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楼出来,朱高炽心情大好。
其实,只要是从北平府出来的,不管是皇帝朱棣,还是太子朱高炽,又或者是别的官员。
在见识到北平府的发展情况后,对于用修建房屋,或者说建造来带动经济发展,都有着很深的体会与冲动,也都见识到了其威力。
毕竟,不仅仅是北平府是这种情况,高丽燕国的建造带动经济情况,更是明显。
现在,有了父皇的同意,朱高炽干起来,便顺畅了不少,至少不用束手束脚!
而在文楼内。
随着朱高炽出去,朱棣沉思半晌,便直接喊道:“亦失哈!”
“陛下!”
亦失哈连忙站了出来。
“给倭国传信,让他们多挖一些银子,多锻造一些生铁出来,够装船了,就运来京师!”
“是,陛下!”
亦失哈连忙应了一声,便是快步走了出去。
“希望火车能给大明带来一点惊喜吧!”
朱棣看着空荡荡的殿门,喃喃自语道。
……
很快,便是秋收。
哪怕是京师,也陷入一片忙碌之中。
郭安带着府上一些护卫,直接下去试验田,帮忙收割稻谷。
今年的稻谷,不知是雨水充足,又或者是肥料多,还是什么原故,稻谷又增产了。
“报上去!”
听完郭昂那喜滋滋的禀报,郭安想都没想,直接说道。
“是,殿下!”
郭昂急忙应道。
至于会不会有人因为这件事跳脚,背后谩骂,郭安则是丝毫不考虑。
不提他们敢不敢怨恨郭安,哪怕是真出现那么几家,因为这件事去找郭安麻烦的,哪怕是背后说什么不好听的话。
不用郭安的顺德卫出手,锦衣卫,还有朝廷,便会先灭了那几家。
“亩产六百斤了?”
听到户部的禀报,朱棣不由一惊。
“回陛下,正是!”
郁新的面孔因为喜色,已经皱成了一朵菊花。
“陛下,顺德郡王带着四位郭家子爵,改进良种之时,老臣就一直看着。
没想到,这才短短几年,良种居然可以让稻谷亩产到了六百斤,快提升了一倍了!”
朱棣瞥了一眼郁新,改进良稻之事,还是他同意的呢。
不过,心中还是有些不放心,继续问道:“今年,京师周围的那些田地里面的稻谷,亩产都如何了?”
说起这个,郁新更是激动。
“回陛下,老臣已经派人统计过,至少有八成田地中的稻谷,可以达到亩产五百斤以上!”
“甚好!”
朱棣更是满意。
……
第二日。
朱棣便带着朱高炽,亲自出宫,往将军山试验田而去。
“微臣参见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看到朱棣,郭安连忙带着郭慎,郭秉雍、郭直、郭昌辰、郭山源四人,过来见礼。
至于暴昭,则是紧紧跟在后面。
“郭卿无需这般客气!”
这次,朱棣十分温和。
不过,在看到暴昭之后,朱棣直接目瞪口呆。
“暴卿这是怎么了?”
原本白白胖胖的暴昭,这次却是浑身上下直接黑乎乎的,像极了老农。
暴昭回道:“多谢陛下关心,老臣也在学着,如何种植培育粮食!”
“暴卿也学这些?”
听到这,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惊诧,不过并没继续多说什么。
他这个皇帝,不也是因为这些稻谷,还有那些个土豆、番薯、玉米,带着太子从宫内跑出来了?
而暴昭,自然也没多想什么,只是呵呵笑道。
“陛下,老臣也不知怎么了,看着这些粮食,就坐不住!”
“坐不住的好,这些粮食,才是我大明江山社稷的根基所在啊!”
朱棣感慨一句,便径直往田地中走去。
郭安等人,急忙跟在朱棣身后。
不过,原来一大片金黄的稻谷,都已经收割到了打稻场,现在一大片试验田,只剩下几片不同的田地。
朱棣的目的,便是来看这些。
走了半晌,朱棣指着那一大片枯黄的田地问道:“郭卿,这些番薯与土豆,也都可以刨出来了吧?”
郭安连忙回道:“回禀陛下,番薯与土豆种的早,这会可以刨了!”
朱棣紧追着问道:“你准备何时刨?”
郭安回道:“回禀陛下,微臣准备等那些稻谷彻底放进粮仓内后,百姓们空闲下来,再开始刨!”
朱棣又问:“若是下了雨,这些番薯与土豆会不会受到影响?”
“这……”
郭安想了想,最后有些不敢确定道:“回禀陛下,若是不是什么大
雨,应该还好。
若是一连下几日的大雨,便应该会有影响!”
“那可不行!”
朱棣直接道,“那些稻谷交给一些人去打就行。
这些番薯与土豆,可是咱大明的宝贝疙瘩,不能有任何闪失!”
郭安若有所悟的点着头,“陛下,那微臣便让府上的护卫出来两个百户,再让庄子里出来一些人,在一旁指点着。”
“让你那顺德卫去刨番薯与土豆?”
朱棣停下脚步,看向郭安。
“回陛下,正是。”
“他们背后不会有怨言?”
“陛下,发一发牢骚肯定是有,但他们可不敢有怨言。”
说着,郭安便看向郭安,一脸期待。
“陛下,不若每人赏赐一颗番薯?或者土豆?”
“嗯?”
朱棣神情一凝,没好气的看向郭安,“这才是你打的鬼主意吧!”
“陛下,微臣冤枉!”
郭安急忙解释道,“陛下,您去年就答应过微臣,今年这一批番薯与土豆种植出来后,会给微臣府上一些。”
“朕说过?”
朱棣一脸肃然的看向郭安。
“说过,说过!”
郭安连连点头,“您日理万机,早就忘记了!”
半晌,朱棣缓缓点头,“如此,那便分你一些!”
“多谢陛下!”
郭安大喜。
随即,便将徐勇喊了过来,开始吩咐着。
而郭秉雍与郭直几人,也已经自发的去喊人。
一旁,朱高炽一脸怪异的看着这一幕。
好像,这些番薯与土豆,都是自家老师寻回来的,而且这些田地,也还是自家老师的。
而番薯与土豆的培养,也都是老师的人。
现在,自家父皇,却是这般理直气壮?
看来,自己将来要学的还很多啊!
想着,徐勇已经带着两百多个护卫,走了过来。
所有人,都已经放下刀枪,卸了盔甲,只是穿着一件单薄的麻衣,手持各种农具。
在徐勇的指挥下,所有人都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入田地,开始刨番薯与土豆。
一个农户,教导十多个兵卒。
而这些兵卒,好多也都百姓出身,很快便知道如何刨番薯与土豆。
于是。
整个田地中,顿时尘土飞扬。
这些护卫积攒了好几个月的力气,终于有地方使唤了。
于是,一个个像是翻地一般,并没有像那些农户教的那样,而是直接从一旁刨出一条壕,然后直接挨个往过翻,保证不会刨坏一颗番薯或是土豆。
自然,也不会漏掉一颗。
而郭安,则是带着朱棣,来到番茄地里,摘了几颗红彤彤的番茄,随手在衣服上擦拭了下,便找了个背风阴凉的地方,一边吃着番茄,一边看着那些兵卒,在刨番薯与土豆。
看着,看着,朱棣便又聊开一些事情。
“郭卿,虽然今年我大明出现一些天灾,但仍是属于大丰收。”
郭安直接说道:“此乃陛下仁政所在!”
朱棣嘴角微微抽搐了下,继续说道:“多亏了粮种的改良,我大明今年粮食富足了不少。
老二的那里,还有交趾,都能为我大明运来不少粮食。
还有那些出海的商队,一个个回来之时,也都会带着一船或是两船的粮食……”
“恭喜陛下!”
郭安直接拱手恭喜道。
朱棣摆了摆手,淡声道:“这些,都多亏了郭卿啊!”
郭安一惊,连忙满脸惶恐,“这些事能成,不仅有陛下对微臣的信赖与支持,还有陛下洪福护佑,微臣不敢居功!”
朱棣撇了撇嘴,有些鄙夷,“你整日就知奉承咱,若是没有这些功绩,你这人定然是一个佞臣!”
郭安则是满脸讪笑。
听此,朱高炽已经有些习以为常。
而一旁的郭慎、暴昭,还有过郭秉雍、郭直几人,则是满脸惊诧。
他们没想到,陛下居然如此宠信郭安,在他们这些面前,什么都可以和郭安说,甚至还是这种友人之言。
而且,这位一向为人温和,淡泊名利的顺德郡王,居然会这般奉承陛下!
怪不得……
对于这些人心中的想法,朱棣并不知,也没空去理会。
而是话题一转,便开始问道:“郭卿,我大明钱粮充沛,咱想要将瓦剌之患彻底解决,你觉得咱该派何人为帅?”
“这……”
郭安顿时面皮一紧,这事是能在这里说的?
不过,该回也得回。
“回禀陛下,微臣觉得魏国公与曹国公,都可为帅!”
“魏国公与曹国公?”
朱棣眉头也直接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