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人的骑兵射程不如他们,但是他们分散而灵活机动,单个士兵瞄准射击很难打中对方。不过只要有几把枪同时射击,封锁住他们躲避的角度的就行了。
于是,康启高让手下的士兵全部跳出战壕,他们以中队为单位列队。以栓动步枪的高射速,对方的骑兵根本不敢靠近。而且这个时候双方离得太近,对方的炮兵也不敢射击。
沙俄人的第一波试探射击终于退回去了。
康启高赶紧让手下躲回战壕。
果然,这个时候,沙俄人的火炮又开始轰炸。
可是这样一直对峙下去也不行。
沙俄人要是下马夜战怎么办?
到时候那些民兵还不得乱套啊!
接下来的半天时间,沙俄人又发动了几次进攻。有一次沙俄人故意将守备队给引出战壕,然后他们的骑兵非常默契地避开火炮的射角。
突如其来的炮击让守备队伤亡惨重。
然后沙俄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袭击。
眼看着沙俄骑兵就要冲上阵地,唯一的一挺机枪开始发威。
沙俄人瞬间伤亡惨重,谨慎的奥斯捷尔曼上校下令部队撤退。
他的手中缺少底牌,这位上校准备离开,寻找新的攻击目标。
他不相信,这些人在江边的每一处地方都防守那么严密。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营地突然遭到了袭击。
他们一直都在关注着江边的守备队,根本就没注意自己的身后。
五个小时之前,黑龙江水师接到了黑龙江城的求救,那个时候他们才刚刚到上游的黑河屯,距离黑龙江城走水路要100里。
黑龙江水师是在上海滩组建的,水师的官兵主要来自长江水师,其中也有一些湘军水师和天平军水师的人。
很难想象原本水火不容的两拨人,现在都在为华族效力。
在黑龙江水师的炮艇上,经常会有水兵之间打架斗殴,一方骂对方长毛,另一方则大骂对方清妖。
然后两拨人全都被罚去擦甲板。
这让水师司令贾光岱感到脑瓜疼。
好在贾光岱手下有一个专门指挥陆战队的副司令杨载福。这个人虽然出身湘军,但是从来不偏袒那些原湘军士兵,反倒是能够将那些人给压得死死的。
每次双方出现矛盾了,只要杨载福出马,保准解决。
黑龙江水师到达庙街之后,基本上没有打过水战,大部分的战斗都是协助陆军攻城。不过到底是打辅助,获取的经验值,哦不,功劳少。
他们一直希望能够打主力。
机会终于来了,将两支主力部队全都送到上游之后,他们这支水师就成了黑龙江沿线的唯一一支主力。
虽然是救火队,总归打的是主力不是?
从上游回来的一路上,他们击退了呼伦贝尔总管对漠河的袭击。
到了这里又收到了黑龙江城的求救。
贾光岱与杨载福商量了之后,觉得一定要将这支沙俄军队给留下来,但是对方都是骑兵,想要跑还是非常容易的。
估计水师的炮艇在江面上一露面,对方就跑了。
于是杨载福带着陆战大队直接在黑河屯下船,然后从陆路穿插到了沙俄人的后面。
水师依旧沿着江面缓缓而下。
同时他们还派人将这个消息通知了黑龙江守备队。
正因为如此,康启高的心里面才一点都不担心,而且他一直让那些投靠过来的索伦骑兵在后面休息。
甚至给他们的战马调了一些精细的马料,就是为了让他们养足精神,负责追击。
一颗红色的信号弹缓缓升到天空。
康启高知道,总攻开始了。
杨载福手下虽然只有一个陆战大队,但毕竟是正规军,装备要比守备队强多了,迫击炮、掷弹筒、暴风雨机枪应有尽有。
他们从树林中缓缓靠近沙俄人的营地。
然后突然发动炮击,不过炮击的方向是沙俄人的骑兵营地。
陆战队的机枪则瞄准了沙俄人的炮兵阵地。
这些缺少防护的炮兵,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机枪全部消灭。
沙俄人的骑兵第一反应就是反击。他们实在没有想到这些华族人还敢主动出击。
从一开始到现在,主动出击的都是他们。对方的那些步兵似乎只敢躲在远处打枪。
杨载福这个人属于那种艺高人胆大的类型。当年在湘军中,他就是这个样子。其实他的脑子非常好,胆子大,但是心很细。
沙俄人的反击,正中陆战队的下怀,他们躲在林子中给沙俄骑兵造成巨大的杀伤。
陆战队的士兵有护卫军的老兵也有湘军和天平军出身的老兵。
他们与那些守备队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见到敌人靠近的时候不会慌张。
他们相信在敌人靠近自己之前,他们手中的栓动步枪一定能够
击中对方。
这个时候,几个机枪阵地也从侧翼射击那些沙俄骑兵。
大量的战马发出哀鸣带着自己的敌人摔倒在地。
奥斯捷尔曼上校上校一看这样打下去就要全军覆灭了。赶紧下令撤退。
然而在这个时候,江边的守备队也举枪围了过来。
经过之前的消耗,沙俄军队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无论哪一边他们都很难冲出去。
最后奥斯捷尔曼上校只能最薄弱的东面进行突围。
随着伤亡的加大,突围变成了溃散,溃逃的沙俄军队迎面撞上了以逸待劳的索伦兵。
又是一场血战,这支准备夺回庙街的沙俄军队被彻底消灭,能够逃掉的人屈指可数。
逃走的寥寥几人,也无法再对护卫军后方构成威胁了。
黑龙江水师,就跟一个侠客一般,事了拂身去。
整个黑龙江流域估计都没有什么敌人了,他们接下来要进入松花江,协助北上的北伐纵队,收拾黑龙江和吉林的那些清军。
护卫军加快了收复关外的动作,因为董良发现这次黄河决口的情况比之前想象的还要严重,也许不是迁移两百万人那么简单。他需要关外的土地来安置山东和河南的移民。