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世祖 > 第四十三章大工程

第四十三章大工程

「没那么简单,高家堰之高,是为了蓄水清沙啊!」

孙江站起身,长长地舒了口气。

黄河和淮河的关系,理解起来非常的简单。

黄河本来拥有一条宽敞的「裤衩子」(河道),可以直接入海,然后人类作孽,让他裤衩子坏了,只能把淮河的裤衩子拿来穿上。

而淮河就光溜溜的,没有「裤衩子」(河道)入海,不得不淤积在洪泽湖,越憋越难受。

也因此,其改变淮河流域的气候,使得沃土变贫瘠之地。

而明清两朝为了避免运河被冲击,就不得不继续堵塞高家堰,迫使淮河水不得入海。

且这时候,黄河泥沙淤积严重,淮河这条「裤衩子」不够穿了。

所以这个时候,黄河和淮河的矛盾在于,淮河的河道被占,黄河嫌弃淮河河道狭窄。

这还不够,明清还利用淮河之积水来冲刷河道淤积。

黄河嫌弃河道窄,屡次要帮忙;淮河委屈巴巴在洪泽湖,怎么也入不了海。

这个时候,传统的种树只是加固河堤罢了,根本就管不了屁用。

「那为何不让淮河入海?」

于成龙丝毫不气馁,挺起胸膛道:「据我所知,海运已超过了漕运,朝廷的钱粮七成都通过海运,即使运河堵塞又能如何?」

「至于百万漕工,其大半也转投海运了,朝廷可谓是轻装上阵。」

「黄河积沙怎么办?」孙江反问道。

「可是,我的少司空。」于成龙苦口婆心道:「如今是清水不够吗?束水攻沙的洪泽湖干涸了吗?」

「非也。」

「实因为淮河难入海,洪泽湖的水越来越高,隔三差五的就倾泻而出,里下河经常淹没了,涝灾成患,以至于百姓们畏河工如虎——」

里下河地区,指的是运河以东,淮河至长江之中的一片洼地,以兴化为中心,宝应、高邮、泰州,灌兴附近数个县。

据明史记载,大明两百余年,黄河仅在苏北和苏中地区,溃决四十五次,几乎每五六年就有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水灾。

小水灾更是不计其数。

仅在绍武二年,绍武七年,黄河丝毫不给皇帝的面子,在里下河地区就决两次。

「倒了高家堰,淮扬二府不见面。」

「一夜飞符开五坝,朝来屋顶已行舟。」

以至于在兴化县以北,人为的塑造成一片无人区,根本就没有任何屋舍存在。

「只要给淮河重新找一条入海河道,就能将那滔天之水泄掉。」于成龙咬着牙道:

「到时候我就不相信了,除了束水攻沙,就没有其他法子了。」

孙江这才坐下,面露思考。

窗外的风雨不断地敲打着瓦砾,啪嗒啪嗒的声音似乎在直敲人心。

他明白,如果自己做出了决定,那么这两年的工部治沙方向,将会彻底地扭转。

至于皇帝,则不用担心。

皇帝不是全知全能的,他只会听从工部的分析,利好的一面呈现后,打钱安排就成了。

反而最麻烦是工部,内部的反对力量颇多,对于治淮、治黄各有想法。

半晌后,似乎察觉雨水都停了:「你先坐。」

孙江抬起头,面色严肃:「你觉得应该怎么治水?」

于成龙正襟危坐。

工部在洪武年间,设有营缮(宫殿)、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而随着政务的繁重,在绍武年间进行了增设。

增设了军械司,负责军械、器械的营造;增设监造司,负责官道、河道堤坝修理

建设司,统率工兵等事宜。

原先的都水司,则负责工程报销。

而监造司由于负责搭桥铺路,江河堤岸等事务,故而设立了三个郎中负责,分别是河道(淮河以北)、官道、江道(长江南下)。

于成龙就属于河道郎中。

「依下官之意,如今治水之策,只有两种。」

「一种是借用水道。」

「怎么讲?」孙江直问。

「将白马湖、犯光湖,与高邮湖相连,然后掘动运河,使得水流向清水湖,再扩宽白涂河道,直接沿着其河道口入海即可。」

于成龙认真道。

好家伙,直接将沿途的各个河流湖泊打通,人为的塑造一条河道,然后让淮水借白涂河道入海。

这真的是一道大工程。。

白江浑身颤抖。

「黄河竟然能借淮河的水道,淮河就能借白涂河水道——」于成龙掷地有声道:

「从此以后,淮河、黄河,井水不犯河水,里下河地区不再复忧黄河之患了。」

孙江双手划过地图,在一路上的河流、湖泊来回抚摸,感慨其

工程的巨大。

「勾连这些湖泊河流并不算什么,关键是白涂河道必须要扩宽,起码要与原淮河相差无几。」

于成龙坦然道:「当然,朝廷在沿途湖泊,沟渠也要挖深——」

「大概要多少银子?」

「若是三年计,十万河工,管吃住,只要五百万块就够了。」

孙江陷入了思考。

这笔耗费大吗?

如果能彻底的解决水患,五百万块根本就不算什么。

不过他想知道另一个方法。

「另一策是什么?」

于成龙兴致很高,继续道:「如果河道的挖掘工程量实在太大,那么也可以借用江道入海。」

「直接扩宽三河,让洪泽湖与高邮湖之间水道加深,然后借宝应湖,高邮湖,借用运河的入江河道,淮水就可直接入江。」

「长江水道极宽,区区淮水应当算不得什么。」

「这样一来,成本倒是极低,只要五十万块,半年足以。」

「占据运河水道,这可不行。」

孙江摇头:「你可不知道,运河的关水,每年有近三四百万块,财部要是知晓断了他们的财路,那就麻烦了。」

「那就只有再挖掘一条入江水道。」

于成龙只能出口道:「如此,成本恐怕要增至百万,时间要一年半。」

「世间哪得两般如愿之法?」白江若有所思道。

他看着于成龙面带遗憾,不由笑道:「放心,这般功劳,你是首功。」

「你接着继续勘测河道吧!」

带着思路,孙江快马加鞭,乘船北上天津而去。

将所有的心思放在疏通淮河上,这是一项极具可行性的治水方案。

奈何不了黄河水,那就削减淮河水量。

越想,他越觉得美。

而此时的北京城,已经入春许久,踏青出城的百姓不可胜数。

数万京营子弟出京的顾虑,早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逝。

不过皇帝却没有忽略。

他反而更加的忧心起来。

每天必然要听塘报,才能安心。

无他,这三万骑兵要是报废了,大明的骑兵精华将损失殆尽,再想重建可就难了。

「爷,工部侍郎孙江千里迢迢从淮安回来,正想向您汇报治水呢!说是关乎彻底解决黄淮水患

之事。」

「哦?有意思。」

朱谊汐来了兴致:「朝廷每年治水花费数百万,光是为了修黄河河堤,就超过了百万。」

「如今竟然如此大话,说彻底解决黄淮之患,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

很快,孙江就昂首挺胸抵达殿外。

「启禀陛下,工部这几年来,在皖北淮南一带,大兴圩田,新修沟渠……」

按照惯例,他开始了自我表扬。

「其中,共修圩田一万五千顷,活民数十万,凤阳地区百姓欢腾,如今竟有中兴之象……」

听到凤阳,朱谊汐才想起来,大明好像是三都制。

北京,南京,以及中都凤阳。

这里还埋着朱元璋的祖坟呢。

可惜当年被张献忠一把火给烧了。

想起前世,说网上当时流言甚多,作为皇都的凤阳都年年有人逃荒,来骂朱元璋的苛政。

而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只要一看地图,就能明白,凤阳能不逃荒吗?

凤阳处于淮河以西,大量的河水被淤积在洪泽湖,淮水只能倒灌,四处泛滥呗。

即使你是北京城,在这个位置也只能抓瞎。

「对了,当年太祖爷将凤阳定为中都,是不是想要以龙气镇压淮河,或者说彻底解决黄淮之患?」

听到皇帝如此之问,孙江懵了。

你这跑题也太严重了。

他只能无奈道:「太祖皇帝雄才伟略,应当是如此。」

「不过,陛下,经过工部数年来的调理,在凤阳府修沟渠数百条,长近三千里,灌溉土地数万顷,泽国被沃土,此乃依托陛下之福,祖宗恩德……」

「好了,你也别自夸自擂了。」

朱谊汐被说笑了。

真是张口都离不开政绩。

「我知道你们工部这些年的银子没有白花,今日你仓促回京,听说是带回了治水妙方,说说看,朕重重有赏。」

朱谊汐沉声道。

孙江嘿嘿一笑,这才开始说起了两个方法。

借白涂河道入海。

借江道入海。

前者费力气大,时间多,劳民伤财。

后者因势利导,时间钱财都不多,正适合。

皇帝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