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我心中有一个疑惑,朱胜非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当初户部的账册跟每个县都对得上,各县也都安插了我们的人,他想要调查这件案子,并非容易的事。”
黄潜善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恍然:“我明白了,秦兄。这一定是朱胜非误打误撞知晓的。他可能在某个环节上发现了问题,然后顺藤摸瓜查到了我们。不过,既然他已经盯上了我们,那我们就得更加小心行事了。”
对于朱胜非的调查能力,他始终心存疑虑。一介枢密院事,怎么可能比皇城司更能查案子?思绪飘忽间,皇城司三个字在他脑海中闪现,紧接着,一个计划悄然成形。
秦桧没有迟疑,立刻派人连夜将皇城司的蓝珏请来。
蓝珏,皇城司的提举,虽直属官家,但他的升迁之路离不开朝中重臣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秦桧。
不久,蓝珏踏进了秦桧的府邸。见到黄潜善也在场,他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三人寒暄过后,秦桧缓缓开口,道出了此次请蓝珏前来的目的。他希望蓝珏能利用职务之便,调查一下朱胜非最近的往来人员。
蓝珏听后,面露难色。皇城司的职责重大,他不能轻易违背原则。
秦桧似乎看出了他的犹豫,轻笑着掏出一沓银票,“此非公事,私事。”言下之意,这是他们之间的私人交易,与皇城司无关。
蓝珏盯着那沓银票,心中天人交战。
一方面,他深知违背原则的后果;另一方面,秦桧的权势和银票的诱惑让他难以拒绝。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他点了点头,答应了秦桧的请求。
秦桧满意地笑了。他知道,有了蓝珏的帮助,相信查清朱胜非背后的势力又近了一步。而黄潜善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心中也暗自庆幸自己站在了正确的一边。
安排好蓝珏后,秦桧和黄潜善两人坐在书房中,黄潜善有些担忧地开口:“秦兄,过几天我们如何向官家交代?”秦桧听后,却不显丝毫慌乱,他轻轻地捻着胡须,慢条斯理地说:“这有何难?找几个不听话的州县官吏背锅便是。”
此时,在朱胜非的府邸周边,以及他经常去的酒肆、茶馆中,蓝珏已经按照秦桧的委托,悄然安插了一些探子。
这些探子如同隐形的眼睛,时刻注视着朱胜非的一举一动。然而,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朱胜非对此一无所知。
三天后,朝堂上气氛紧张。
秦桧递上了一份劄子,上面罗列了一系列莫须有的事情。他指控主张抗战的几个知州为贪官,声称他们贪污了赈灾粮款。赵构看完劄子后,脸色铁青,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当即将这几个知州下狱,并命令秦桧务必严加审问。
朱胜非得知此事后,深感震惊和愤怒,“陛下,秦桧此举是借机打压那些忠臣,真正的幕后主使是他自己。臣请求陛下释放那些无辜的州官,还他们清白。”
然而,赵构对朱胜非的话并不买账。他瞪大了眼睛,眉头紧锁,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悦,“秦卿一向忠心耿耿,你竟敢如此诬陷他?若再敢多言,一并下狱!”
赵构的话音刚落,秦桧便紧接着开口,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胜券在握,“陛下,臣手里掌握了一些证据,足以证明朱胜非与开封的公主殿下有私下来往。他不仅有违朝廷法度,还有私通贼臣的嫌疑。”
赵构听后,脸色骤变,他厉声质问朱胜非:“朱胜非,你是否有此事?!”
朱胜非性格耿直,面对赵构的质问,他没有丝毫犹豫或遮掩,“陛下,臣确实与公主殿下有过来往,但绝非秦桧所言的私通贼臣。臣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朱胜非的坦诚让朝堂上的气氛一时变得紧张起来。
赵构的脸色阴晴不定,而秦桧则在一旁冷笑不已。
赵构紧盯着朱胜非,眼神中透露出疑惑与不满:“朱胜非,你为何要私通公主殿下?必须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
朱胜非毫不畏惧地直视赵构的眼睛,眼神中充满了悲壮和无奈,“陛下,臣与公主殿下的合作,是为了造福百姓,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公主殿下提供种子和栽培技术,令开封城周边的农户们温饱有余,还能通过出售粮食换取额外收入。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吗?”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公主殿下两次大败金贼,扬我大宋国威,她的智勇双全,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朝廷又是如何对待她的呢?除了对金国妥协还是妥协!朝廷主动挑起内斗,投降派当道,那些忠勇之士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臣为朝廷感到痛心疾首!”
赵构被朱胜非的一席话说得哑口无言,他的脸色很难看,他所言非虚,他这个皇妹确实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她野心太大了,不得不进行压制。
朱胜非的情绪在朝堂上彻底爆发,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投降派和赵构的不满。他言辞犀利,句句诛心,仿佛要将自己多年来的积郁一股脑儿地倾倒出来。
他指着赵构,大声说道:“陛下,你可以偏安江南,享受太平盛世,但你不能因此打压那些主战派!他们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而战斗。你这样做,对得起列祖列宗吗?对得起天下百姓吗?”
说完,他又将矛头指向秦桧:“秦桧,你身为大宋人,却卖国求荣,勾结外敌。你难道不因为自己的做法而感到羞愧吗?你看看你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大宋的子民吗?”
痛斥秦桧后,他又扭头看向其他投降派大臣,目光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你们这些人,身居高位却不为社稷黎民着想。你们只知道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对得起天下百姓的期待吗?”
朝堂上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异常紧张。那些朝臣们被朱胜非的话说得哑口无言,有些良心发现的人垂下了头,不敢直视他的眼睛。而以秦桧为首的几个人却脸皮很厚,不仅没有感到羞愧,反而对朱胜非的话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