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禁的山东大地,百姓开始流离失所,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流民军开始聚集,叛军则乘热打铁,怂恿着流民大军,为他们开道。
整个山东地区,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威海卫以西的近海,有一处在当时并不出名的海岛,叫刘公岛。
岛屿面积,三平方公里左右,属于威海卫所管辖。
平日里,岛上除了有捕鱼船在上面歇脚外,并没有百姓居住。
两年前,一名叫苗兴贤的商人,找到了威海卫指挥使,租下了此岛,作为垦荒之用。
租金一年五十两银子,并且一次性付完十年的租金。
这处岛屿,对于威海卫来说可有可无。
何况,他们连巡海的船都没有,租给别人种点粮食,岂不两全其美。
更何况,五百两的租金,对于收不抵支的威海卫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谁还能和银子过不去啊。
苗兴贤很顺利就拿到了刘公岛的租契。
他的确是在岛上种地。
招募人手,盖庄园,垦荒,干一天活,给一升小米。
威海卫附近流浪的难民不少,听说有人开荒种地,去了就给粮食,在招募点很快就聚集了几百人。
苗兴贤派人,将这些人用小船,载到刘公岛,安排在庄园外面管理。
开荒种地,盖房子,一点也不耽误。
到了第二年,岛上已经开垦出上千亩的旱地,农作物产能不高,却也能满足部分需求。
岛上的人口,一直保持着四五百人,有二百多的年轻人,成为了苗兴贤庄园的长工。
他们稳定下来后开始让人到家乡寻找亲人。
有不少人,将亲人都接来了。
不久后,刘公岛已经成了难民们的避风港。
庄园主苗兴贤,有一艘大船,经常出海,回来时还会带来不少的粮食和旧衣服,棉袄等等。
衣服这些东西,都是送给这些长工们的。
苗掌柜是个大善人,他是在大明边海做大生意的。
他手下养着一支火铳队,大约五十多人,火铳打得很准呢。
队长刘志行和陆子安二人,更是铳法了得,听说,他们可以打中天上的飞鸟。
这就是长工们对苗兴贤的认识。
庄园里还流传着刘志行二人的传奇故事。
除了这些,其他的一概不知。
到了崇祯三年,苗兴贤开始在岛上大规模建造土窝子。
空气中弥漫着新土的气息。
“爷爷,您说主家为啥要建这么多土围子啊,算下来估计可以住好些人了吧。”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和爷爷挖完一个土围子后,已经是满头大汗。
可岛上这些长工兄弟,都有住处啊。
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新挖的土围子,可以住下的人,是他们现在的四五倍。
少年懵懂的目光,看着老者。
老者骨瘦如柴的手,从坑里捧出一捧泥土,丢在边上,眼睛里露出一丝不悦。
“小孩子家家,问那么多干甚,主家让你干,你照办就是。”
“咱做下人的,莫要多问,兴许数主家,见你没事干,让咱多挣几升小米呢。”
没错,岛上的人都不懂为啥,可是苗兴贤却照做不误。
似乎,他那粮库里,就有吃不尽的粮食,让长工们将家中的米缸,赚得满满的,他也不心疼。
过了一段时间,让长工们更加不解了。
他开始修建港口。
是能停泊大船的港口。
长工们除了干地里的活,还有额外的小米赚回去,家里人都喂得饱饱的,一群人干劲十足。
大雪封禁的山东大地,百姓开始流离失所,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流民军开始聚集,叛军则乘热打铁,怂恿着流民大军,为他们开道。
整个山东地区,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威海卫以西的近海,有一处在当时并不出名的海岛,叫刘公岛。
岛屿面积,三平方公里左右,属于威海卫所管辖。
平日里,岛上除了有捕鱼船在上面歇脚外,并没有百姓居住。
两年前,一名叫苗兴贤的商人,找到了威海卫指挥使,租下了此岛,作为垦荒之用。
租金一年五十两银子,并且一次性付完十年的租金。
这处岛屿,对于威海卫来说可有可无。
何况,他们连巡海的船都没有,租给别人种点粮食,岂不两全其美。
更何况,五百两的租金,对于收不抵支的威海卫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谁还能和银子过不去啊。
苗兴贤很顺利就拿到了刘公岛的租契。
他的确是在岛上种地。
招募人手,盖庄园,垦荒,干一天活,给一升小米。
威海卫附近流浪的难民不少,听说有人开荒种地,去了就给粮食,在招募点很快就聚集了几百人。
苗兴贤派人,将这些人用小船,载到刘公岛,安排在庄园外面管理。
开荒种地,盖房子,一点也不耽误。
到了第二年,岛上已经开垦出上千亩的旱地,农作物产能不高,却也能满足部分需求。
岛上的人口,一直保持着四五百人,有二百多的年轻人,成为了苗兴贤庄园的长工。
他们稳定下来后开始让人到家乡寻找亲人。
有不少人,将亲人都接来了。
不久后,刘公岛已经成了难民们的避风港。
庄园主苗兴贤,有一艘大船,经常出海,回来时还会带来不少的粮食和旧衣服,棉袄等等。
衣服这些东西,都是送给这些长工们的。
苗掌柜是个大善人,他是在大明边海做大生意的。
他手下养着一支火铳队,大约五十多人,火铳打得很准呢。
队长刘志行和陆子安二人,更是铳法了得,听说,他们可以打中天上的飞鸟。
这就是长工们对苗兴贤的认识。
庄园里还流传着刘志行二人的传奇故事。
除了这些,其他的一概不知。
到了崇祯三年,苗兴贤开始在岛上大规模建造土窝子。
空气中弥漫着新土的气息。
“爷爷,您说主家为啥要建这么多土围子啊,算下来估计可以住好些人了吧。”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和爷爷挖完一个土围子后,已经是满头大汗。
可岛上这些长工兄弟,都有住处啊。
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新挖的土围子,可以住下的人,是他们现在的四五倍。
少年懵懂的目光,看着老者。
老者骨瘦如柴的手,从坑里捧出一捧泥土,丢在边上,眼睛里露出一丝不悦。
“小孩子家家,问那么多干甚,主家让你干,你照办就是。”
“咱做下人的,莫要多问,兴许数主家,见你没事干,让咱多挣几升小米呢。”
没错,岛上的人都不懂为啥,可是苗兴贤却照做不误。
似乎,他那粮库里,就有吃不尽的粮食,让长工们将家中的米缸,赚得满满的,他也不心疼。
过了一段时间,让长工们更加不解了。
他开始修建港口。
是能停泊大船的港口。
长工们除了干地里的活,还有额外的小米赚回去,家里人都喂得饱饱的,一群人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