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是有了,但具体如何创造这样一门筑基秘术就很难了,七师兄谢鸿志高冷的姿态下还有着相当固执的原则,认为现在开放道脉中的筑基秘术给李鸿升有害无益,已经驳了李鸿升四次借阅请求。
而宗门公开的筑基秘术都放在传承殿中,要么李鸿升筑基启灵后,以筑基弟子身份进去,要么等待三十多年后,百年一次的真传大典后,真正成为真传后,以真传弟子身份进去。
显然这两种都不可能,三十多年后如果李鸿升还没筑基成功,大概率也无望成为真传弟子,没被师父赶出峰外都算感情好。
至于从其他渠道获得,那更不可能,不同于炼气功法宗门甚至有意放纵流传,筑基秘术无一不是以各种手段保密,各种禁制保护不说,更有一件仙器锁定了相关信息,非允许者即使这东西放在眼前,也看不到一个字。
而有相关权限进行传授的,李鸿升认识的人中只有他师父宁泰清,但炼器殿现在乱糟糟的,宁泰清已经有段时间没回安寿峰,执法殿封锁之下更是严查进出人员和通讯,李鸿升不想这时候去找事。
没有筑基秘术参考,《大五行生克万化经》又太过高深,学会修炼没问题,但参悟此法原理根本就太过困难了,不能上手修炼又导致熟练度几乎不怎么涨。
无奈之下,李鸿升又打算尝试起自己设想过的无中生有,即没有修炼方法,没有真正的内容,只构建一个框架,通过熟练度来让修仙面板帮他补齐框架内的全部。
为此李鸿升还专门去找来一本最最简单但不完整的法术,在不能使用法力的情况下,硬是靠着【一气衍万法】带来的高额基础加成,通过理论学习将其肝到圆满。
圆满的不过是这门法术的残缺部分,然后因为对这门法术已经了然于胸,又有非常丰富的法术经验,又立刻想出了一种补全方式,但只有思路,没有填充内容。
随后往这个方向随便推了一点点理论,这门原本残缺的法术便被李鸿升设想中的完全体替代,熟练度由圆满跌到大成。
随后不断重复其原本已有的理论学习,一遍又一遍,重新肝到圆满,果不其然,这一小段残缺的内容被修仙面板补全了。
李鸿升通过这个方法证明这个修仙面板确实存在无中生有和以偏概全的特性,前者补充了内容,后者就更有趣了。
以偏概全意味着,一门繁琐复杂的功法法门只需要完成最简单部分就好了,比如一套剑法共有二十七招,环环相扣,李鸿升不需要全都练一遍,只需要练其中一招。
这样虽然熟练度增长速度很慢,但每增加一点,提供的都是整套剑法的经验。
论效率自然是远远低于练习一整套剑法,但这样极为可怕了,假设数学是一整个技能,只要不断学习1+1=2,在漫长的时间后就能掌握所有数学知识,这根本就是规则系级别的能力。
已经用实例证明李鸿升的设想是有实现可能的,李鸿升自然就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
《烘炉万象功》便是李鸿升这一年半来搞出的产物,此功李鸿升抱有极大期望,虽然显然只是搭了一块砖头,与他预想中的高楼大厦差得远,但有了起步就是好的。
为了创建这门功法,李鸿升提前先琢磨出法力的几个小技巧:炼、磨、消、吞,将这几种连法术都算不上的小技巧组合成一门技艺——法力打磨技术。
将其录入面板后,又肝了一段时间,熟练度每上升一个台阶,就利用获得的经验知识,尝试改进,直到达到自己目前的知识上限。
随后将这份技艺作为基础,以同样的方法整出几份类似的技术共同作为《烘炉万象功》的基础,在李鸿升往里面填充了一定内容后,这份设想出来的功法确确实实出现在了面板之中。
随后凭借以偏概全的概念,只进行目前能进行的部分,推进熟练度,收获知识经验,利用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尽量改进功法,然后继续肝熟练度。
如此反复,终于达到能够修行的标准了,算是勉强完成了《武道篇》的部分内容。
在李鸿升设想中,这门功法应当包囊万物,是所有筑基秘术的集大成之作,修到最后也是直指真仙大道,吞食万物化为己身。
等到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个“万象”二字改成“万道”,那便是大道已成了。
《武道篇》是专门针对内力的,并非融合,而是萃取,在李鸿升看来,不同超凡能力最有价值的部分便是其特性,强弱好改,特性难变。
要取万道精华,便是夺其性,取其道,道则抽象而晦涩,李鸿升对此没有多少认知,暂时还无法做到,但夺其性,却是实现了。
内力、法力各自体现其特性特征的原因并非是什么物理结构啊之类的东西,而是其背后道则的体现,而在各
自界外,则分别由面板和无限空间进行维系。
这《武道篇》的初始思路,就是将法力与内力视为溶剂,特性视为溶质,利用各种方法,将特性从内力中转移到法力身上,这在法力强而内力弱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好做到的。
由于无限空间和李鸿升一身职业专长源源不断的补充,内力特性被萃取出去后立刻又恢复原样,使得李鸿升的法力能够源源不断的复刻添加内力特性。
当内力特性都被尽量复刻到法力身上后,两者的适应度也随之上升,虽然效率很低,但内力已经可以被转化为低配法力,这就已经达成李鸿升的目的了。
原本两者是互不相容的一个圈,但现在把法力这个圈扩大,将内力包裹进去后,内力的影响就不复存在,定灵又开始重新推进。
自定灵开始到现在,耗时三年有余,几位好友都已经快定灵结束了,总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