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是赵光义的最后一个年号,淳化五年后,就是至道元年。】
【王小波李顺起义带给赵光义的震动是巨大的,对此事他特意下了一道罪己诏:】
【“朕委任不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管榷之吏,惟用刻削为功。挠我蒸民,起为狂寇,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改而更张,永鉴前弊,而今而后,庶或警余。”】
【随后,停止了蜀地的榷茶政策。】
【同时,赵光义在把成都府降格为益州后,派遣张咏为知州,治理蜀地,并授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张咏没有辜负赵光义的期望,到了蜀地后,他“废沿江榷货八务,听商人买贩”“罢各州榷酤”,放宽了蜀地的商业政策,取消了益州的博买务,同时轻徭薄赋、鼓励开荒。】
【在他一系列治理下,蜀地逐渐重归平静,张咏也被誉为治蜀名臣。】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终于彻底放松下来,好呀,终于彻底平定动乱了!这个王继恩……还好还有张咏,清明谨慎,智略神出,总算是平息了蜀地的余波,让这个地方彻底安稳下来了!
赵光义开始回忆张咏这个人:“张咏,朕记得是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先前朕还特意召他回京……他好像和寇准是同年进士来着?”
身旁内侍连忙回答道:“官家说得对,张学士是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和寇枢相是同一年。”
“嗯。”赵光义点点头,打算回头翻一翻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名录,看看这些人里面还有没有什么好苗子可以一用。
不过,他叹了口气,蜀地的政策不能再按以前的继续施行下去了,底层百姓完全失去经济能力后,是真的会掀起动荡的。但是,防止地方动乱,也不能不施加一点限制……
那就放宽川蜀地区的经济控制,但依旧加强政治控制好了。
明朝,洪武年。
“结束了?”朱柏看向几个兄长,提出问题,“后面蜀地还有什么影响吗?肯定有的吧?”
“确实有,”此时朱标也走了过来,加入了聊天团体,“此后宋朝在蜀地的各项政策都比较小心谨慎,不敢轻易改变。而且,蜀地还滋生了一个‘岁在甲午,蜀且有变’的说法,让朝廷上下小心翼翼。”
“甲午年?有什么问题?”朱橚转了转眼珠子,试探道:“难道王小波李顺这次就是甲午年?”
朱标点点头,又纠正道:“准确说是李顺攻克成都府这一年,是甲午年。而且,你们都知道宋朝刚刚平定后蜀的时候,对后蜀的影响力颇为忌惮吧?”
“知道,”朱柏这方面还是有些了解的,“宋太祖说什么‘蜀人思孟昶不忘’,我觉得他们也不一定就多思念孟昶,其实还是因为觉得在宋朝过的不好才不顺从的。”
朱标没有对这句话发表什么评论,只是把话题拉了回去:“后蜀的开国君主、孟昶的父亲孟知祥称帝建立后蜀的那一年,也是甲午年。”
弟弟们恍然大悟,又颇有几分想看热闹的意思:“那宋朝上下全都炸窝了?专门派人在甲午年之前的时候好好治理蜀地,为蜀人带去美好生活?”
【当然,蜀地带给宋朝的心理阴影是巨大的。】
【从此以后,宋朝对待蜀地的政策来了一个大调整:经济上轻赋税,政治上严控制,并一直按照这个标准实施了下去。】
【就连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建立“市易物”,还打算在蜀地建一个的时候,宋神宗和一部分官员还小心翼翼,生怕再搞出宋朝初年的乱子来,王安石再三保证,才在蜀地推行。】
【至道是赵光义的最后一个年号,淳化五年后,就是至道元年。】
【王小波李顺起义带给赵光义的震动是巨大的,对此事他特意下了一道罪己诏:】
【“朕委任不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管榷之吏,惟用刻削为功。挠我蒸民,起为狂寇,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改而更张,永鉴前弊,而今而后,庶或警余。”】
【随后,停止了蜀地的榷茶政策。】
【同时,赵光义在把成都府降格为益州后,派遣张咏为知州,治理蜀地,并授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张咏没有辜负赵光义的期望,到了蜀地后,他“废沿江榷货八务,听商人买贩”“罢各州榷酤”,放宽了蜀地的商业政策,取消了益州的博买务,同时轻徭薄赋、鼓励开荒。】
【在他一系列治理下,蜀地逐渐重归平静,张咏也被誉为治蜀名臣。】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终于彻底放松下来,好呀,终于彻底平定动乱了!这个王继恩……还好还有张咏,清明谨慎,智略神出,总算是平息了蜀地的余波,让这个地方彻底安稳下来了!
赵光义开始回忆张咏这个人:“张咏,朕记得是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先前朕还特意召他回京……他好像和寇准是同年进士来着?”
身旁内侍连忙回答道:“官家说得对,张学士是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和寇枢相是同一年。”
“嗯。”赵光义点点头,打算回头翻一翻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名录,看看这些人里面还有没有什么好苗子可以一用。
不过,他叹了口气,蜀地的政策不能再按以前的继续施行下去了,底层百姓完全失去经济能力后,是真的会掀起动荡的。但是,防止地方动乱,也不能不施加一点限制……
那就放宽川蜀地区的经济控制,但依旧加强政治控制好了。
明朝,洪武年。
“结束了?”朱柏看向几个兄长,提出问题,“后面蜀地还有什么影响吗?肯定有的吧?”
“确实有,”此时朱标也走了过来,加入了聊天团体,“此后宋朝在蜀地的各项政策都比较小心谨慎,不敢轻易改变。而且,蜀地还滋生了一个‘岁在甲午,蜀且有变’的说法,让朝廷上下小心翼翼。”
“甲午年?有什么问题?”朱橚转了转眼珠子,试探道:“难道王小波李顺这次就是甲午年?”
朱标点点头,又纠正道:“准确说是李顺攻克成都府这一年,是甲午年。而且,你们都知道宋朝刚刚平定后蜀的时候,对后蜀的影响力颇为忌惮吧?”
“知道,”朱柏这方面还是有些了解的,“宋太祖说什么‘蜀人思孟昶不忘’,我觉得他们也不一定就多思念孟昶,其实还是因为觉得在宋朝过的不好才不顺从的。”
朱标没有对这句话发表什么评论,只是把话题拉了回去:“后蜀的开国君主、孟昶的父亲孟知祥称帝建立后蜀的那一年,也是甲午年。”
弟弟们恍然大悟,又颇有几分想看热闹的意思:“那宋朝上下全都炸窝了?专门派人在甲午年之前的时候好好治理蜀地,为蜀人带去美好生活?”
【当然,蜀地带给宋朝的心理阴影是巨大的。】
【从此以后,宋朝对待蜀地的政策来了一个大调整:经济上轻赋税,政治上严控制,并一直按照这个标准实施了下去。】
【就连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建立“市易物”,还打算在蜀地建一个的时候,宋神宗和一部分官员还小心翼翼,生怕再搞出宋朝初年的乱子来,王安石再三保证,才在蜀地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