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自有分寸~~~”
唐学志微微抬了抬手。
李大山脸上略显疑云,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温府后院,隐隐传来杀猪声。
不久,温体仁和管家再次出现在了客厅内。
管家手中,多了一个木匣子。
“老弟久等.....”
温体仁笑着走了过来:“这次老弟,回边海,定会路过南直隶。”
“不瞒老弟,前些年底下人孝敬了老朽几亩薄田,在南直隶那边,远隔千山,老朽也不便管理,今天就当是买那眼镜的定金了,如不够,老弟只管吱一声就是。”
温体仁说完,朝着管家向前轻轻挥了挥手。
“将军~”
管家上前一步,朝着唐学志微微颔首。
唐学志也不客气:“那学志就收下了。”
李大山上前,替他收下木匣子。
这时,外面一个吏官匆匆跑了进来。
他见唐学志也在,首先是微微一愣,随后上来,朝着他打了招呼。
“老师,刚刚,黄尚书派人来告知,琉球使节,已到京城,现正安排在驿馆下榻。”
“此事,已经通知了宫里。”
刘青林,乃是温体仁的学生,时任礼部左侍郎。
他安顿好琉球使节后,便直接来到了温府。
温体仁估计,琉球使节来了,也是为了赴琉球册封一事。
四年了,想起此事,他也微微的皱起了眉头。
就在他满脸疑云时,一名家丁,从外面走了进来。
“老爷~”
“卓公公来了,说是有要事要见您。”
“呃,卓公公?”
温体仁一愣,随后赶紧挥了挥手:“快请。”
家丁离去,很快就带着小卓子来到了客厅。
“温大人~”
“皇上......大哥?”
“原来大哥也在这里,那就不用咱家跑两趟了。”
小卓子发现唐学志也在,顿时心中欢喜。
唐学志佯装惊讶:“卓兄弟.....”
“卓公公到访,有失远迎,快请上座。”
温体仁也赶紧迎了上去:“不知公公大驾光临,可是皇上有什么吩咐?”
小卓子微微皱眉:“温大人有所不知,琉球使节来了,还带来了琉球王的国书。”
“听说是为了册封一事。”
“这不,皇上让小的过来传个话,让您和唐将军,一起进宫一趟。”
“哦,琉球使节?”
“难道真是为了册封之事?”
四年前,琉球使团,来到京城,请求皇帝册封尚丰王,为琉球王位继承人。
朱由检确实下了一道旨意,让礼部去办理此事。
只是封舟,一造就是四年。
加上边疆战事一起,大家伙都将此事忘于脑后了。
朱由检有请,晚上这顿杀猪饭是吃不成了。
唐学志倒是没什么,温体仁却满脸的尴尬。
二人随小卓子,一道入宫。
乾清宫~
朱由检坐于龙榻上,身边站着礼部尚书黄汝良,户部尚书毕自严二人。
黄汝良微微有些紧张:
“皇上,臣已经派了杨抡,杜三策二人,前往督造封舟。”
“只是此前,因为经费不足,耽搁些时日,现在户部已经拨下银两。”
“用不了多久,封舟可成。”
封舟之事,此前是他全权负责,可拖了四年,依然毫无动静。
现在琉球使节,再次前来,再拖下去,有损大国形象。
这可是朱由检亲自下的旨。
“黄大人,此话,可让人费解了。”
“造封舟的,两万三千两银子,乃是前年就拨下去了,如今也有两年之久,这怎能赖是经费不足呢。”
毕自严可不认同他的说法。
马上将银子拨付的具体时间都说了出来。
黄汝良低着头,下巴都已经贴着颈部了,汗如雨下,紧张到了极致。
他在内阁的几个尚书中,在位时间最长。
最主要的一点是,夹着尾巴做人。
“某自有分寸~~~”
唐学志微微抬了抬手。
李大山脸上略显疑云,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温府后院,隐隐传来杀猪声。
不久,温体仁和管家再次出现在了客厅内。
管家手中,多了一个木匣子。
“老弟久等.....”
温体仁笑着走了过来:“这次老弟,回边海,定会路过南直隶。”
“不瞒老弟,前些年底下人孝敬了老朽几亩薄田,在南直隶那边,远隔千山,老朽也不便管理,今天就当是买那眼镜的定金了,如不够,老弟只管吱一声就是。”
温体仁说完,朝着管家向前轻轻挥了挥手。
“将军~”
管家上前一步,朝着唐学志微微颔首。
唐学志也不客气:“那学志就收下了。”
李大山上前,替他收下木匣子。
这时,外面一个吏官匆匆跑了进来。
他见唐学志也在,首先是微微一愣,随后上来,朝着他打了招呼。
“老师,刚刚,黄尚书派人来告知,琉球使节,已到京城,现正安排在驿馆下榻。”
“此事,已经通知了宫里。”
刘青林,乃是温体仁的学生,时任礼部左侍郎。
他安顿好琉球使节后,便直接来到了温府。
温体仁估计,琉球使节来了,也是为了赴琉球册封一事。
四年了,想起此事,他也微微的皱起了眉头。
就在他满脸疑云时,一名家丁,从外面走了进来。
“老爷~”
“卓公公来了,说是有要事要见您。”
“呃,卓公公?”
温体仁一愣,随后赶紧挥了挥手:“快请。”
家丁离去,很快就带着小卓子来到了客厅。
“温大人~”
“皇上......大哥?”
“原来大哥也在这里,那就不用咱家跑两趟了。”
小卓子发现唐学志也在,顿时心中欢喜。
唐学志佯装惊讶:“卓兄弟.....”
“卓公公到访,有失远迎,快请上座。”
温体仁也赶紧迎了上去:“不知公公大驾光临,可是皇上有什么吩咐?”
小卓子微微皱眉:“温大人有所不知,琉球使节来了,还带来了琉球王的国书。”
“听说是为了册封一事。”
“这不,皇上让小的过来传个话,让您和唐将军,一起进宫一趟。”
“哦,琉球使节?”
“难道真是为了册封之事?”
四年前,琉球使团,来到京城,请求皇帝册封尚丰王,为琉球王位继承人。
朱由检确实下了一道旨意,让礼部去办理此事。
只是封舟,一造就是四年。
加上边疆战事一起,大家伙都将此事忘于脑后了。
朱由检有请,晚上这顿杀猪饭是吃不成了。
唐学志倒是没什么,温体仁却满脸的尴尬。
二人随小卓子,一道入宫。
乾清宫~
朱由检坐于龙榻上,身边站着礼部尚书黄汝良,户部尚书毕自严二人。
黄汝良微微有些紧张:
“皇上,臣已经派了杨抡,杜三策二人,前往督造封舟。”
“只是此前,因为经费不足,耽搁些时日,现在户部已经拨下银两。”
“用不了多久,封舟可成。”
封舟之事,此前是他全权负责,可拖了四年,依然毫无动静。
现在琉球使节,再次前来,再拖下去,有损大国形象。
这可是朱由检亲自下的旨。
“黄大人,此话,可让人费解了。”
“造封舟的,两万三千两银子,乃是前年就拨下去了,如今也有两年之久,这怎能赖是经费不足呢。”
毕自严可不认同他的说法。
马上将银子拨付的具体时间都说了出来。
黄汝良低着头,下巴都已经贴着颈部了,汗如雨下,紧张到了极致。
他在内阁的几个尚书中,在位时间最长。
最主要的一点是,夹着尾巴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