这两个宦官,既有出海经验,也是他信任之人,这样的大事儿交给他们正好。

“爷爷,是要再培养一批水师吗?”如果要向东边的大陆探索,现在的人手肯定不够。

“不止,还要有更多的能够统管之人,等郑和回来后看他手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朱棣看着他的两个继承人,郑重嘱咐,“出海一事,务必视为国策,代代不断,不可轻言放弃!”

……

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到神迹中那金灿灿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朱元璋的心疯狂跳动。

不只是他,殿内的人没有一个心不在疯狂跳动。毕竟,这可是钱啊!都说千里做官只为钱,虽然现在在殿中的这些开国重臣们还不至于堕落到这种地步,但是钱,谁又会嫌多呢?

而朱元璋则更进一步。在他眼里,这些金矿银矿不只是普通的金矿银矿,而是他老朱家的钱袋子!没错,是他老朱家的!他已经将这些都视为己有了。毕竟,天下都是他老朱家的,那这藩属国的矿产也理当是他老朱家的啊!

“这日本,应该就是倭国吧。”朱桢不知道从哪翻出来了一份地图,对照着神迹中的地图比划道。虽然不知道这地方什么时候改了名字,但位置没变,就该是这倭国。

但众人的注意力已经随着神迹的内容转移了。因为,更惊人的消息在神迹中呈现。

“3000斤?5000斤?”朱元璋的心已经飞出了金银的海洋,向着粮食不断扑腾。他脸色涨得通红,双手小臂抬起,还在不断地颤抖。

但以往一直是所有人注意力中心的他,此次并没有被其他人第一时间关注到。所有人都被这个信息吸引住了,作为开国一代的官员,他们还是对民生农事有着很清晰的了解的。他们知道一亩地能有多少产量,知道环境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少人在当官前还曾经自己种过地。

因此,这个内容才显得格外震撼人心、不可思议,这是中原大地的农民们、了解农事的人终其一生也不敢幻想的产量。

和这个内容一对比,就连那一年两熟三熟的土地都没那么惊人了。

“要是这么多产量的庄稼,配上那一年两熟三熟的土地……”朱棣喃喃,神情恍惚。

所有人都跟着他的话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仿佛看到了那五谷丰登、富饶壮丽的盛世之景。而他们,不仅能够享受这盛世繁华,还将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如此神迹的发现者、盛世的缔造者!

“尧舜之世,圣人之道也!”有人神情狂热,脱口而出。

“这出海一事,必须搞!”朱元璋最终拍板,一锤定音,“不仅要向南洋走,也要向东边走。此乃上天垂怜咱大明、上天赐福!”他看着武将们,还有自己的儿子们,“这将是国朝一等一的大事儿,万不可轻忽!咱让工部去制造宝船,你们就先研究研究水师训练、出海航行的问题。”

所有人都两眼放光地应了,恨不得时间立刻到达出海的那天,然后自己带人找到那金矿银矿、天赐粮种,然后载入史册……

永乐十六年。

朱棣直接吩咐左右:“让王景弘、侯显他们来见俺。”(这两人都是有出海经验的宦官)

“爹是打算让这二人来去倭国这些离得近的藩属国,开采矿产、勘察土壤吗?”朱高炽道。

“没错,下南洋、特别是那什么南非的事情就还是交给郑和,他有经验,俺比较放心。”至于这两个宦官,既有出海经验,也是他信任之人,这样的大事儿交给他们正好。

“爷爷,是要再培养一批水师吗?”如果要向东边的大陆探索,现在的人手肯定不够。

“不止,还要有更多的能够统管之人,等郑和回来后看他手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朱棣看着他的两个继承人,郑重嘱咐,“出海一事,务必视为国策,代代不断,不可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