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
转眼间,便是四月五月。
这数月之间,整个南荒都是风平浪静,原本和吴起摩擦不断的冯陈两家,也暂且消停,主要是,整个南荒,但凡消息灵通一些的势力,都被吓到了。
的确,如今南荒对外的通道被赵成把持着,但这并不代表,南荒彻底的与外隔绝。
只是小路路险难行,不适合大规模的商队,亦或是军队行军罢了。
除此之外,早在许多万年前,便有道人驯化飞鸟,漫长岁月下来,驯兽的技巧,就连凡人,亦是可以掌握部分,可以用来传递书信。
这种情况下,天绝关下,所发生的事情,早在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传遍了南荒。
面对那一具葬送了百万大军的毁灭力量,没人可以保持从容淡定。
这种情况下,纵使已经想到,这样的手段,定然是难以复制的,不然赵成也不必撤回南荒,但知道归知道,并不影响人害怕。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多的细节也披露了出来,比如说毁灭范围内的焦尸,竟然会在夜间,释放出微光,比如说,沃土化为毒土,普通人在里面待一段时间,就会中毒,在痛苦中死去,药石不可救。
至于大爆炸的中心,那更是一切都毁灭了,就连尸骨都未曾留下,这种情况下,败退到南荒的黄天军,无疑又增添了一番神秘色彩。
之前的时候,冯陈两家不是不知道应天军的威胁,但相比更远的应天军,他们更倾向于,先灭吴起,再诛应天。
毕竟,应天军隔得更远,且也能被用做灭吴之用。
而现在,吴起老贼固然该死,但来自应天军的威胁,却是不得不让他们重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以应天军之神异,若是吴起败了,后续就轮到他们了。
但问题是,若是神异不可复制,应天军这群从青州败退的军队,并没有他们预想中的那么强,那岂不是就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消灭吴贼的机会?!
如今吴起被两方势力包夹,无疑是其最虚弱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冯、陈两家,也只能是暂且按兵不动,以做思量,如今两家内部,也可谓是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认为,自古以来,持天命者不久,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不若坐看吴起和应天军拼杀,使得两方相互消耗,待到时机成熟,一举出兵,灭吴贼,斩应天,两分南荒。
也有人认为,应天太邪,自出道以来,神异太多,不可久留,不若与吴起联合,一具扫灭应天,再图后续。
而相较于第二种说法,无疑是第一种说法的支持者更多。
联合,说起来简单,但现实却是,就算真的取了吴城,也大概率是在帮吴起收复吴城,毕竟,和吴城接壤的,尽是吴起的地盘。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今应天军所展现的,尽是神异,而非是硬实力,要是应天军,有大军二三十万,三家定然会毫不犹豫的联合,但如今,整个应天军,都不过七万之数,地盘也只有小小一个吴城,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发展。
“肉食者鄙,不能远谋!”
吴家军的军营,吴起看向冯陈两家的方向,心中心绪激荡。
相较于数月之前,他无疑是更加苍老了,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以及黑色的老年斑。
在应天军撤到南荒之前,他数次攻打吴城,但尽数未果,而如今,应天军吸收了黄天旧部,自是更难打了,他也不是什么意气用事之人,见到暂且事不可为,也不去强行攻打,而是想着静待天时。
但越是等,他越是焦躁,特别是城中的细作,给他传递出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生出一种浓烈的不好预感。
当然,火枪这种绝密的事情,整个应天军,目前也都只有那些道人知道,就算吴家在吴城深耕多年,留下了许多暗子,但这些暗子,都只是一些平民罢了,如今尽数在当学徒工并上课,根本接触不到应天军的核心。
但就算是那些不是什么绝密的东西,依然让他感到心惊,若是真的任由赵成发展了两三年,后续怕是真的糟糕了。
就吴城,总人口明面上是五十多万,近六十万,但事实上,城中有不少人是黑户,没有户籍,这不是什么秘密,为了避税,就没有人做不出来的事情。
整个吴城,就算经过赵成的几次清洗,如今的人口,也至少有六十多万。
六十多万人,按照赵成如今这种制度,出去老弱妇孺之外,可谓是全兵皆兵了。
老弱妇孺学制衣制甲的手艺,青壮学制造弓弩的手艺,而这些青壮,不打仗的时候,可以制造军备,打仗的时候,也无需太多的训练,只需要人人配弩,组成阵型,然后就是扣动扳机了。
这意味着,若是真给赵成时间,后续对方轻易就能在应天军的主力部队之外,打造出一只数量高达二十万的弓兵。
至于资源问题,吴城背靠大山,木材石头不缺,至于皮革丝绢布匹,赵成抄了那么多的家,又从青州带回来了难以计数的资源,数年之间,根本不可能消耗完全。
而这,还不算赵成从青州带回来的人口,这一批人究竟有多少,吴起的细作因为地位太低,根本无法知晓,但怎么怎么也能有一二十万之数。
二十万的弓兵,加上七万,四舍五入,那就是三十万大军了,如此力量,这南荒,何人可挡?!
这种战争潜力,吴起想想都是心惊。
但他却又不可能学赵成,赵成之所以可以这么做,是因为吴城如今是孤城,各方势力,也都被赵成杀干净了,赵成自然可以为所欲为,而他却不行。
别的不说,单一个,取消货币,改用功勋这个事,他这边,就根本不能做到。
而要是做不到,他治下的许多人口,其实都是地方豪强的私产,再一个,他也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那么多人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