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邹静云是否相信,在赵鼎的大力推行下,民兵制度的确在南郡广泛建立起来,并发挥了连赵鼎都意想不到的作用。
归庄作为一个乡镇,也以本乡青壮为骨干,在银安效节军老兵的培训下建立起了一只三百人的民兵队。
别看这只队伍人数不多,撒在归庄上就像一根针撒进大海里。
可这只队伍的装备和战斗力却很像样子。
虽然是民兵,可他们仍装备了五十口牛尾刀,一百杆长矛,一百五十杆竹矛,令有藤牌三百张。
这既有当地乡绅捐资的贡献,也有汉赵公司以成本价销售的原因。
在赵鼎充足的财力供应下,汉赵公司无时无刻不在扩充自己的产能。
然而一时半会儿却寻找不到足够的途径将这些产能销售出去。
正好赵鼎建立了民兵制度,武装这几万人成了南郡的大问题。
民兵队与汉赵公司对赵鼎而言,几乎是左手右手的关系,索性命汉赵公司以成本价出售兵器给这些民兵队。
在这些兵器和教官的帮助下,归庄民兵队渐渐有了军队的影子。
说句不客气的,恐怕将南郡衙门的捕快们派来,一时半会儿也难击败这只民兵队。
一天,归庄民兵队长蔡舟正带着几个乡亲前往练兵场训练,路过集市,竟见到几个青皮流氓纠缠一贩售草鞋的妇女。
“婶子,你这草鞋合脚不合脚。”
“要是不合脚,能不能给我们量身定做,我们这就把鞋脱了任你摸。”
听到这些话,妇女将头低下,几乎要埋进双腿之间。
这几个流氓要自己摸他们的脚,毫无疑问触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
只可惜此刻她的男人正在开垦新租到的功田,无暇分身来解救自己。
就在妇女无助到几乎要哭出声时,蔡舟来了。
“你们这些混混,大天白日的,竟敢调戏良家。”
“爷爷们要是袖手旁观,岂不违背了殿下设立民兵队的初衷。”
“弟兄们,抄起棍子给我狠狠地打,只要别打出人命就好。”
几个混混猝不及防之下,竟忘了逃跑。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以前遇事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蔡舟,怎么忽然充满了正义感。
等他们想明白后已经晚了,婴儿胳膊粗细的棍子如雨点般袭来,把他们打得哭爹喊娘。
蔡舟见打得差不多了,便招呼弟兄们停手。
“够了,留这些杂碎一条生路。”
几个混混来不及感谢,立马从蔡舟面前溜走,只怕他下一秒就改变主意,令自己接着挨打。
卖草鞋的妇女当即表示感谢。
蔡舟却摆了摆手,不想接受这份感谢。
“这是我们份内的事情罢了。”
“殿下设立民兵队,让我们吃上了皇粮,每月又能拿几钱银子的饷银。”
“若是连这等泼皮无赖都不敢出手教训,将来还怎么保卫家乡。”
这一幕被许多人看在眼里,不少人因此改变了对待民兵队的态度。
比如说从外地来到南郡投资发展的商人们。
靳云霍便是其中之一。
他坐在马车里从头到尾旁观了这场一边倒的斗殴,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这些民兵武力不强,为人倒是十分正派,比咱们雇佣的镖师、趟子手强多了。”
“若是结成军阵,使用殿下发给的军中制式武器,民兵队的战斗力甚至要超过镖师们。”
“要是运送货物、出行,能雇佣这些民兵作为护卫就好了。”
“只可惜,他们是殿下的兵,我既使唤不动,也容易遭殿下猜忌。”
靳云霍忍不住摇了摇头,对于不能使用这些民兵而感到遗憾。
与靳云霍相对而坐的靳家大管家却是旁观者清。
他放下手中的账本,与自己老爷相对而视。
“老爷,您既然想雇佣,就去雇佣好了,何必畏首畏尾。”
“这些民兵名义上接受殿下节制,可实际上算不得是殿下的兵马。”
“一来,殿下将这些民兵的指挥权下放到乡三老的手中,而不是亲自掌握。”
“二来,殿下只为这些民兵提供了基本的军粮和微薄的饷银,并命这些民兵平时耕种,闲时训练。可见殿下没把这些民兵当做真正的军队。”
“既然如此,您提议雇佣民兵作为护卫又有何不可。”
管家的话说到了靳云霍的心坎里,成了令他做出行动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干就干,靳云霍来不及去视察自己刚买下的土地,直奔归庄乡三老处。
乡三老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职位,说是三老,其实只有一人。
乡三老本是负责本乡教化之人,随着朝廷对基层的控制力衰退,乡三老渐渐成为了一乡之地的掌控者。
当初靳云霍购买土地打算建设工坊,就是找乡三老作为中间人。
可当靳云霍踏进乡三老的家门,他才发现自己来晚了。
归庄的
乡三老姓王,是一个总是拄着拐杖佝偻着背的小老头。
“靳老爷,我归庄只有三百民兵,哪里禁得起你们瓜分啊。”
“如果你昨天就来,我一定能留下十人给你,可你今日才来,只剩下我这老头子一人了。”
听到这话,靳云霍吃了一惊。
“怎么有人胆子比我还大。”
王老头摇了摇头。
“当初殿下设立民兵制度时说过,要我们自谋生路,靠他发下的禄米、饷银,三百汉子全得饿死。”
“所以将这些民兵租出去给你们当护卫,本就在规则之内。”
“接受雇佣得到的银钱,不仅可以改善民兵们的生活,让他们减少耕种劳动,又更多时间训练。多余的钱财还可以拿来给当地修桥铺路,救济老弱,扶危济困。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刻,靳云霍的心中充满了愧疚。
他们这些商人,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甚至有人认为,殿下设立民兵制度是为了在抵挡楚军时有炮灰可用。
如今看来,他们全都错了,殿下是真的为南郡百姓的生计着想,想要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啊。
甚至就连父母也很少为子女考虑这么多。
其实,赵鼎也是刚刚得知商人们有雇佣民兵的需求。
“雇佣民兵?不知是利大还是弊大。”
赵鼎知道接受雇佣可以给民兵们带来许多收入,可他打心眼里觉得,雇佣兵不适合在华夏大地上出现。
在西方漫长又黑暗的中世纪里,雇佣兵们总是活跃在战场上,他们仿佛是文明的破坏者,每到一地,便有新的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