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穿越明末:我成了海盗头子的继承人 > 第1435章

第1435章

唐学志笑迎着让陈公赞坐下来。

“哎呀,将军,这次您不找我,公赞也正好有些事情,想找您聊聊啊。”陈公赞倒是没有唐学志这般谈笑风生,说这话时,脸上也满是忧愁。

这些天,其实唐学志早已看在心里。

自从南洋回来后,陈公赞头上白发似乎多出了不少,应该也是为鱼鹰操劳所致,不过现在,倒是有让陈云帮着他,分担了不少。

“公赞有事,请先说。”唐学志淡淡一笑。

李应良和肖华光等人,则坐在一旁,细细聆听。

“说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铸炮数量开始加大,眼下各舰队都需要大量的火炮,咱们工匠是有了。”

“可铁料匮乏,整个广东的精铁,现在都快被咱买光,葡萄人手里,也没有多少存货了,这段时间,我跑了福建一些矿场,要么是质量不行,要么是供货不上,公赞实在没办法了。”

“听说荷国人,前段时间,还派出战船,拦截了葡萄国的运输船,他们没有多少东西卖给咱。”

“倭国那边李魁奇兄弟,手里也没多少货。”

“现在罗风堂可天天催着我要东西,您说,这整个大明都缺精铁,这次实在没有办法了。”

陈公赞进来后,也是到了一肚子苦水。

“公赞兄莫急,某这次找你来,就是为了解决精铁问题的。”唐学志淡淡一笑,给了陈公赞等一个安稳的眼神。

“解决精铁问题,哎~熊军门已派人联络了广东几家铁矿,只是目前还没定下来,况且听说他们那边的产能也不算高。”

“如今的鱼鹰早已经不是三年前了,几万斤精铁,还不够我们三天的量。”陈公赞长叹一声,说道。

自从开造明城舰以来。

一艘船上,需搭载二十多门火炮,导致鱼鹰对精铁的需求水涨船高,乃至于每个月要用掉几十万斤精铁。

现在西国人和李魁奇那边的供应量完全没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加上几家供应商从广东、福州运来的铁砂,还是没法满足需求。

一门大炮,重达几千斤,加上农具,铁器、刀兵、枪械,需求量又何止几十万斤。

罗堂风的人,每天来都快要吵疯了。

可整个广东地区的大半铁料,已经流入到了鱼鹰的手里。

他们对精砂的品相要求非常严格,一些小钢炉产的东西,大多都达不到要求,来一批退一批。

一旦将来上了蒸汽机和铁甲船,只怕整个大明之精铁,也未必足够唐学志用。

大明炼钢技术到了十七世纪,已经落后于西方各国。

很多工艺流程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唐学志也不止一次的想自己建立炼钢厂,只是因为一些琐事而耽搁了,这回他决定亲自过问此事。

“熊大人那边,你们派人恰接就行,能拿到多少,便是多少,也不强求,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钢炉。”唐学志点点头,他知道,陈公赞现在真是急了。

“自己的钢炉,您说的可是真的。”陈公赞惊讶的问道。

鱼鹰虽然在海上无人敢招惹,但是精铁这种大明朝廷控制之禁品,就算他们再牛,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

倭国那边和西国人那边,供应量非常有限,如果真如唐学志所说,建立的自己的炼钢炉,那是再好不过了。

“将军,如果真能建立自己的炼钢炉,以后我们船上的所大炮,是不是很快就有着落了。”

唐学志笑迎着让陈公赞坐下来。

“哎呀,将军,这次您不找我,公赞也正好有些事情,想找您聊聊啊。”陈公赞倒是没有唐学志这般谈笑风生,说这话时,脸上也满是忧愁。

这些天,其实唐学志早已看在心里。

自从南洋回来后,陈公赞头上白发似乎多出了不少,应该也是为鱼鹰操劳所致,不过现在,倒是有让陈云帮着他,分担了不少。

“公赞有事,请先说。”唐学志淡淡一笑。

李应良和肖华光等人,则坐在一旁,细细聆听。

“说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铸炮数量开始加大,眼下各舰队都需要大量的火炮,咱们工匠是有了。”

“可铁料匮乏,整个广东的精铁,现在都快被咱买光,葡萄人手里,也没有多少存货了,这段时间,我跑了福建一些矿场,要么是质量不行,要么是供货不上,公赞实在没办法了。”

“听说荷国人,前段时间,还派出战船,拦截了葡萄国的运输船,他们没有多少东西卖给咱。”

“倭国那边李魁奇兄弟,手里也没多少货。”

“现在罗风堂可天天催着我要东西,您说,这整个大明都缺精铁,这次实在没有办法了。”

陈公赞进来后,也是到了一肚子苦水。

“公赞兄莫急,某这次找你来,就是为了解决精铁问题的。”唐学志淡淡一笑,给了陈公赞等一个安稳的眼神。

“解决精铁问题,哎~熊军门已派人联络了广东几家铁矿,只是目前还没定下来,况且听说他们那边的产能也不算高。”

“如今的鱼鹰早已经不是三年前了,几万斤精铁,还不够我们三天的量。”陈公赞长叹一声,说道。

自从开造明城舰以来。

一艘船上,需搭载二十多门火炮,导致鱼鹰对精铁的需求水涨船高,乃至于每个月要用掉几十万斤精铁。

现在西国人和李魁奇那边的供应量完全没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加上几家供应商从广东、福州运来的铁砂,还是没法满足需求。

一门大炮,重达几千斤,加上农具,铁器、刀兵、枪械,需求量又何止几十万斤。

罗堂风的人,每天来都快要吵疯了。

可整个广东地区的大半铁料,已经流入到了鱼鹰的手里。

他们对精砂的品相要求非常严格,一些小钢炉产的东西,大多都达不到要求,来一批退一批。

一旦将来上了蒸汽机和铁甲船,只怕整个大明之精铁,也未必足够唐学志用。

大明炼钢技术到了十七世纪,已经落后于西方各国。

很多工艺流程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唐学志也不止一次的想自己建立炼钢厂,只是因为一些琐事而耽搁了,这回他决定亲自过问此事。

“熊大人那边,你们派人恰接就行,能拿到多少,便是多少,也不强求,当下,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钢炉。”唐学志点点头,他知道,陈公赞现在真是急了。

“自己的钢炉,您说的可是真的。”陈公赞惊讶的问道。

鱼鹰虽然在海上无人敢招惹,但是精铁这种大明朝廷控制之禁品,就算他们再牛,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

倭国那边和西国人那边,供应量非常有限,如果真如唐学志所说,建立的自己的炼钢炉,那是再好不过了。

“将军,如果真能建立自己的炼钢炉,以后我们船上的所大炮,是不是很快就有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