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我在古代开直播:老祖宗听我说 > 第12章

第12章

汉朝初年。

酒席已经过半,宴上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神迹上。

见朱棣大败李景隆后,又一路南下,兵锋直指京城,刘邦面上笑意晏晏,心中除去对朱棣的赞赏外,便是对汉朝这些分封王侯们的警惕。对于他来说,分封只是一时之计,日后他、他的子孙后辈必然要施行削藩。

只希望到时的子孙不要如这建文帝一般吧!

他敛下思绪,笑道:“不知这巧合会是什么,莫不是大家选了同一个地方搞埋伏?”

气氛轻松,张良也道:“说不定是燕王挑的地方正好兵力空虚。”

【斩杀陈文后,平安转战北坂,横枪直刺朱棣,差一点就刺中了。这可以说是朱棣在靖难战场上最为惊险的一幕。而燕军的蒙古将领王骐跃马冲入阵中,带朱棣逃脱。】

【此战南军夺下渡桥,士气大振,一扫先前的畏惧和低落。】

【至此,燕军驻扎桥北,南军驻扎桥南。朱棣此时再次打起了南军粮草的主意。】

【不得不说,朱棣在打粮草、绕背等方面都颇有天赋,纵观靖难,不是绕背、就是断粮草,有时两者兼有,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此次平安依旧没有料到朱棣的行动,但是先前从京师出发的徐辉祖此时恰好赶到,打了朱棣一个措手不及。从中午十二点打到晚上,最终南军获胜,燕军将领李斌战死。】

明朝,洪武十三年。

听到神迹中说朱棣多次绕背、打粮草,众人都不由点头。

从最开始的两面夹击,就是朱棣带人绕背;后来燕军掌握了北方大本营、开始向南进攻后,就开始打粮草。不光打,他还对时机的把握非常准确,每次一打就让南军断粮,进而丧失斗志;同样,绕背的时机也把握的极好。就看他绕背了那么多次,结果现在平安还是没有料到他的行动就知道了。

殿内所有武将看朱棣的目光越发欣赏。燕王,有顶级名将之能啊!

【而朱棣又一个危机出现了,这次是场下的最大危机。】

【南军打了胜仗士气高涨,燕军却是几次战败,这让一部分将领的内心开始动摇。同时,由于南方气候湿热,北方来的燕军士卒许多无法适应气候,生病者众多,这给一部分将领又带来了一击。】

【于是,这些将领开始犹豫要不要打下去了,但他们也不是想着直接撤兵,而是想稍作退却,找个合适的地方修养,伺机而动。】

【坦白讲,这样的想法不算错。但是朱棣此次南下,打的就是一个快速战、闪电战,一路上连路过的城池都不管,因为一旦慢了、退却了,等待朱棣的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局面,比如朝廷大军的包围。毕竟这里离北平太远了。】

【朱棣坚决前进,又让所有将领就此事表态,想修整的在左边,不想的到右边。结果大部分人走到了左边。朱棣十分愤怒,而此时,朱能站了出来,用汉高祖刘邦举例:“当年汉高祖也是十战九败,最后不也取得了天下吗?况且现在敌人也十分疲惫,只要我们断了他们的粮道,就可以困住他们!”】

【同时,一个有利的条件出现:朱允炆把徐辉祖召回去了。因为京师传言燕军已经往北平撤退,朱允炆信以为真。】

【于是燕军重整旗鼓,打算接着向南。】

汉朝初年。

本来刘邦还想就燕军内部意见不和发表一番观点,结果下一秒火就烧到了他身上。

刘邦“……”他搓搓牙花,抱怨:“这叫朱能的,举例非得用乃公这方面的事情来吗?就不能说点乃公好的?”

吕雉翻了个白眼,张良、萧何等人也没有说什么,因为刘邦也不需要安慰,他心情一转,又笑了开来:“哈哈哈,不过他有一点说得对,最后还是乃公得了这天下,就算乃公十战九败又如何?”

萧何这才出声:“这建文帝听信流言,临阵召回大将,实在是自毁长城。不过莫非这就是先前神迹所言的巧合?”

他们没有怎么讨论燕军将领产生退却之意的事情,左右朱棣已经再次成功统一了人心,也未曾发生什么动荡。

唐朝。

看到神迹中朱允炆召回了徐辉祖,不同时空的李世民都感觉到了一阵牙疼,与他同样感觉的还有各个时空中的秦王府中人。

不怪他们如此反应,实在是高祖李渊当年这种事情干的太多了!

刚起兵出太原的时候,遇到战事受挫,他就想撤兵,是李世民大哭劝阻,才没让大唐死在萌芽里;后来,打王世充、虎牢关之战前,李渊还又想让李世民班师回朝……

武德九年的李世民还和父亲兄弟、大臣们一同在殿内,只能不动声色;而贞观三年的李世民则放任自己的情绪自由流淌,满是回忆往昔的唏嘘和对建文帝手下优秀将领们的同情。

毕竟,李渊当年几次三番想撤兵是他自己基于实际情况的判断(先不论对错与否),而这建文帝是直接听信了流言啊!

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到朱棣的军队内

部军心不稳,又暂时稳定;而朱允炆却又把徐辉祖召回,所有人都知道,朱允炆这边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错过了!

打过仗的人、甚至了解几分打仗的人都明白,朱棣这次看似是重新稳定了军心、燕军又凝聚在了一起,但实际上裂痕并没有被完全消除,只是暂时弥补了而已。此时,只要再次遇到一场大败,遭遇失利,燕军的军心就会再次动荡,而这次动荡就不是简简单单一次谈话、讲道理能解决的了。如此一来,燕军就算没有从此驻守北方、不再南下,那也要再过段时间才能重新出兵。这样一来,朱允炆不起码能多喘息一段时间嘛。

可惜了,朱棣心里摇头,是对那个不同时空的好侄子,又对自己十分自豪:这样一来终究是我赢了!不管是最终结果,还是紧接下来的那一场战斗。

明朝,永乐十六年。

好圣孙朱瞻基看到爷爷身陷困境,虽然早已从书上知晓情况,但亲眼目睹还是免不了担忧。朱棣见孙子担心他,乐的眉开眼笑:“好孙孙,爷爷没事儿的,咱不都学过了吗,接下来爷爷就取得了大胜……”一边安慰,一边不忘教导朱瞻基,关于军心等等方面的事情。

秦朝。

始皇帝看着画面中京中流言四起,很快传入建文帝耳中,而建文帝相信了这看起来有理有据的消息,撤回了徐辉祖,心中对朱棣也有几分赞许。

这流言必然和朱棣脱不了关系。未必是他直接授意,但也必然是他在京中的人手所散布,只是不知道现在京中有多少人暗中在为他做探子、马前卒。秦朝并不忌讳这种方法,也并不觉得这种行为就有违道义,毕竟在秦朝成为秦朝之前,可没少用流言、谗言来打击对手,而效果也很不错。

只不过,嬴政看着神迹中朱允炆的影响,心里冷笑,这建文帝对于这种说法心中未必没有一点点怀疑,就算不多,但他还是选择相信,也不过是因为他愿意相信罢了,懦弱。

【二十五日,何福和平安合营,驻扎在灵璧,打算借助地势的沟壑打持久战。同时,平安还派出了步兵骑兵共六万来运送粮草。但这还是没能拦住打粮草小能手朱棣。】

【二十七日,朱棣率领精锐部队横向杀入粮草队伍中,将六万人截成两半;何福赶紧拉出了营中的所有人马赶往增援,杀了几千燕军打退了朱棣,却一脚踩入了朱高煦的伏兵中。加上朱棣杀了个回马枪,何福于是大败。】

【这样的战果导致的就是南军缺粮了。怎么办?没办法,找个有粮草的地方突围呗!】

【于是大家约定了突围暗号:三声炮响。】

神迹的声音突然变得有些戏谑。

【二十九日,燕军对灵璧驻军展开了正面进攻。打头的就是炮兵——连发三炮!】

【诶~巧了嘛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