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这刚出生的小宝宝,后来的大佬朱元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搞得全家都跟参加哭声大赛似的。
朱公实在没辙,只好去寺庙找伽蓝殿里的大神求助,长老一看朱公那焦急样,深沉地表示:“哎呀,这不是一般的小病痛啊,估计不是吃个药片就能解决的事儿,你还是赶紧回家好好伺候着吧。”
就在朱公被长老送出山门之际,路中央蹦出来一位头顶铁锅的道士,扯着嗓子喊:“你们家要是有啥怪病、奇病,甭管是大是小,只要我能叫得上名的,都能治!”
长老一听,立马拉上朱公上前套近乎:“道长您看,我们家娃才出生三天,就一直嚎啕大哭不停,您能帮帮忙不?”
那道士傲娇一笑:“早就知道他在哭了,我可是从千里之外特意赶来给他止哭的!只要让我见他一面,保管他立马闭嘴。”
朱公一听,瞬间告别长老,拽着道士飞奔回家,把还在啼哭不止的宝宝抱出来给道士看。
只见道士轻轻摆摆手,像唱rap一样念叨:“别哭别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笑哈哈,前方道路不远啦,太阳月亮交替过,到时你就笑开花。”
然后道士潇洒挥手,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街头巷尾。
果真如道士所说,从此以后,朱家的孩子竟然真的不哭了,简直神奇到让人怀疑人生。
转眼间,孩子满月了、百天了、周岁了,各种成长里程碑接踵而至。朱公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专门将他送到皇觉寺,在佛祖面前忏悔求福,还给娃起了个超凡脱俗的佛名——朱元龙,字延瑞。
等到孩子三岁五岁时,更是频繁光顾寺庙,仿佛那儿是他家后花园。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十一岁了。
而朱公夫妇由于家境贫困,不得不让三个大儿子外出打工糊口,家中只剩下小儿子朱元龙陪伴左右。
有一天,村里的汪婆婆突然找上门来对朱公说:“哎呀,你们怎么不考虑把元龙这小子租给刘大秀家放牛去?总比待在家里饿得前胸贴后背强吧!”
朱公琢磨了一下,心说:“也罢,那就这么办吧。”
于是乎,他便委托汪婆婆当起了牵线红娘,与刘大秀洽谈此事。
没想到朱元璋(也就是小朱元龙)一听就炸了毛。
朱元璋拍着小胸脯坚决表态:“嘿,我朱元龙可没那么好忽悠,让我给别人家放牛?门儿都没有!”
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又是哄又是劝,最后连老妈和汪婆婆联手,才总算把朱元璋“打包”送到了刘大秀家。
在刘家混了一段时间后,朱元璋这家伙居然也玩得挺嗨,很快就跟周围的熊孩子们打成一片。
这群小孩闲来无事,突发奇想用土堆砌起一座山寨版的皇宫。
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自封为皇帝,在高台上接受众人膜拜。
头一个登基的小子,刚一屁股坐上“龙椅”,就来了个滑铁卢,摔了个七荤八素,脸青鼻肿。
另一个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主动请缨接着试坐,结果也是华丽丽地扑街,摔得更惨烈。
这一下,剩下的小孩全都被吓得腿软,谁也不敢再挑战那座倒霉台。
这时候,朱元璋同学挺身而出,豪气冲天地喊道:“让我上去耍一把!”
众小孩瞬间围过来,对着朱元璋行三跪九叩之礼。只见朱元璋像模像样地稳坐其上,愣是没动一下,妥妥地hold住了全场。
这下好了,既然朱元璋如此稳如泰山,其他孩子只能乖乖认怂,从此以后都听从朱元璋指挥,每天一起愉快地玩耍,而这个登基游戏也成了他们日常娱乐的重要环节。
有一天,皇觉寺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法会盛宴,朱元璋眼珠一转,把道场的幡布拽下来当成了指挥旗,率领一群熊孩子按照东南西北中五方排兵布阵。
他更是牛气冲天地把自己的牧牛队伍分成了五大阵营,一声令下,那群牛就跟在小屁孩们举着的破布后面绕圈圈,秩序竟然出奇的好,比交警指挥交通还顺畅。
突然某天,朱元璋脑洞大开,偷偷宰了一只小牛犊子。
然后和一帮小伙伴们吭哧吭哧地洗剥干净,直接整只装进坛子里,搁在山坡上用柴火慢慢炖得香喷喷的。
最后大家伙儿一起分享了这顿天然烧烤。
为了蒙混过关,他们把牛尾巴插在石头缝里,编了个故事,说牛钻进了石缝,所以少了一只。
晚上回家的时候,刘大秀果然查起了牛数,发现真的少了一头,于是问朱元璋。
朱元璋故作镇定:“哎呀,有一只小牛钻石头缝里去了。”
但刘大秀压根不信,非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两人来到石头旁边,朱元璋心虚之下,暗自向山神土地求救保佑,神奇的是,石头缝里的牛尾巴居然真动了起来!
刘大秀上前一把抓住牛尾,似乎还听见若有若无的哞哞声,这下只能信了这个离谱的说法。
后来,朱元璋觉得上次没吃够,又施展同样的套路,再次瞒着刘大秀宰杀了一只牛。
这次刘大秀再来看时,感觉更加诡异,忽然间闻到朱元璋身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牛肉火锅味儿。
他果断悄悄审问其他的小朋友,终于揭穿了真相——原来朱元璋背着大人偷吃牛肉。
虽然刘大秀对此真是哭笑不得、无可奈何,但最终还是决定将朱元璋送回老家,让他回归家庭生活,不再参与这种“斗牛”游戏。
时光咻咻,转瞬就蹦跶到了元顺帝至正甲申那年六月,朱元璋这时已然是十七岁的大好青年。
谁料想天公不作美,一场大瘟疫横扫过来。
一天之内,朱公夫妻俩加上他们的长子朱镇,竟像约好了似的,一个接一个说走就走了。
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个像样的棺材都置办不起。
只好将他们仨草草安置在木板上,和两个哥哥一起肩扛手抬,朝着九龙岗进发,准备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