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平县出发生了一件大事:土匪匪首刘黑子不仅被抓住了,而且还死在了县衙的大牢之中。
整个全城的百姓都在欢呼雀跃,尤其是之前城里的那些小商小贩,一个个没少被他骚扰,有的还被讹了钱财。
大家听闻此消息高兴的就差放炮竹庆祝了。
而且听说衙役还找到了他在山里的老巢,里面还有一些没来得及销赃的赃物。不过只剩下了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早就不知所踪了。
官府还专门在城中贴出了告示:凡是之前有被刘黑子讹钱的商户小贩,去衙门报个案的,有记录的都可以去衙门办理好相关手续,领回自己损失的财物。
不过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大部分的人之前迫于他的淫威都从未去县衙报过案,只有极少一部分往秦州城运货的商人有过报案记录。
最后缴获赃物根本就不够退的了。无奈吴迪又亲自出面找那些人协商,按照大家损失货物的比例,把赃物兑现成银子退还给了大家。
众人虽然有些意见,但对于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这要是搁在以前,即便是追回了赃物,衙门也多是不了了之了,现在居然还主动把赃物都退给他们,而且也没有厚此薄彼,不管你是富商还是小贩,都是按照比例公平的退钱,这已经让大家很高兴了。
一时间城里百姓都在称赞新来的吴县令,说他为官清廉。就连衙役现在在街道上巡街的时候,百姓见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嗤之以鼻了,有些茶棚小贩还主动给他们倒茶喝,还给他们东西吃。大家一个个也更有干劲儿了,要知道他们在以前可是从未享受过这种感觉的,以前说他们是过街老鼠都不为过,现在虽然少收了一些铜板,可比起能被百信拥护爱戴,更让他们有成就感,
安平县城南有一家鹿鸣书院,也是整个县城唯一的一座书院。书院里学生本就不是很,而且大部分还都是县城里富户家的孩子在此读书,书院院长名叫:孔秋华。
五十多岁,据说是一名贡士,后来多次参加殿试都没有结果这才心灰意冷的回了安平县老家,办了一家书院。
一直梦想着自己教的学生有一天能有一个人考取进士。奈何这安平县读书的人太少了,只因很多贫寒家的学子压根就读不起书,而那些富商家的孩子又大多都没有把心思用在读书上,这让孔院长也是徒呼奈何。
他听说新来的县令年轻又颇有作为,一直想找机会去县衙找找他,看能不能帮着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可惜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谁知这天一早,吴迪就带着平儿高高兴兴的来到了鹿鸣书院里,说起这高兴的缘由还要从前段时间收到的一封信说起。
原来前段时间驿馆的邮驿送来了一封信,平儿收到信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想到是哪里寄来的了。他们在这里举目无亲,所以只有可能是家信了。吴迪正跟吴县丞 刘主簿和孙典吏商量事情,就看到平儿拿着一封信高兴的走了过来。吴迪不用问,看平儿那高兴的模样,也知道肯定是家里寄来的信。他三言两语跟他们三人交待完事情,就跟着平儿到了后堂休息的地方。
打开信一看,果然是夫人写给自己的信。
信里说她要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吴磊吴柱子和几名丫鬟要来安平县找他。吴迪看完了信,知道自己又有了一个儿子高兴的差点跳了起来,难怪夫人一直不曾给自己写信,原来是打算直接来安平县找自己呀。
平儿望着走在前面的公子笑着说道:公子,我的嘴还真灵,夫人果然带着人过来这边了,到时候就让那吴磊在这城里开一家火锅店,我好天天去吃火锅,嘿嘿。
吴迪在前面说道:你小子就知道吃。夫人在信上说:他们走的是乌江水路,路途遥远还带着两个公子,我真是替他们担心啊。
平儿这才收起嬉皮笑脸的性子,安慰着说道:公子你就放心吧,那吴磊跟着吴庸掌柜一起那么久,早已经历练出来了,肯定会照顾好夫人跟公子的。再说不是还有丫鬟跟车夫老李吗,你也不用太担心,只是这水路确实远了一些,而且还不能直接到达。要不然我让刘刀头去接一下他们吧。
吴迪说道:你小子又说胡话,你又没有具体的地址跟时间,那么远的路你如何能接到他们啊,还是安心等着吧,希望他们能平安无事,我们还是赶紧去书院吧。
平儿不解的问道:公子,你这么着急去书院干嘛呀?
吴迪问道:你知道今年是什么日子吗?
平儿想到公子带着他去书院,莫非是跟读书有关,这才恍然大悟的说道:公子,我想起来了,今年是秋闱的第三年啊。距离你在落叶城参加乡试正好三年啊。
算你小子不笨,走吧。我本来早就想去书院看一看的,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土匪的事才耽搁这么久。
鹿鸣书院后面有一间专门供院长休息的屋子。
孔秋华看到新来的县令居然来到了书院,赶忙把他们带到了这里。他对这个新来的县令本来就早有耳闻,不过并不是对他为百信做的那些事感兴趣,而是听说他是圣上钦赐的二甲进士,这才对他产生了兴趣。同是读书之人,他年轻的时候也多次参加过殿试,深知这其中的难度,因此当他看到吴迪如此年纪,竟然能得圣上钦赐的二甲进士之名的时候,早走抱着学习的态度讨教了一番的意思。
二人一番相互请教,都对彼此又加深了印象。
孔院长笑着说道:吴县令不愧是圣上钦赐的二甲进士,果然学识过人,老朽真是佩服。早听城中百姓盛传来了一位为民做主的好知县,今日见了果然名不虚传啊,大人不仅为官有道,就连学问也是如此的了得,真是我安平县百姓的福分啊。
吴迪回道:孔院长您太客气了,我只不过是尽了一些为官的本分,当不得百姓如此夸奖。倒是我早就听说了先生的美名,为了自己的学生可谓是呕心沥血呀,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师,哈哈。
大人过誉了,为师者谁不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呕心沥血呀,我也只是做到了一个老师的本分而已,倒是大人今日前来让我颇感意外,不知大人今日到此可是有事啊?
吴迪笑着说道:孔院长果然是慧眼如炬呀,我今日确实是有事前来,我记得今年就是秋闱的第三年了吧,特意来看看书院里的学生情况。
大人有心了,明年确实是要秋闱了,只是 只是这··
吴迪见他支支吾吾似乎有难言之隐,直接问道:孔先生有什么话不妨直说,明年就是秋闱之期了,我也希望在我治下的学子都能考一些好的成绩,孔先生有什么困难或者其他的问题直言便是。
那孔院长这才说道:不瞒大人,你也看到了,这书院里的学生本来就不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那些富商家的子弟,肯用功苦读的太少了,说起来真是惭愧。
吴迪一听已经明白了所有。笑着说道:孔院长不必自责,本县百信民生疾苦,那些贫苦家的孩子确实没有条件读书,这是本县的问题。我今日前来就是打算跟孔院长商量这件事的。
哦,不知道大人有什么好主意?
我准备去城外乡下找一些读书好的孩子,让他们都有机会来这书院里跟着先生您读书,您看如何?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这··我··
吴迪似乎知道他的担心,直接说道:先生不用担心,那些学生读书的费用县衙会承担,我会让师爷安排人去城外各乡里贴上告示:有家里确实贫困,但是愿意用功读书的孩子。我会跟先生一起出些考题,对他们进行初步的筛选。每个乡里我准备挑选十名学子,让他们来书院跟着先生一起读书,费用县衙会承担,只是这学生多了以后恐怕要辛苦先生了。
孔秋华一听眼里都有了光,高兴的说的:那真是太好了。老夫身为院长教书育人是我的本分,说不上辛苦,比起县令大人的功德,我只是尽了一点本分而已。
吴迪赶忙说道:孔先生您太客气了,我身为本县父母官,理应照顾好这一方百姓的生活。我回县衙之后就会让人着手安排这件事,只是希望明年秋闱的时候本县能多出几个读书的好苗子啊。
(备注:秋闱三年一次不包含秋闱的那一年)
孔院长回道:大人心系百姓,老夫相信一定会如愿的。
二人又相互寒暄了一番,吴迪才带着平儿离开。
二人回到县衙后院住的地方的时候,厨娘正在收拾院子,如意姑娘却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吴迪望着厨娘那忙碌的背影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娘亲,以前在吴家庄的时候,每天娘亲也是这样,都会把院子收拾一遍。
他回到屋里又拿出了夫人寄来的信看了起来,仿佛能看到夫人的影子。
看了许久也想了许久,只是在放回去的时候,他无意间发现这封信好像多了一道折痕,不过他也并未在意,只当是自己之前放信的时候造成的。
任谁也想不到,一封普通的家信会让别人惦记呀。
事实上,当他跟平儿去书院的时候,就有人进了他的屋子,偷偷看了这封信,只是那人也并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同,口中还嘀咕了一句:连这家信都没有提及双生子之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在这县衙后院能进出他的房间之人,那身份也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