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明末:我成了海盗头子的继承人 > 第302章

第302章

这倒是让鱼鹰的人省事了,不过刘大炮和其他帮伙,就像一只鼻子灵敏的野犬,四处突击侦查,昼伏夜出,让那些对令旗有想法的海商们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光是每月分下来的这近百两银子,已经够养活他们几十口子人了,针对唐学志对这些人的船只统计,也就是说他们再扩充船,也分不到银子了,这也算间接的控制了这些人的发展。

海贸中心在上大陈岛开启,鱼鹰老巢边上生活一条街也紧锣密鼓的开业了,这条街比起在邳山时倒是大了不少,商铺也更多了些,主要顾客乃是鱼鹰家眷和营中士兵。

此时,下大陈岛,除了近千名队员外,还有家眷、工匠、杂役近千人,却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实就是减轻鱼鹰自己的负担。

鱼鹰和张文虎一战后,周边海盗似乎还消停了许多,就连杨六和郑家好像也没有什么动静。

不过,自从郭大牛走后,唐学志愈发感到,鱼鹰的新船应该要提上日程了,经过前两次跟苍狼和鱼船帮的交锋,唐学志一直感觉,海上通讯是个硬伤。

哪怕是几十公里的距离,通讯起来有时候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这还得天公作美,如果遇到极端天气,可能永远也到不了。

战场上瞬息万变,每耽搁一分钟也许都会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向。

唐学志的意思是,先造一种通讯船用来练练手。

不过现在船坞是没有问题了,就是没有造船匠。

这造船不比盖房子,对于当时的技艺来说,应该属于顶级科技了,在这里,唐学志不得不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今圣上,天启皇帝朱由校。

这家伙不仅是木工活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乃至连船都能造出来。

只是命不该投身到皇家,如果作为一名工匠,这家伙估计也是一代名匠。

只是可惜啊,天妒英才。

下大陈,船坞。

在黄文亮的陪同下,唐学志和张三顺几个人一同来到了刚刚修缮一新的大陈修船厂。

这修船场在张文山手中时,仅同时容纳一大一小两艘船,鱼鹰控制了这里后,唐学志不仅保留了邳山岛修船场,同时将这里修船场进行了改造、扩大。

目前已经到了能同时容纳五条大船的规模,加上此前的一些修船匠,此时这个修船场已经有匠人十多人,杂役二十多人的规模。

随着唐学志进入船坞内,就看到有三艘福船和一艘赶繒停泊在船场内,一群杂役在清除一艘船底下的海藻,另两艘副船上则有几个匠人正带着一伙人更换主桅杆。

唐学志还清楚的记得,这艘船正是在张文虎进攻邳山时,被郭大牛一炮打中了主桅,由于没有合适的做主桅杆的材料,一直到现在才开始修缮。

旁边的另一个船位中,那艘福船似乎刚刚开进来不久,有几个杂役则在上面转动水车,将船坞中的水排出去。

“大当家,您来了。”一名年约五十岁的老汉,看到唐学志来了赶紧过来拜见。

另外一些人,也不敢怠慢,赶紧丢下手中的活,纷纷前来打招呼。

唐学志却是非常温和的说:“老汉,不必多礼,唐某只不过来看看这里,怎么样,这新船坞用的如何。”

这倒是让鱼鹰的人省事了,不过刘大炮和其他帮伙,就像一只鼻子灵敏的野犬,四处突击侦查,昼伏夜出,让那些对令旗有想法的海商们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光是每月分下来的这近百两银子,已经够养活他们几十口子人了,针对唐学志对这些人的船只统计,也就是说他们再扩充船,也分不到银子了,这也算间接的控制了这些人的发展。

海贸中心在上大陈岛开启,鱼鹰老巢边上生活一条街也紧锣密鼓的开业了,这条街比起在邳山时倒是大了不少,商铺也更多了些,主要顾客乃是鱼鹰家眷和营中士兵。

此时,下大陈岛,除了近千名队员外,还有家眷、工匠、杂役近千人,却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实就是减轻鱼鹰自己的负担。

鱼鹰和张文虎一战后,周边海盗似乎还消停了许多,就连杨六和郑家好像也没有什么动静。

不过,自从郭大牛走后,唐学志愈发感到,鱼鹰的新船应该要提上日程了,经过前两次跟苍狼和鱼船帮的交锋,唐学志一直感觉,海上通讯是个硬伤。

哪怕是几十公里的距离,通讯起来有时候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这还得天公作美,如果遇到极端天气,可能永远也到不了。

战场上瞬息万变,每耽搁一分钟也许都会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向。

唐学志的意思是,先造一种通讯船用来练练手。

不过现在船坞是没有问题了,就是没有造船匠。

这造船不比盖房子,对于当时的技艺来说,应该属于顶级科技了,在这里,唐学志不得不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今圣上,天启皇帝朱由校。

这家伙不仅是木工活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乃至连船都能造出来。

只是命不该投身到皇家,如果作为一名工匠,这家伙估计也是一代名匠。

只是可惜啊,天妒英才。

下大陈,船坞。

在黄文亮的陪同下,唐学志和张三顺几个人一同来到了刚刚修缮一新的大陈修船厂。

这修船场在张文山手中时,仅同时容纳一大一小两艘船,鱼鹰控制了这里后,唐学志不仅保留了邳山岛修船场,同时将这里修船场进行了改造、扩大。

目前已经到了能同时容纳五条大船的规模,加上此前的一些修船匠,此时这个修船场已经有匠人十多人,杂役二十多人的规模。

随着唐学志进入船坞内,就看到有三艘福船和一艘赶繒停泊在船场内,一群杂役在清除一艘船底下的海藻,另两艘副船上则有几个匠人正带着一伙人更换主桅杆。

唐学志还清楚的记得,这艘船正是在张文虎进攻邳山时,被郭大牛一炮打中了主桅,由于没有合适的做主桅杆的材料,一直到现在才开始修缮。

旁边的另一个船位中,那艘福船似乎刚刚开进来不久,有几个杂役则在上面转动水车,将船坞中的水排出去。

“大当家,您来了。”一名年约五十岁的老汉,看到唐学志来了赶紧过来拜见。

另外一些人,也不敢怠慢,赶紧丢下手中的活,纷纷前来打招呼。

唐学志却是非常温和的说:“老汉,不必多礼,唐某只不过来看看这里,怎么样,这新船坞用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