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秦之最强皇太孙 > 第63章 抓陈胜、吴广

第63章 抓陈胜、吴广

嬴政大手一挥,仪容之间透着霸气侧漏的自信。

“大秦能横扫六合,气吞八荒,凭借的是浑厚的生产能力。”

“当年魏武卒称雄天下,迫使老秦人退缩函谷关,忍气吞声。”

“结果我大秦锐士后发制人。”

“当年韩国的弩箭惊世骇俗,可他们受制于生产力的匮乏,从而无法大规模列装,结果我老秦人钻研之后,优胜劣汰,诞生了震惊六国的秦弩军阵。”

“这马具也是同理。”

“当世诸国,除了我大秦能够快速量产,谁能做到?”

“陛下圣明!”

顿弱失笑。

大秦帝国遍地开花,如火如荼的冶炼坊。

象征着底蕴磅礴,效率高超的生产力。

马具的先发优势,就可以将外夷部落按在草地上狠狠摩擦好几年。

等那些外夷反应过来,开始列装马具之后。

大秦的铁浮屠也横空出世了。

总之,只要有子婴在。

秦军永远占据先发之势。

外夷部落终归就是挨打的命。

“子婴可乃赢氏福星!”

嬴政笑着感慨。

人生处处有惊喜。

半年来,子婴带来的惊喜特别多。

看似崭新的发明,每一个都落实的恰到好处。

每一个都能产生日新月异的影响。

“走,随朕去一趟灞水!”

嬴政起身,伟岸的身形已然迈至龙案之前。

顿弱形影不离。

蒙毅也寸步仅随。

即便嬴政不去,蒙毅也要返回灞水。

如今马具已经制出三百套。

蒙毅迫切的想要争取一批,运往北方军镇,让自家大哥也快速列装。

此时此刻,灞水大营之内。

子婴躺在一把摇摆有序的藤椅上。

他正在思考平定六国遗族的战术步骤。

确切的说,他在等吕芳传回来的消息。

吕芳金蝉脱壳,更名换姓去了会稽郡。

不知道他能否顺利接近项梁?

或者得到项氏族人的青睐?

总之,会稽郡那边的任何情报,他都要第一时间掌握。

尤其是现在的会稽郡太守殷通,必须得换了他。

历史上的殷通,听闻陈胜等起义军在各地蜂起。

便也生出了反秦之心。

他私下和项梁商议,准备任用项梁和桓楚当将领来起事,其间被项梁和项羽合谋杀死。

虽是咎由自取,却也是导致西楚霸王崛起的罪魁祸首。

只不过,子婴还没想到派谁去治理会稽。

除此之外,还得防范陈胜吴广。

念及于此,子婴便唤来守卫帐帘的禹舟。

“殿下有何吩咐?”

子婴摆了墨砚,挥毫几笔,递给禹舟。

“派几个精明可靠的手下去把他们抓来。”

“遵命。”

禹舟看着上面的字眼,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

怎么说,还是有点懵逼的。

那两个地方距离咸阳非常遥远。

车马劳顿也得走上半个月。

咋就得罪了子婴殿下了呢?

无论如何,禹舟对子婴的命令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他离开之后,帐外传来爽朗的哈哈笑声。

王离摩拳擦掌的走了进来。

“殿下,殿下……”

他刚才在校场上观摩了骑兵的演训。

如今更是喜上眉梢,无法抑制。

“殿下英明啊,马具真的让骑兵的战斗力突飞猛进。”

“以前末将的麾下部曲,能在马背上拼死者,万中不过千人。”

“今日三百骑,在马具的加持下,皆能双手使戈。”

“如此一来,我大秦的长戈阵在马背上的突破力度更大。”

“也别高兴的太早。”

子婴当即泼了一盆冷水,降了一下王离心中的热度。

“殿下这是何意?”

“首先骑兵仰仗的核心还是战马,牲畜永远无法跟士兵一样做到令行禁止。”

“因此骑兵的阵型还是要逊色与步兵盾阵。”

“如果指挥不当的话,骑兵的机动性无法在步兵盾阵如同山岳般的沉稳状态中施展出来。”

“殿下倒是提醒我了,没错,是这样的。”

“只是有马具,咱也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了。”

没错,秦军都傲视天下了。

还要啥自行车啊?

“殿下,您之前提到的铁浮屠,我思考了一宿!”

“哦?你有什么见解吗?”

“我觉得殿下的构思堪称无懈可击。”

“此前战马没

有马具,人马批甲纯属异想天开,再说也无法骑乘,更无力作战,但是列装马具之后,效果可就非同凡响了。”

王离激动的说道:“我把殿下的构思跟家父说了一下。”

“家父亦是彻夜难眠,今儿一早便召集营内的匠士尝试制甲!”

“我现在都有点期待成型之后的样子了。”

“可以确定的是,铁浮屠必成我秦军精锐。”

“精锐之中的精锐,王牌之中的王牌。”

王离最后的话,每一个字都再加重语气。

马具的问世,让未来的战争充满无尽的遐思。

“唉!”

“幸亏国运在我大秦。”

“倘若这玩意早问世十年。”

“我大秦跟燕赵之间的大战,只怕胜算无多啊。”

王贲、王翦、王离。

王氏族人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场主导地位。

最让他们感到窒息的自然是秦赵之间的那场大战。

王贲、王离跟赵国名将李牧对阵。

名将对垒,将士浴血。

至今想起,仍然是心有余悸。

若是马具早问世十年,赵国大军列装的话。

天下最终谁能逐鹿?

谁能问鼎?

王离心中还是个未知数。

“其实天下的归属,不在于马具,更不在于将士用命,也不在于军械先进,甚至也跟军功犒赏没有太大的关系。”

子婴靠在藤椅之内,悠哉悠哉的说着。

“嗯?”

“殿下此话又是何意?”

“难道不是我秦人三军用命,如虎似狼的进攻,才能攻城拔寨,扫尽六国的吗?”

“是!但那仅是战术的优势。”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六国的国策。”

“战争是政治的较量。”

“我大秦东出之后,跟列国交战多年。”

“只有我大秦每战都怀着决战的心思,而其他列国则是思考着自保。”

“所以,六国将士没有一战是孤注一掷,没有一战怀着置之死地的想法,在政治上,他们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